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326章 他不敢抱许明月太紧(2 / 2)

也有女孩子兴奋滴提议道:“还可以在路口的树藤上打结,结头对着的方向,就是指路的方向!”

“打结不行,太容易被人看到了,山里人也不是傻子!”

“不是傻子咋了?我都发现好多这样结了,他们本地人不也打结吗?去年夏天,我就看到本地人遇到将路面遮盖住的藤蔓,就会随手捋到一起,打成个结,这样路面就又出来了!”这个观察细致的女生说:“不会有人怀疑的!”

男孩子们行动力也很强:“别用一种法子不就行了,每个大队想出一个记号,可以刻树标记,也可以给路边的草木藤蔓打结,路上有石头的,用石头也可以做标记!”

深山里面出来的路是固定的,都是长时间被人走出来的路,现在万物还没复苏还好,能看得到路,等再暖和一点,所有的路都会被新长出来的枝条遮挡住。

商量完这事,他们中有人忍不住叹息道:“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真的来。”

“这次的卷子好难啊,你说我们当中有人考上吗?”

这个问题不光是他们的疑问,也是临河小学教研组的人的疑问。

是的,教研组。

许红荷现在是教研组主任,闫春香、罗喻义、叶甜,还有几个本地老师,都是教研组成员。

闫春香自和许凤发成婚后,就被本地人完全接受,当成了本地人,既然是本地人,那将来她大概率不会回城,像她这样既读过高中,又是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又不会回城的知青,那就是临河小学现在稀缺的人才。

甚至许红荷过个一两年都可能嫁人,闫春香却不会嫁到外面去了,比许红荷都要稳定,自然而然的,闫春香在临河小学,就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明明能力和学历上,她比不过罗喻义,比不过张树鸣、李欣、杨红霞等人,偏偏他们还一点意见都说不出来,人家老校长的理由很现实:“你们未来都是要回城里去的,要是你们也能留下来,校长的位置我都能让给你们!”

众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在他们心里,他们从未放弃过回城的念想,他们比谁都清楚,他们是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的,回城,不管是等十年,二十年,他们终究有一天会回去。

就连心思最多,为人最会算计的杨红霞,看了一眼闫春香后,撇撇嘴都没有说什么,只私下和人说闫春香傻,考上了教师工作,还嫁给当地人,之后就不再理她。

别看杨红霞心思多,但把心思用到教学上,却丝毫不比人差,且人家有上进心的很!

教研组几个人,一天时间就把七十多人的试卷全部批了出来,和去年前年差不多,哪怕当地人同样提前了两年复习,相较于读过初高中的知青们来说,连小学都没有读过的本地人,依然考的很差。

可考得差也不要紧,从中挑选出考的最好的六个本地人出来,他们未来还有七八年的时间可以学习,可以进步。

许明月也来到了临河小学的校长办公室,问老校长和许红荷这次考试的结果。

结果明明第二天就出来了,可许明月偏偏压着结果没让人告知,而是让五公山公社的知青们都回去了。

许红荷她们虽不懂许明月的安排,却也照做了,不过是派人去多跑一趟的事,大山里面对于女性来说很危险,对于本地人的男性来说,却也不是没有进去过的。

考试结果让大家有些意外,这么多大队参加考试,前六名当中,光是一个临河大队,就占了五名,第二名是来自和平大队的叶冰澜,建设大队和五公山大队,一个进入了前十的人都没有。

其他魏兆丰、阮芷兮、楚秀秀,以及另外两个前年就插队来的老知青。

这个结果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内。

许明月过来就是为这件事的,和老校长商量说:“大爷爷,我想这次额外从五公山公社里招两个知青。”

“额外?”老校长不太明白的重复了一遍:“你是说多招两个知青名额?”他说:“现在十二个班,已经有三十个老师了,再额外增加两个,就三十二个了,会不会太多了点?”

许明月说:“就当是为明年的招生事先培养人才了,即使把他们招到了临河大队,当不了正式老师,临时当一下代课老师也行。”

现在通过考试的正式老师,在临河小学的工分是和本地壮劳力们的工分是一样的,知青老师们除了上课,也不是不干活的,双抢期间,学校放假两个月,不是给孩子们回去玩的,而是让他们回去参与双抢干活的,老师们自然也要参与到双抢中来,毕竟这关乎着一年当中丰收的粮食,不抢班抢点的赶紧把刀子收割了,晒干了,稍微淋点雨,不出一周,全部发芽,那一年的辛苦和汗水就全白费了!

许明月和老校长商量着说:“招两个山里的代课老师,工分可以和普通体质较弱些的人一样,每天七个,主要是给她们一个念想,要是五公山公社这么多人出来考试,一个都没考上,也太打击了她们的心气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