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
“关于和谈会议的最新情报已火热送达!”
当和谈会议因各国代表的激烈争论而热火朝天地进行时,会议举办地柏林,也正度过着战后最为繁忙和喧嚣的时光。
这也在情理之中。
柏林和谈会议不仅仅是战败国领土与利益的瓜分,更是一次重塑世界新秩序、打破旧时代、创造新时代的历史性大会。
因此,源源不断的人潮涌入柏林,想亲眼见证这场重塑世界格局的盛会。而作为“报纸之都”的柏林,每天都有无数报纸铺天盖地地刊登着会议进展、评论与社论。
“这里就是柏林了。”
“嗯,不愧是德意志帝国的首都,作为世界大战的主角与胜利者,果然是一座雄伟之城。”
在这座城市中,也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梦想着让祖国从殖民地中挣脱、实现祖国独立的民族代表的踪影。
他们的目标,是借助柏林和谈会议之名,向全世界呼吁本国的独立。
当然,作为会议主导者的德、英、美、奥匈四强,对殖民地人民的苦难几乎毫无兴趣,也一再拒绝了那些为独立而来的民族代表。
但至少,对于眼前的人,汉斯认为有必要见一见。
“又见面了,顾先生。啊,这就是你提到的人吧。你好,我是德国外交部长,汉斯·冯·乔侯爵。嗯,你也可以称我为‘乔寒斯’或‘寒斯’?”
和会期间,会议上各国代表为争取更多利益争论不休,而汉斯作为中间人,要不断调停并设法为德意志帝国谋取最大利益,因此其实根本没多少时间会客。
但这两人,他还是抽空出来见了一面。
不过,真正吸引汉斯注意的,还是与顾先生同行的另一人。
“我是作为越南代表前来的阮爱国(Nguy?nái Qu?c)。”
本名阮生恭,即日后的胡志明。
他先前曾访问胶州,之后一直留在伦敦。而这次,他为主张越南独立,在xx先生的帮助下抵达了柏林。
‘没想到连胡志明都来了,蝴蝶效应真是奇妙啊。’
居然能见到年轻时期的胡志明,这位越南未来的红色革命家。
汉斯很想抽出时间与二人聊一聊,但可惜的是,现在太忙了。
能挤出时间来见他们一面,已是极限。
于是,三人便惜别感伤,直接切入正题。
“这是揭露日本非法侵略越南,要求越南独立的资料文件。虽然考虑到列强的态度,可能不会有什么效果,但每一次尝试本身就有其意义。”
“这是日本侵占广州湾的资料,拜托了。”
“嗯,我收下了。我会亲手将这些文件递交给皇帝陛下及德意志政府。”
汉斯小心翼翼地接过他们交付的资料。
虽然从帝国的立场出发,无法让越南代表正式出席和谈会议,但做到这个程度还是可以的。
他知道,类似内容的信件也已经送往了劳合·乔治与威尔逊手中。
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英国政府和劳合·乔治一听“殖民地独立”就会暴跳如雷,信肯定直接进垃圾桶;威尔逊也许会读一读,但最终还是置之不理,这点汉斯敢打赌。
“我们德意志帝国,大概也是差不多的态度吧。”
虽然因为有汉斯在,再加上x国也是协约国,对广州湾方面或许会有所帮助,但越南,顶多只能换来一句“是吗,那真是遗憾”的话。
说到底,列强不会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当然,至少现在是这样。
“时间过得真快啊,虽然还想多聊一会儿,但我实在分身乏术。”
“哈哈,侯爵能抽空见我们一面,已是莫大的收获了。”
“正是,能在德意志帝国的中枢,遇见一位关心越南独立的朋友,对我而言已经是巨大的恩典了。”
顾先生与胡志明露出爽朗的笑容,伸出手来,汉斯也微笑着与他们握手。
那是一种与和谈会议中布满的虚伪笑容截然不同的真挚微笑
——带着希望的笑容。
......
自从与顾先生和胡志明会面之后,时间依旧不停流转,混乱不休。
此时距离混乱不堪的柏林和会第一天,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而在那段时间里,各国之间针锋相对的主张和议题,也终于逐渐整理出头绪,开始有了初步的结论。
首先,是从会议初期开始就让会场陷入纷乱的远东问题。
虽然对胡志明来说是个坏消息,但其结果却是:日本不仅得到了北萨哈林(库页岛北部)、东京和安南,还获得了对法属殖民地,交趾支那主权的承认,从而完全控制了如今的越南地区。
当然,众所周知,日本不可能只满足于仅仅占据越南这一块地盘,因此围绕此事的争论也未曾止休。最终,他们以某种方式达成了妥协,将老挝北部法国勉强苟延残喘留下的名义上的保护国,即琅勃拉邦王国变成了日本的傀儡政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老挝南部,则在英国的强烈要求下,划给了名义上中立、实际上深受英国影响的暹罗(今泰国);而柬埔寨方面,则作为英国的傀儡国宣布独立。
英国此举,意图已然明显——无论如何都要阻止日本在中南半岛继续扩大影响力。
“英日同盟,也算到头了。”
虽然就算没有中南半岛问题,这个同盟也走不了太远。
另一方面,关于x国问题,算是收获了半份喜悦。
x国得到了列强对其自行收复北满的承认,而对于已落入日本之手的原法属广州湾,日本按道义理应归还,但具体实施由两国私下协商解决。至于废除与西方列强及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尝试,只能遗憾宣告失败。
凭借x国在战争中的表现,能做到如此程度,已算是用尽人事。
“呼......”
而得知结果后,x国代表的脸色喜忧参半。
至于另一项烫手山芋——滨海边疆区的问题,汉斯亲自与美、英、日三国进行了私下谈判,最终决定暂时搁置。
因为关于滨海边疆区,他有另一套属于自己的计划。
所以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反正没多久它又会重新浮上水面。
接着是太平洋与美洲的问题。
相比远东,太平洋与美洲的问题则顺利得多,处理得也相对干净利落。
太平洋方面,原本由法国与英国共管的新赫布里底群岛(今瓦努阿图)、法属波利尼西亚、瓦利斯和富图纳诸岛,以及法属印度,全都归于英国所有。
至于加勒比地区的法属殖民地,包括距离墨西哥西岸约1300公里的克利珀顿岛,以及圣马丁、圣巴泰勒米、瓜德罗普、马提尼克等地,则被美国收入囊中。至于南美大陆上的法属圭亚那,则被交给了巴西,作为其参与战争的报酬。
其实英国对这些地区也垂涎三尺,但碍于美国的“门罗主义”,只能勉强接受加拿大自治领兼并法国在新大陆最后一块领土,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而“新喀里多尼亚”(即法国的努美阿),则被德国收归旗下。
“嘿嘿,之后搞个旅游胜地也不错。”
当然,说是旅游地也只是开玩笑,汉斯真正的目的还是看中了努美阿的镍矿、铁矿与锰矿等资源。
虽然位置稍远,但它紧邻德属新几内亚,管理上并不困难。
实际上,从19世纪70年代起努美阿的镍矿开采就已十分活跃,英国对此自然眼红,甚至露出不甘的目光,但最后还是默认了德国的获得。
说实话,英国已经在太平洋抢了一大堆岛屿,而德国才拿了一个努美阿,要是他们还不乐意的反对,那就真不当人了。
总之,亚洲、太平洋、美洲的问题大致解决后,轮到非洲。
不过非洲那边法国的殖民地个个地广物博,远比太平洋那些小岛更有价值,因此讨论仍未结束。
于是,下一道摆上和会谈判桌的大菜,就成了名为“意大利”的美味披萨。
......
“首先,意属索马里兰(今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将割让给英国。对此有反对意见的人在吗?”
汉斯主持会议时这样说道,代表们则沉默不语,似乎在无言表达他们的默认。
就这样,意大利好不容易得手的意属东非,在劳合·乔治那副恶人般的笑容下,落入了那个对殖民地爱得死去活来的英国肥猪手中。
“接下来是意大利本土。对将包括威尼斯在内的威尼托地区交给奥匈帝国这项决定,有反对意见吗?”
“没有。”
“无异议。”
比洛总理和劳合·乔治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伍德罗·威尔逊虽然眉头一皱,显然对奥匈拿走威尼托心存不满,但终究没有说出反对的话。
其实这也是威尔逊的无奈之举。
美国根本没有资格对意大利的事务指手画脚,而威尼托与伦巴第同属昔日奥地利的旧地,从名义上讲,奥匈帝国占据了正当的理由。
更何况,早在特伦托问题上,英国、德国、奥匈三方虽然没有明言,却早已私下达成默契,将威尼托割让出去。
威尔逊从一开始就没有插话的余地。
“当然了,威尔逊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一脸不爽吧。”
顺带一提,同样是奥地利旧领的伦巴第倒是被奥匈大发慈悲地“留”给了意大利。
根据弗朗茨·斐迪南皇帝的说法,“我们也得要点面子,就拿走威尼托吧,伦巴第我们就无力再管了。”
当然了,对意大利来说,不管是连同伦巴第一起失去,还是只丢掉威尼托,带来的都是令人绝望的打击,哭丧的脸色没什么两样。
“谁叫你们背刺了三国同盟呢?”
说到底,这也是不自量力妄图攫取更多的恶报,恶报罢了。
“另外,意大利需支付的战争赔款定为五百亿马克(大约十二亿美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人觉得这笔赔款太少,但意大利为了停战,连国王都赶下了台,又确实在战争中表现乏善可陈,所以就这么定了。
“那利比亚怎么办?”
“与威尼托一样,交由在与意大利的战争中流血最多的奥匈帝国接管。”
其实奥匈帝国一开始是拒绝的。
因为内部局势动荡不安,哪还有精力越洋掌控海外殖民地。
况且利比亚可不是善茬,那是北非战线上德国雇佣军都闻风丧胆的地方。那里盘踞着声名狼藉又战斗力强悍的柏柏尔人。
再想想利比亚前任主子意大利在那边被打得多惨,就知道这地方多不好惹了。
“但要我们德意志帝国自己接手,也有些......”
如果是新喀里多尼亚那样的小岛还好说,利比亚这块地盘太大了。
如今,光他们眼下的殖民地都在亏损,再拿下一个,只会徒增财政负担。
“最关键的是,会刺激英国。”
德意志如今已通过扶持波兰-立陶宛、乌克兰这些卫星国和奥斯曼帝国,把东欧与中东纳入了势力范围。
英国对此虽然勉强接受,但前提是别再去染指殖民地。
如果只是拿下太平洋上的小岛还说得过去,要是动了利比亚,那些视殖民地为命根子的伦敦猪头们非得跳脚不可。
可就这么放弃利比亚,又实在太可惜了。
原因很简单。
黑色黄金——石油。
众所周知,利比亚是石油储量丰富的产油国,储量在非洲也属顶尖。
虽说不像伊拉克等中东国家那样在战间期就开始开发,(利比亚的石油至少要等到汉斯成了白胡子老头的1959年才能正式开始开发),但油就是油。
一旦奥匈放弃利比亚,那英国绝对会立马吞下。
要真把这块宝地拱手让给伦敦猪头,汉斯是真咽不下这口气。
陛下,您就把利比亚拿去吧。
哈哈,侯爵,你这番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们可没那闲工夫......
拿!去!吧!
于是,汉斯的选择就是,强行把利比亚塞给奥匈帝国。
比起英国,还是德国的“小弟”奥匈接手,对他们更为有利。
当然了,弗朗茨·斐迪南脸上那表情分明在说“你们这要我怎么办好”,不过以他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处理好。
实在管不过来,就学加拿大那样搞个名义统治,实质上交给当地人管理也未尝不可。
“那么,意大利这边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吧?”
“是的,比洛总理。现在只剩下法国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了。”
听到“法国”这个词,包括四巨头在内的几位代表,眼神都开始变得炯炯有神。
法国,才是这次会议的“烫手山芋”和主菜。
英国、比利时、葡萄牙都盯着法国的非洲殖民地不放不说,连法国本土也成了众人虎视眈眈的对象。
“......威尔逊总统,你刚刚说什么?要保住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
当然了,谁也没想到,所谓“烫手山芋”,竟会以这种方式“烫”起来。
喜欢如何拯救德意志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如何拯救德意志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