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

第112章 川菜(1 / 1)

霓虹灯在雨后的街道上晕染开一片模糊的红。杨龙数着手里皱巴巴的味元纸币——八个人凑在一起,勉强买了套基础厨具和几样常见食材。此刻他们站在"周记川味馆"的招牌下,屋檐滴水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所以……"豆苗戳了戳案板上那条死不瞑目的草鱼,"我们要从杀鱼开始学起?"

周卓——那个被特警盘查过的胖厨师,正用围裙擦着油光发亮的脸。他身后的小餐馆不过三十平米,灶台上的铁锅却锃亮如新,墙角的泡菜坛子排得整整齐齐,散发着若有若无的酸香。

"报名资格认证?简单!"他掏出一叠油渍斑斑的推荐表拍在桌上,"但我周卓在宽窄巷子做了二十年厨子,推荐信不是白给的。"突然抓起案板边的菜刀,"哆"地一声钉在木桌上,"先让我看看你们有没有拿刀的资格!"

刀身在灯光下泛着寒光,刀柄上缠着褪色的红绳。这不是什么系统道具,而是真正饱经油烟的厨刀。

砂时计的虚拟影像趴在泡菜坛子上咽口水:"先尝口回锅肉再考试行不行?"

"第一课!"周卓完全无视了她,肥厚的手掌拍向墙面菜单,"川菜二十四味型——"

"麻辣、糊辣、酸辣、椒麻……"陆子浮突然接话,眼镜片上反射着维基百科般的文字瀑布,"理论上川菜味型系统形成于清末民初,但现代分类应该包含……"

周卓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书生?行啊,背菜谱的功夫不错。"突然掀开蒸笼,滚烫的蒸汽扑面而来,"那告诉我,这笼粉蒸肉缺了哪味料?"

众人面面相觑。蒸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表面均匀裹着金黄的米粉,怎么看都是完美成品。杨龙却注意到周卓嘴角狡黠的弧度——他前世在成都出差时,曾听老饕说过……

"醪糟。"他伸手在蒸汽上掠过,"正宗川式粉蒸肉,米浆里要掺酒酿。"

周卓的表情像是吞了颗花椒,又惊又麻。半晌才嘟囔着:"算你蒙对了。"转身从柜子里取出八个粗瓷碗,"第二关,调碗底!"

豆豆看着面前排列的二十多种调料:红油、酱油、蒜泥、花椒粉、芝麻酱……有些她连见都没见过。陈冰已经手忙脚乱打翻了醋瓶,砂时计的高跟鞋差点踩进辣椒罐。

"夫妻肺片的汁要麻、辣、鲜、香、甜五韵俱全。"周卓哼着小曲往锅里扔了把干辣椒,"调不好的,等会儿就吃自己调的洗碗水!"

油锅"滋啦"爆响的瞬间,杨龙突然明白了这个S级副本的真正难度——不是刀工火候,而是他们这群习惯了打打杀杀的玩家,要重新学会用味蕾和耐心去征服世界。

三小时后,宽窄巷子的路灯次第亮起。

"周记川味馆"的厨房一片狼藉:地上散落着失败的蛋炒饭,灶台边堆着切得奇形怪状的土豆丝,砂时计正抱着被她烧穿的铁锅哀嚎。但八个人的碗里,都盛着周卓亲手舀的钟水饺——红油透亮,蒜香扑鼻。

"刀工稀烂。"胖厨师挨个点评,"火候控制像在拆炸弹。"突然指向杨龙,"但你这碗复制红油,有那么点意思。"

杨龙低头看着碗底——他用了念力手套的精准控制,让红油与调料的比例分毫不差。这算是系统技能在这个世界的另类应用。

"推荐信可以给。"周卓从柜台下摸出个油腻腻的信封,"但明天早上六点,所有人跟我去青石桥进货——迟到一秒,免谈!"

走出餐馆时,夜雨又悄然而至。豆苗突然拽住杨龙的衣角:"老爸,你看。"

巷子对面的电子屏正在播放紧急新闻:东京总部的袭击现场,一个戴着饕餮面具的身影正将某样东西塞进昏迷的"味觉之神"口中。画面突然切换成全球厨师排行榜——日本占据前二十中的十五席,意大利占四席,而中国厨师……最高排名第三十七。

"主线任务更新了。"陆子浮轻声说。

全息提示在雨幕中浮现:

【主线任务:制霸美食界】

【目标:一年内成为全球厨师排行榜第一席】

【提示:厨师资格认证剩余2天12小时,如不能通过认证视为副本失败。】

雨滴落在杨龙的肩膀上,带着成都特有的麻辣气息。他回头看了眼正在关灯的周卓——那个胖乎乎的身影在玻璃窗后哼着川剧小调,案板上的菜刀映着街灯,像一弯小小的月亮。

晨四点的青石桥市场笼罩在朦胧的雾气里,路灯的光晕被水汽晕染成毛茸茸的圆球。杨龙搓了搓冻僵的手指,呵出的白气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又消散。身旁的豆苗缩在陆子浮的外套里打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像只啄米的小鸡。

"来了。"

周卓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胖厨师今天换了身藏青色对襟衫,手里提着两个竹编菜篮,看起来比昨晚精神许多。他踢了踢还在打呼噜的猫头鹰:"小子们,睁大眼睛看好了——"

市场最角落的摊位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正在整理一筐青翠欲滴的野菜。周卓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叶片:"这是清明前的折耳根,只有都江堰背阴处的山坡上才长这么好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太太头也不抬:"三块五一斤,不还价。"

"张婆婆,我上周帮您修过房顶。"周卓突然换成方言,"给个老价钱嘛。"

老太太这才抬眼,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是你啊胖娃。"她抓起一把野菜塞进周卓手里,"尝尝,今年第一茬。"

杨龙看着周卓将野菜根茎放进嘴里咀嚼,闭眼品味的模样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仪式。半晌,胖厨师突然睁眼:"不对,这不是都江堰的——是您老自己在青城后山种的吧?"

张婆婆哈哈大笑,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舌头还没钝!"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周卓带着他们在迷宫般的市场里穿梭。他会因为一块老豆腐的酸味皱眉,也能从十几筐看起来一模一样的辣椒里精准挑出最香的那一捧。当晨光终于穿透云层时,两个菜篮已经装得满满当当——带着露水的嫩姜、散发着松木香气的干菌、用稻草捆着的土猪肉......

"这就是你们的考题。"回程的公交车上,周卓拍了拍菜篮,"用这些食材,做出一道让我点头的川菜。"

豆苗扒着篮子边缘:"可是我们连刀都拿不稳......"

"所以先教你们这个。"周卓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整齐码着八把锈迹斑斑的菜刀,"从磨刀开始。"

周记川味馆的后院里,此起彼伏的金属摩擦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

"角度!角度不对!"周卓挨个纠正着姿势,"磨刀不是锯木头,要感受刀刃的弧度——"

杨龙的掌心已经被刀柄磨得发红。这把老菜刀看似粗糙,但当水流冲过刃口时,他竟然能清晰感受到金属纹理的微妙变化。念力手套在这个世界无法凝聚丝线,却让他的触觉变得异常敏锐。

"咦?"周卓突然停在陆子浮身后,"你小子以前学过?"

斯坦福高材生推了推滑落的眼镜:"理论上,金属研磨的最佳角度是22.5度......"

"停停停!"周卓摆手,"厨房里没有理论,只有手感。"他抓起陆子浮的手按在刀面上,"记住了,好刀要能切出风的声音。"

砂时计把自己的虚拟影像投射在磨刀石上方:"老头子,我的刀怎么越磨越钝啊?"

"因为你心浮气躁!"周卓一瓢水浇在她的投影上,"磨刀要静心,做菜更要静心——我们川菜二十四味型,哪一味不是老祖宗静下心来琢磨出来的?"

他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现在那些洋评委,拿个电子秤就要评断千年传承......"粗短的手指抚过刀刃,"去年东京大赛,我们最好的徒弟带着宫保鸡丁去,那群人说太辣,往盘子里挤沙拉酱......"

菜刀"哆"地钉进砧板,刀柄微微颤动。院子里一时只剩下哗哗的水声。

"今天先学回锅肉。"周卓终于拔起菜刀,"看好了,我只教一遍。"

灶台前的周卓像是变了个人。

肥瘦相间的二刀肉在沸水中翻滚,他掐着秒表般的精准时机将肉捞出。刀光闪过,肉片薄得能透光,每一片都带着完美的"灯盏窝"弧度。豆瓣酱在热油中化开成红亮的底色,甜面酱与豆豉的香气交织升腾......

"回锅肉的精髓,在于'回'字。"周卓的炒勺在锅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第一次煮,第二次炒,第三次......"他突然将锅离火,撒入一把青蒜苗,"是食材自己的造化。"

当那盘油光水滑的肉片端上桌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咽了咽口水。金黄卷曲的肉片如同艺术品般排列,每一片都挂着红亮的酱汁,青蒜的翠绿点缀其间,香气霸道地往鼻子里钻。

"尝尝。"周卓点燃一支烟,"然后告诉我,你们吃到了什么。"

杨龙夹起一片肉。牙齿咬破微焦表皮的瞬间,浓郁的肉香在口腔炸开,紧接着是豆瓣的醇厚、甜面酱的回甘,最后涌上一丝若有若无的蒜苗清香。更奇妙的是,明明看着红艳如火,辣味却恰到好处地停在"提香不抢味"的界限上。

"这......"豆豆的筷子停在半空,"和游戏里吃到的感觉完全不同。"

"因为这是真的。"周卓吐了个烟圈,"那些洋评委用分子料理机分析出几百种物质,却永远尝不出最关键的东西——"他指了指心口,"厨子的心意。"

窗外不知何时聚了几个街坊,闻着香味探头探脑。周卓大手一挥:"都进来尝尝!"转头对杨龙低声道,"看到没?这才是评判标准——吃的人笑不笑。"

当天晚上,当八个人轮流尝试复制这道经典川菜时,厨房变成了灾难现场。陈冰的回锅肉咸得发苦,砂时计把肉片炒成了肉渣,甚至引发了小型火灾。但周卓只是靠在门框上抽烟,偶尔出声指点。

"失败就对了。"他看着杨龙第三次倒掉的焦黑肉片,"我学这道菜时,整整切废了半扇猪。"

月光透过厨房的纱窗,在狼藉的灶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周卓突然从怀里摸出个发黄的小本子:"这是我这四十年记的笔记,从明天开始,每天学一道基础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龙接过本子,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各种心得,有些地方还被油渍晕染得模糊不清。最后一页写着:"2003年东京大赛评审意见:麻婆豆腐过于刺激,建议减少花椒用量。"后面跟着个鲜红的叉。

"知道为什么选你们吗?"周卓突然说,"因为你们眼里有光——那种不服输的光。"他拍了拍杨龙的肩,"我们这些老家伙的时代过去了,但川菜的火种......"

后院的蟋蟀声忽然清晰起来。月光下,菜刀静静躺在砧板上,刃口泛着幽幽的冷光。

成都厨师协会的大院里人头攒动,上千名考生在晨光中排成长龙。空气中弥漫着花椒、辣椒和蒸笼的混合香气,偶尔传来几声锅铲碰撞的脆响。杨龙踮起脚望去——大院中央搭着二十个临时灶台,每个台前都站着身穿白袍的评委,胸前别着金灿灿的"特级厨师"徽章。

"这么多人......"豆苗紧张地攥着围裙边,"都是来考初级资格的?"

周卓往嘴里扔了颗花生米:"去年开始改革,一年只办两次认证。"他眯眼看向评委席最中央那个戴金丝眼镜的老者,"看到没?主评委是'川菜活字典'陈老爷子,他舌头毒得很,去年三百考生只过了八个。"

砂时计的虚拟影像趴在杨龙肩上:"老头子,你确定让我们全做担担面?万一评委觉得没新意......"

"蠢!"周卓一巴掌拍在她投影的后脑勺上,"担担面才是真功夫——面条要韧,肉臊要酥,红油要香,花生碎要脆,缺一不可。"他从兜里掏出八个油纸包,"按我给的配方,一步都不能错。"

纸包展开,里面是八份标注着不同代号的香料配比。杨龙的那份写着"冬"字,辣椒粉中混着些许深褐色的颗粒,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果香。

"记住,"周卓压低声音,"陈老爷子年轻时伤了味觉,吃不得太辣。其他七个评委各有偏好——高个子爱麻,胖的那个嗜甜,女评委讨厌蒜味......"

豆豆的瞳孔微微放大:"您这是......"

"取巧?"周卓咧嘴一笑,脸上的肥肉堆出狡黠的褶子,"这叫'看人下菜碟',是厨子必修课。"

"第214组,入场!"

随着工作人员喊号,八人分别走向指定的灶台。杨龙的位置正好对着主评委席,能清晰看到陈老爷子面前摆着的评分表——"刀工10分火候10分创新5分",而最大的栏目赫然是"传统韵味30分"。

"考试开始!限时四十分钟!"

刹那间,整个大院沸腾起来。菜刀剁肉声、擀面杖敲击声、油锅爆响声交织成一片。杨龙深吸一口气,按周卓教导的步骤开始操作——

先揉面。面粉与碱水的比例精确到克,掌心按压面团时要能感受到微微的反弹力。醒面的间隙准备肉臊,肥瘦相间的猪肉剁成绿豆大小的颗粒,入锅时油温必须控制在六成热......

"那个考生!"突然有评委指着砂时计喊,"你擀面的手法不对!"

大小姐正用搞化学实验的精准态度测量面条厚度,闻言手一抖,面团差点掉地上。周卓在场外急得跳脚:"笨丫头!面条要的是手感,不是数据!"

杨龙悄悄瞥向右侧——陆子浮正用某种诡异的物理学角度甩动面条,眼镜片上反射着计算出的抛物线轨迹;猫头鹰则把战术目镜调成了"火候分析模式",连葱花都切得长短一致。最令人惊讶的是豆苗,那丫头竟然哼着歌在转面团,手法意外地娴熟。

当时钟走到第三十分钟时,八碗担担面同时出锅。

杨龙捧着自己的作品走向评委席。乳白色的面条盘成完美的鸟巢状,深褐色的肉臊均匀分布,红油刚好浸到面身三分之一处,翠绿的葱花和金黄的花生碎点缀其上,热气中飘散着微妙的果木香。

"请品尝。"他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紧。

陈老爷子慢条斯理地挑起一筷子。面条入口的瞬间,老人家的眉毛微不可察地跳了一下。其他评委也陆续动筷——那位女评委先是皱眉(杨龙心里一紧),接着却加快了下筷的频率(周卓教的减蒜版奏效了);嗜麻的高个子评委甚至端起碗喝了一口汤。

"有意思。"陈老爷子擦擦嘴,"这碗面让我想起三十年前在重庆吃过的一家老店......"他突然抬眼,"你师父是谁?"

场外的周卓迅速躲到人群后面。

当八人全部试吃完毕,评委们交头接耳了好一阵。最终,工作人员拿着结果单走来:"214组全员通过!"

豆苗直接跳起来抱住陆子浮,砂时计把虚拟的彩带撒得到处都是。杨龙却注意到陈老爷子正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们,嘴唇无声地动了动,看口型似乎是——"小周还好吗?"

"所以您早就认识主评委?"

回程的公交车上,豆豆忍不住发问。周卓望着窗外闪过的街景,肥厚的后颈挤出几道褶子:"老陈是我师叔。"他摸了摸口袋里皱巴巴的配方纸,"那些配比......是我们师门三代人试出来的。"

车厢微微摇晃,阳光透过玻璃窗在过道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周卓突然转身,小眼睛里闪着罕见的认真:"但配方只是钥匙,真正的味道要靠你们自己摸索——就像同样的担担面,你们八个人做出来就是八种风味。"

他掏出一把钥匙扔给杨龙:"从今天起,周记川味馆早晚归你们练手。记住,厨艺没有捷径——"

"刀要磨十万次,火候要试百万次,舌头要尝千万次,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正味'。"

公交车在"成都厨师学校"站停下,窗外巨幅电子屏正在直播东京美食峰会的盛况。排行榜前十名的厨师站在领奖台上,清一色西式厨师服,胸前的国旗徽章刺眼地反着光。

"接下来,"周卓的声音混着报站声传来,"该教你们真正的川菜了。"

喜欢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