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养夫郎

第136节(1 / 1)

相识了十年的老大哥如今终于有了着落,祁北南也很欢喜,便也亲自选个和心像样的礼送去,表示一番恭贺。

他还没张口问怎么了,赵光宗倒是先道了一句。

“你心头不情愿?”

“我也没有不情愿,杨家那是甚么人家,学政可是在官场几十年的人物,杨叙知书达礼又还相貌好。如今能看上我,也是赵家祖坟冒青烟的好事儿了。”

“可是因为先前学政有意思教我做女婿,我们两人相熟,心头觉得有些怪异?”

赵光宗笑着拍了祁北南一下:“不关这些事情,若真因此,我就不会前来与你说这事儿了。”

赵光宗轻蹙了下眉:“我也不知,总觉着有些怅然。”

“但我也知晓,婚姻大事,多也是看人品,家世门第。真能两心相悦成婚的人,终归是少数。”

“旁人十七八的年纪上春心萌动,为此而生不得死不了之时,你在一头看热闹,满心松快着,全然也不想想自己的事情。”

“甚么年纪就去做甚么事。”

赵光宗道:“爹娘很满意杨家的婚事,心中欢喜不已,教我务必要讨得学政的欢心,要待杨叙尊敬。我哪还能生出那些不知好的心思来。”

转道:“杨家是官宦人家,你与之结亲,有为官的岳父提携,将来仕途会少些弯路,好走许多。”

赵光宗点点头:“嗯。”

祁北南道:“男子汉大丈夫,你如此想,便是极好的。”

萧元宝搓着僵冷的手,唤了铁男去采买些碳回来屯着,只怕今年天气格外冷,到时候碳借机涨价。

要不用炭火将屋子给暖和着,只怕受寒身体吃不消。

近来天气冷了,他不大爱出门,既不去桂姐儿那头,也不上鑫哥儿家,就窝在家里与祁北南待着。

“明日去方大哥家里吃酒,我穿甚么衣服去?”

“我四岁的时候天冷天热,都晓得打开衣柜找合适的衣裳穿了。”

“哥哥这么大的人了,未必穿甚么都不晓得了么。”

“唤你吃猪肝明目,你只当我打趣你,现在可好了,线都穿不过去。”

萧元宝轻哼了一声。

“给爹爹做的。”

他无奈道:“我这朝亲手与他缝做的,不信还记不得换着来穿。”

翌日一早,祁北南和萧元宝携着礼,两人早早的去了交子巷。

祁北南与方有粮虽是旧交了,可举人老爷这般携礼上门,还是教方有粮面上格外的增光。

方二姐儿挺着个肚子,早早的也前来帮着操持,倒教他们家的郎君提心吊胆的跟在身后,只怕磕了碰了有个好歹。

萧元宝听闻孙婆子说连方老爷子都来了城里,要与祁北南一同前去与老爷子说了会儿话。

方家日子好起来,与老爷子打了一把能推着走的轮椅,病了这些年的老爷子年纪大了,气色和精神气头倒是瞧着比早些年瘫在床上时好了许多。

“我好阵子没见着宝哥儿了,长高了好些,出落的愈发是好了。这要是乍然教我在外头瞧着,只怕一时还认不出来。”

萧元宝道:“也是怪我。我当是常回去瞧方爷爷的,教方爷爷瞧我都眼生了。”

“老爷子这朝既来了城里,倒不如就在城里住下养老。小宝还能常来瞧瞧你和孙婆婆。”

“这把轮椅打的多好,在村子里头却都不好推出门去。”

“今日整好,北南,你快替咱兄妹几个劝劝。”

见着儿女又说起这事情来,孙婆子不由得看向祁北南,好似两方都在等他为着这件事给个裁定似的:“我与老头子在村里过着也踏实,没甚么不好的,又习惯了乡里的日子,只怕来了城里住不习惯,又教孩子们费心。”

“要我觉着,

“再来方大哥现在县里当差,唐娘子也要照料豆腐铺上的生意。二老也是不在城里与他们一道住着,岂不是教他们挂心么,平日里当差忙生意已然疲累,再还得村子和城里频繁奔波,岂非更劳累。”

“是这些理。可那些田地如何是好。”

老农人靠着几亩薄田地吃饱,又还养育大几个孩子,对田地的感情怎么能不深厚。

祁北南都这样说了,老两口也不好再寻旁的话头来说不好。

一屋子人,不由得都欢喜了起来。

夜里城中的寒风呼呼吹的响,街市上鲜少见着个人影,沿街的灯笼亮的怪是寂寥。

他圈着萧元宝的后肩背,道:“还是得打一驾马车才好,春夏秋月里也就罢了,冬月里这般出来一趟实在是冷。”

巷子口喧嚣的风教更大的披风给挡了去,祁北南的体温比他高,他如此贴着人觉着很暖和。

祁北南听闻这话,嘴角上扬了几分。

“坐车子也是能挨着坐的。”

他藏在斗篷下的手,轻轻碰了碰祁北南的手背,见祁北南眸光柔和的看着他,然后再两只手都牵握了上去。

萧元宝在库房里搬出了一个三角莲花铜制炭盆出来,这还是祁北南中举的时候外头的人送的。

现在下了雪,整好能用了。

铁牛跑进来说,赵郎君送了一长篓的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