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钗

金爵钗 第235节(1 / 2)

“所以说,您这两天还是多养养身子吧。”阮偲道,“您也会些医术不是?总能照顾自个儿。不像陛下,无论进药还是炼丹,都得靠着那些个江湖术士…”

秦仙媛眼神一闪,回头问:“术士?炼丹?”

她长发披面,阮偲看不到她此刻神情,一边替她涂药一边道:“修道之人嘛,修心是一项,还得有丹药辅助呐,您可是妙通仙媛,难道不比我们这些凡人清楚?陛下早前便请了九个术士替他炼丹,丹房就在永寿阁,那几个江湖术士就跟膳房里炖汤的厨子似的,有回我进去,炼丹炉前都没人影儿。当时我就急了,怎么不叫人看着呀!后来他们回来了,说这炼出来的丹,几个月才出那么一炉,谁有那闲工夫天天守着看?那些人真是惫懒!不过炼出来的丹可金贵着呐,便是几位大人一年也顶多得那么一颗,剩下全叫陛下自个儿享用啦。依着我瞧,陛下早晚得飞升做真帝君呐…”

听着阮偲的话语,秦仙媛赤着眼睛,一个想法在心中渐渐形成。

“成了。”阮偲为她上好了药,“您多歇着吧,我得上前头去了。”

阮偲离开后,秦仙媛慢慢穿好了衣裳。她挽好了髻,拿起拂尘,一路走一路寻,最后终于到了永寿阁。

此时永寿阁只有一个术士在看守,正频频打着哈欠。

那术士见了她,忙朝她稽首,“妙通仙媛今日怎会来此?”

秦仙媛平静地道:“陛下闭关前特来让我看看,这一炉炼得如何了?”

那术士答:“这一炉已练了四十六日,还差三日便能成了。”

秦仙媛点了点头,嘱咐了声“好生看守”后便离开了。

她回了偏殿,等夜深人静了便各个神殿寻物。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找到了石英砂。

此后,她又借修炼为名半拿半窃了不少耗材,在丹成的前一晚,凑了近半斤的赤砂出来。

她揣着这两物前往永寿阁,身上沉甸甸的,额头全是汗。

所幸老天爷也助她,不知怎的,一路竟也没遇到半个宫人侍卫。而进了永寿阁,那名看丹炉的术士更是张着大嘴鼾声震天。

秦仙媛靠近丹炉拾级而上,她来不及拆开外面那层纸包,直接将收集来的粉末投了进去。

烈焰呲呲作响,同时一股奇异刺鼻的味道蔓延开来。可眼下天气渐热,丹房内开了十几扇窗户通风,这股异味很快便消失。

看守丹炉的术士皱了皱鼻子,睁开眼睛看了丹炉一眼,翻了个身继续造访太虚。

已出了永寿阁的秦仙媛浑身大汗淋漓,却是畅快无比。

皇帝出了关,又斋戒沐浴了三日,终于在次日晚来寻秦仙媛。

他同往常一样,案上置两个托盘,一个盘中是鹿血酒,另一个盘里则是木绳、马鞭。

秦仙媛白日里听阮偲提起过,说这炉丹没有赏给诸位大臣,陛下用了一颗。

她抬眼瞧了瞧皇帝,见他正看着托盘里的物事发怔。

如若二人没有走到这一步,单看皇帝侧脸,很难有女子不心动。可多少远观令人心生敬仰之人,越是离得近了,越能发现他们金玉外表之下丑陋不堪的内质?

秦仙媛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她主动上前去,跪在他脚边替他斟酒。

皇帝有些惊讶——毕竟这是她来万清福地之后头一次这样顺从。

秦仙媛有些害怕,却仍是双手将酒杯举过头顶。

“怎么?想通了?”皇帝的声音响起,不复近日来的冷酷,倒像他们头回遇到时那样淡漠而平静。

秦仙媛咽了咽唾沫,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过了一遍,开口道:“妾既来了宫中,若是一味违逆陛下,只会耽误陛下修行。这几日思来想去,倘若陛下得道,妾也能沾个囫囵光,哪怕不成仙,也盼着能长命百岁。”

“你若早这样识趣,也不至于吃苦。”皇帝说罢,一口饮下血酒,看了她一会儿后说,“朕是天下之主,人中至圣,朕最恨谁违抗朕。”

秦仙媛说是,双手抱上他的手臂。

她将酒杯拿下来,一手握着他手心,另一手抽出酒杯,就着他饮过的地方舔了一口残留的血酒。

皇帝眼神逐渐变得幽深难测。

他一把将人拉进怀中,呼吸声渐重。

而秦仙媛忍着惧意,乖顺地坐在他怀中,仰面道:“陛下,双修有双修的功法,陛下强取是不对的。”

她依照从前书中所学,慢慢引带皇帝入境。

三五刻后,皇帝发现今日不同往日,纵然最后精气泄出,不仅一丝气力不耗,更有耳聪目明之感。

他大喜过望,以为眼前这妙通仙媛是个真仙媛,日后定能助他修得真身。

殊不知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第408章

帝都雪大(四)

萧扶光的二十岁生辰,有太傅和白隐秀等人前来相庆,倒也囫囵过了。

她给自己放了三日小假,算是短暂地歇上一歇。

可世事总是这样巧,就在她休憩之际,南方却出现动乱——济蕲一战才过五年,不过百里之隔的临江又出叛乱,江上水寇为非作歹许久,五月下旬开始上岸烧杀抢掠。魏在北,齐在南,南部多水泽,齐人善水性,是以魏攻齐久不下。济蕲之后五年来也算相安无事,今日又出祸患,实在令人头疼。

因是水寇作乱,若盲目开战,便有些得不偿失。于是萧扶光立即动身前往内阁,打算派人前去平乱。

然而到了内阁之后,却又见大将军宇文律奏疏,言自己虽伤病在身,拿捏水寇却不在话下,请求派他前赴临江。

朝中可用之人不少,然而今年是春试年,倒是三甲立功的好时机。鼎甲三人,二人在翰林院,一人在内阁,怎么看都是司马炼最合适。宇文律一个镇国大将军,他跟着添什么乱?

萧扶光坐在大堂内,沉默地看向皇帝手谕,手谕上果然推荐了司马炼,想来秦仙媛也下了不少的功夫。虽说皇帝并不会影响她的决策,然而当局形势不明确,太女算是暂时偃旗息鼓,可工部和户部的人需要安抚,檀沐庭刚补上工部的缺,这个人情不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