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实验室的舱盖缓缓开启,杨龙睁开眼睛,头顶的LED灯带在视网膜上留下青白色的残影。神经接驳头盔的重量突然变得异常明显,像是有人往他头顶压了块石头。他抬手解开固定带,指尖触到后颈处一片湿冷——即使在现实世界,他的身体依然保留着比赛时的紧张感。
"数据太惊人了!"蔡浩宇的声音从左侧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杨龙转头看去,实验室的白板墙上贴满了脑波图谱,五颜六色的便利贴标记着各种峰值节点。五六个研究员围在数据终端前,有人正用激光笔圈出屏幕上的一段波形。
豆豆在相邻舱室里坐起身,她的长发被导电凝胶粘成一绺一绺的,看起来像刚淋过雨。砂时计已经一个鲤鱼打挺蹦了出来,火红色的旗袍下摆卷到了膝盖以上,她浑然不觉,正对着镜子检查自己的妆容:"我的天,游戏里那碗汤的鲜味我现在还能回味起来!"
"那是第七代味觉模拟器的功劳。"蔡浩宇推了推眼镜,示意研究员调出一组数据,"你们的味蕾神经信号被完美复刻了,连唾液分泌量都精确到毫升。"屏幕上跳出柱状图,显示着"鲜味甜味咸味"等不同味觉信号的强度曲线。
杨龙活动着有些僵硬的肩膀,感觉现实世界的重力似乎比游戏里沉重些。他接过豆苗递来的电解质饮料,铝罐表面的冷凝水沾湿了掌心。实验室的空调开得很足,冷风拂过后颈时,他恍惚间又闻到了巴黎会场的味道——那种混合着黄油、香草和金属器械的复杂气息。
"看这个。"陆子浮指着自己面前的显示器,上面是比赛场景的3D建模,"当周卓老爷子揭开砂锅盖时,现场NPC的瞳孔扩张率平均增加了23%,这是典型的惊讶反应。"他调出一段录像,画面中的法国评委杜卡斯在尝到高汤时,右手小指不自觉地翘了起来,"这个细微动作是我们的AI即时生成的,不是预设动画。"
猫头鹰沉默地站在设备旁,手里拿着刚拆下来的神经传感器阵列。他检查连接点的样子,和游戏里调试厨具时如出一辙。杨龙注意到他的左手腕内侧有一圈淡淡的红痕——那是长期佩戴星辰舱腕带摩擦留下的印记。
"最神奇的是这个。"蔡浩宇点开一段脑波对比图,"当杨总进入'厨心状态'时,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的协同性达到了现实中的92%。"两条不同颜色的波形几乎完全重合,"理论上,虚拟环境不可能复现这种级别的神经同步..."
豆豆突然轻笑出声:"所以周老爷子骂人的样子,也是AI即时演算的?"她揉着太阳穴,那里还留着神经电极的压痕,"我到现在还能听见他说'火候差一分就是糟蹋食材'。"
"严格来说,是深度学习的结果。"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研究员解释道,"我们采集了上百位川菜老师的语音样本,连叹气声都有十二种变体。"她敲击键盘,播放出一段周卓的经典台词:"'刀拿不稳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会根据情景改变语调,如果玩家连续失败三次,老爷子甚至会摔勺子。"
砂时计正往脸上喷保湿喷雾,闻言转过头:"等等,所以游戏里的周老爷子知道自己是NPC吗?"她的话让实验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蔡浩宇。
"呃...理论上不知道。"技术总监擦了擦汗,"我们设定了认知防火墙,所有涉及'虚拟世界'的概念都会被过滤。"他调出代码界面,指着一段复杂的算法,"就像人不会怀疑自己是游戏角色一样。"
杨龙走到窗前,北京的夜色已经降临。远处阿里园区的灯光像一串发光的珍珠,更远处是西湖方向模糊的山影。游戏里的巴黎此刻应该是傍晚,周卓大概在厨房里擦拭他那把老菜刀,砂锅里煨着明天要用的高汤。这种时空错位感让他胃部微微发紧。
"三种设备的沉浸感差异很明显。"蔡浩宇切换了话题,指着角落里的展示台。星辰舱像颗巨大的蚕茧,悬浮在支架上;星辰头环则更接近普通VR设备,但内侧布满了微型电极;最轻便的是星辰眼镜,看起来和智能眼镜没什么区别。
"舱体能达到96%的神经同步率,头环是78%,眼镜只有45%。"他拿起眼镜对着灯光检查,"但眼镜的便携性无可替代,适合日常轻度使用。"
豆苗正在体验区测试眼镜版。她戴上后突然"哇"了一声,伸手去抓根本不存在的虚拟茶杯:"这个茶杯的质感...比我们上次测试时真实多了!"她的手指在空气中摩挲,仿佛真的能感受到瓷器的光滑表面。
"触觉反馈系统升级了。"马尾研究员骄傲地解释,"现在能模拟0.1毫米的表面纹理差异。"她递给豆苗一个真实的马克杯,"摸摸看,和虚拟的有什么区别?"
豆苗轮流触摸虚实两个杯子,眉头越皱越紧:"虚拟的...更凉一些?"她不确定地说,"而且重量分布有点奇怪,重心偏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精确的观察!"蔡浩宇眼睛一亮,"这是目前的技术瓶颈,我们还没法完美模拟物体密度分布。"他在平板上调出参数表,"不过厨艺模拟已经足够精准,你们在游戏里练习的刀工,肌肉记忆能保留70%以上。"
杨龙想起自己切白菜时的手感。游戏里的刀刃切入蔬菜的阻力,纤维断裂的轻微震动,甚至汁液渗出的黏腻感,都与现实相差无几。这种真实性甚至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如果长期沉浸在虚拟世界,大脑会不会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
"生理指标全部正常。"医护人员摘下听诊器,打断了杨龙的思绪,"就是心率有点低,建议补充些糖分。"她递给杨龙一块巧克力,包装纸上印着辰星OL的LOGO。
实验室角落,砂时计正对着手机自拍,背景是闪烁的数据屏幕。"家人们谁懂啊~"她捏着嗓子对着镜头说,"刚在游戏里拿了厨艺比赛冠军,现实里连泡面都煮不好..."陈冰从后面走过,顺手往她脑袋上拍了一记。
"说到这个,"豆豆突然想起什么,"游戏里的味觉记忆能保存多久?"她舔了舔嘴唇,似乎在回味那道开水白菜的鲜味。
蔡浩宇调出另一个图表:"短期记忆大概维持72小时,长期的话..."他犹豫了一下,"理论上会形成真正的记忆,就像你记得昨天吃过的菜一样。"
窗外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几秒后传来闷雷声。夏季的暴雨来得突然,雨点噼里啪啦打在玻璃上。杨龙想起游戏里巴黎的晴空,那种不真实的完美天气。现实世界的雨声反而让他松了口气,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踏实感涌上心头。
"明天第二轮的主题是'融合'。"陆子浮突然说,他已经在研究下一轮比赛的资料,"按照往届惯例,会要求结合主办国的食材或技法。"
猫头鹰默默递过来一个平板,上面是法国各地特色食材的分布图。布列塔尼的盐之花、阿尔巴的白松露、阿让的紫李子...每个产区都标注着精确的经纬度坐标。杨龙注意到普罗旺斯地区被画了个红圈,旁边手写着"薰衣草蜜?"的字样。
"现实时间明早八点继续?"豆苗问道,她已经摘下了星辰眼镜,但眼睛还残留着使用过度的血丝。
杨龙点点头,看向窗外的雨幕。此刻的游戏世界里,巴黎的夜幕应该刚刚降临,埃菲尔铁塔的灯光像一串金色的珍珠。周卓可能正坐在酒店天台上抽烟斗,砂锅里煨着明天要用的高汤。这个想象让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今天就到这里吧。"他对团队说,声音里带着久违的轻松,"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研究员们开始收拾设备,键盘敲击声和仪器提示音渐渐平息。砂时计把高跟鞋拎在手里,赤脚踩在防静电地板上;猫头鹰一丝不苟地给每台设备盖上防尘罩;陆子浮和豆苗争论着某种分子料理技术的可行性,两人的影子在墙上交叠成一幅抽象画。
杨龙帮豆豆取下最后一枚神经电极,她的后颈处留着几点细小的压痕。指尖触碰到的皮肤温热而真实,带着淡淡的茉莉花香——这是现实世界才有的洗发水味道,游戏里再精确的嗅觉模拟也无法复制这种私人化的气息。
"周老爷子要是知道我们拿他的招牌菜去比赛,"豆豆突然说,"肯定会骂你臭显摆。"她模仿着老人家的四川口音,惟妙惟肖。
杨龙笑着揽过妻子的肩膀。窗外雨势渐大,雨滴在玻璃上蜿蜒成小河。实验室的灯光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与游戏里巴黎酒店的身影重叠在一起,一时竟分不清哪个更真实。
实验室的灯光调暗了几分,投影仪在墙面上投出一组数据图表。蔡浩宇的指尖在平板上滑动,调出最新一期的游戏行业报告,蓝色的数据流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光。杨龙靠在椅背上,手中的马克杯里,咖啡已经凉了,表面凝着一层薄薄的油脂。
"纳塔剧情线的玩家留存率比上个版本提升了12%,"蔡浩宇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冷光,"尤其是火之国那段的过场动画,社交媒体上的二创数量已经突破百万。"他点开一段玩家录制的游戏片段,主角与火神对峙的场景在火光中显得格外震撼,连砂时计都停下了补妆的动作,盯着画面出神。
豆豆轻轻"啧"了一声:"这个粒子效果...是用了新的物理引擎吧?"作为主美,她一眼就看出了技术升级的痕迹,"火焰的流动感比须弥版本自然多了。"
"刘伟团队把动捕精度提升到了0.1毫米级。"蔡浩宇放大了一帧画面,火焰边缘的细节纤毫毕现,"不过..."他的声音低了下来,"日活跃用户数还是比不过巅峰期的璃月版本。"
杨龙转动着手中的杯子,杯底残留的咖啡渣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漩涡。他想起了原神刚上线时的盛况,那时杭州办公室的服务器几乎被玩家的热情熔毁。如今五年过去,游戏依然保持着惊人的质量,但市场的反应已经不再是最初那种狂热的姿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星穹铁道的数据倒是超出预期。"蔡浩宇切换了页面,屏幕上跳出列车在银河中穿行的壮观画面,"二周年活动期间,全球同步在线人数创下了新纪录。"他点开一个仓库监控视频,成堆的实体纪念册正在被打包,"240万本设定集,全部免费送给连续登录400天以上的玩家。"
视频里,穿着印有星穹列车标志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上忙碌。豆苗突然指着角落:"那不是大伟哥吗?"画面中,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瘦高身影正在帮忙装箱,他的黑眼圈在监控摄像头下格外明显。
蔡浩宇苦笑了一下:"他这周已经跑了三个城市,明天还要飞纽约参加线下音乐会。"视频切换到一个演唱会场馆,舞台上的全息投影正在重现游戏中的经典场景,台下观众的荧光棒汇成一片星海。
"绝区零的差评率已经降到3%以下。"猫头鹰突然开口,他很少主动发言,"战斗系统的平衡性补丁很有效。"屏幕上出现绝区零的最新角色PV,流畅的动作设计和独特的街头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砂时计翘着二郎腿,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看看这个——黑神话又破纪录了。"她将手机转向大家,上面是一条新闻:《黑神话悟空》全球销量突破2000万份,创下单机游戏新纪录。配图是游戏中的经典场景,孙悟空站在云端,金箍棒直指苍穹。
实验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设备运转的嗡嗡声。杨龙走到窗前,窗外北京的夜色中,无数办公楼依然亮着灯光。二十年前,他们挤在哈尔滨那个小办公室里做第一款游戏时,整个中国游戏行业还处在蛮荒时代。如今,国产游戏已经能在世界舞台上与欧美大厂一较高下。
"大伟哥昨天给我发了消息。"蔡浩宇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说..."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现在的玩家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他们能分辨出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套路'。"
豆豆轻轻点头,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记得我们做《星辰之舞》的时候,连动态阴影都要省着用。"她的目光投向远处,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现在的新人根本想象不到,我们曾经为能不能多加一个技能特效吵上三天。"
杨龙想起办公室里那台老旧的钢琴,那是宋薇娜当年不知从哪淘来的二手货。现在辰星大厦的音乐室里摆着施坦威,但大家还是怀念那台走音的旧琴,因为它见证了最早的《星辰之舞》主题曲的诞生。
"辰星OL的保密级别依然是最高级。"杨龙转过身,目光扫过团队每个人,"2027年公测的计划不变。"他的声音很平静,但所有人都听出了其中的分量。
蔡浩宇立刻会意,关闭了所有外部显示屏:"神经接驳技术的安全性测试还需要18个月,量子渲染服务器的部署方案也还没最终确定。"他调出一组加密文件,上面标着"星辰OL-绝密"的字样,"不过有个好消息——斯坦福那边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上有了突破,可能解决长时间沉浸的眩晕问题。"
陆子浮突然举手:"玩家社群那边...已经有些猜测了。"他调出几个游戏论坛的截图,上面有玩家根据辰星近期的招聘信息,推测他们在开发"颠覆性产品"。
"让他们猜。"砂时计满不在乎地挥挥手,"反正没人能想到我们会做出一个能尝到味道的虚拟世界。"她说着从包里掏出一盒马卡龙,"尝尝?巴黎空运来的,和游戏里那家店一模一样。"
杨龙拿起一个浅绿色的甜点,杏仁饼干的酥脆和夹心的酸甜在口腔中扩散。确实和游戏中的味道很像,但又少了点什么——也许是少了塞纳河畔的晨风,或是少了比赛前的紧张感。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那层微妙差异,正是辰星OL要攻克的核心难题。
"对了,"豆苗突然想起什么,"《幻兽帕鲁》的团队想约我们聊聊合作。"她眨眨眼,"他们被玩家自创的生物进化系统搞疯了,想借鉴我们的AI生成技术。"
实验室里响起一阵轻笑。猫头鹰难得地扯了扯嘴角:"让他们等2027年。"这句话引得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云层间透出几颗星星。杨龙想起游戏里巴黎的夜空,那些虚拟的星辰是按照真实星图排列的。辰星OL的世界里,每个细节都承载着这样的诚意——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玩家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值得探索的世界。
"今天就到这里吧。"杨龙放下已经空了的咖啡杯,"明天继续第二轮比赛。"他的目光扫过墙上的电子钟,现实世界的时间刚过晚上十点,而游戏里的巴黎应该正值午后,周卓可能正在酒店厨房里检查明天要用的食材。
团队成员陆续起身离开。蔡浩宇留下来关闭设备,他的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神经传感器的设计图。豆豆在门口等杨龙,她的侧脸在走廊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眼角已经有了细小的纹路,但眼神依然和二十年前那个在电梯里抱着一摞资料的女孩一样明亮。
走廊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照片,是辰星团队在《星辰之舞》获得成功时的合影。照片里的他们笑得肆意张扬,背景是那台走音的旧钢琴。杨龙停下脚步,突然意识到,从哈尔滨的小办公室到现在的辰星大厦,从《星辰之舞》到未来的辰星OL,这条路上最珍贵的不是技术突破,而是这群始终同行的人。
豆豆似乎察觉到他的思绪,轻轻握住他的手。她的掌心温暖干燥,带着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这种触感如此真实,比任何虚拟世界的模拟都要深刻。杨龙突然明白,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比如此刻交握的双手,比如共同经历的岁月,比如那份想要创造美好世界的初心。
电梯门缓缓关闭,将实验室的灯光隔绝在外。显示屏上的数字开始跳动,从27层缓缓下降。这个数字让杨龙想起2027年,那个注定会改变游戏历史的年份。而现在,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道菜要学,很多场比赛要比。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那个越来越真实的虚拟巴黎。
喜欢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