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再起

第188章 铁骑南下(1 / 1)

崇祯十一年九月,凛冽的北风提前席卷了蓟镇长城。

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站在城楼上,眯眼望向北方。远处地平线上尘土飞扬,隐约可见黑压压的骑兵如潮水般涌来。他握剑的手微微发抖——不是恐惧,而是愤怒。

"大人,探马回报,多尔衮亲率十万大军,已突破墙子岭!"副将声音嘶哑,"蓟辽总督吴阿衡...战死了。"

吴三桂一拳砸在城砖上,鲜血从指关节渗出。墙子岭地势险要,本该固若金汤,却因监军太监邓希诏克扣军饷,守军饥寒交迫,最终被清军一举突破。

"传令全军戒备!火器营就位!"吴三桂厉声喝道,"山海关绝不能有失!"

副将欲言又止:"大人,兵部急令...要我们分兵五千救援通州..."

吴三桂猛地转身:"什么?此刻分兵?杨嗣昌是疯了吗!"他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清军此次入寇,必是冲着京师来的。山海关若失,北方门户洞开..."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沉闷的号角声。那声音如同地狱传来的召唤,震得人心头发颤。清军前锋已至十里外,黑压压的骑兵阵列中,绣着龙纹的大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吴三桂知道,一场血战已不可避免。

......

十月初,清军如入无人之境,连克蓟州、顺义、宝坻,直逼通州。京师震动,崇祯皇帝连夜召集群臣商议。

紫禁城内,乾清宫的灯火通明。崇祯面色铁青地坐在龙椅上,眼下两团乌青显示他已多日未眠。

"诸位爱卿,建奴已至通州,距京师不足五十里。"崇祯声音沙哑,"有何良策?"

兵部尚书杨嗣昌出列:"陛下勿忧,臣已调宣大总督卢象升率天雄军火速入卫,另命高起潜统领关宁铁骑策应。两军合击,必能破敌。"

"卢象升?"崇祯眉头微皱,"他手下有多少兵马?"

"精兵两万。"杨嗣昌顿了顿,"只是粮饷..."

"又是粮饷!"崇祯突然拍案而起,吓得群臣跪伏,"朕的内帑都掏空了,你们还要多少?"

大殿内鸦雀无声。良久,首辅刘宇亮才小心翼翼道:"陛下,不如遣使议和,暂缓燃眉之急..."

"议和?"崇祯冷笑,"你是要朕学宋高宗,向蛮夷称臣纳贡?"

杨嗣昌急忙道:"陛下,刘阁老非此意。只是暂缓兵锋,待各省勤王兵至..."

崇祯颓然坐回龙椅,挥了挥手:"罢了,命卢象升速战。再传旨九边,全力勤王。"

......

卢象升接到圣旨时,正在帐中磨剑。这位年仅三十九岁的宣大总督面容刚毅,额角一道伤疤在烛光下格外显眼——那是两年前与清军血战时留下的。

"大人,高监军的兵马还未到。"副将杨廷麟低声道,"探马报称,清军主力已至巨鹿一带,正在烧杀抢掠。"

卢象升将剑收入鞘中,金属摩擦声清脆刺耳:"不等了。传令全军,五更造饭,天明进军。"

"可是..."杨廷麟犹豫道,"杨部堂有令,需与高监军合兵方可出击..."

"杨嗣昌远在京师,怎知前线危急?"卢象升眼中闪过一丝怒火,"每耽搁一日,便有上万百姓遭难!"

帐外突然传来喧哗声。一个满身血污的村民被亲兵带了进来,扑通跪下:"将军救命啊!清兵在贾庄杀人放火,我一家老小..."

卢象升扶起村民:"慢慢说,贾庄情况如何?"

"清兵见人就杀,年轻女子都被掳走了..."村民泣不成声,"他们...他们把孩童挑在枪尖上取乐..."

卢象升脸色铁青,转身喝道:"传令!即刻拔营!"

杨廷麟大惊:"大人,夜行军危险!"

"我天雄军将士,宁可战死沙场,也不做缩头乌龟!"卢象升一把抓起铁盔戴在头上,"让百姓看看,大明还有敢战之将!"

当夜,五千天雄军精锐悄然出发,直扑巨鹿。卢象升不知道,就在他们离开大营不久,一队骑兵悄然尾随——那是高起潜派来的探子。

......

周德福跟着李自成的队伍辗转月余,最终在河南境内遭遇官军主力,队伍被打散。他带着妻儿向北逃亡,误打误撞来到了巨鹿一带。

"当家的,前面有个村子。"李氏指着远处,她的脸色仍然苍白,但比之前好了些。

周德福眯眼望去,炊烟袅袅,似乎是个完好的村落。这半个月来,他们靠挖野菜、偷地里的红薯充饥,已经很久没吃过一顿正经饭了。

"去问问能不能讨点吃的。"周德福牵起小栓的手,"小心些,别碰到官兵。"

三人刚走到村口,周德福突然感到地面微微震动。远处传来闷雷般的声响——那不是雷声,而是成千上万匹马同时奔腾的声音!

"骑兵!快躲起来!"周德福拉着妻儿就往路旁的水沟里跳。

眨眼间,天边出现了一条黑线,迅速扩大成汹涌的浪潮。八旗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马蹄踏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冲在最前面的是白甲兵,阳光下,他们的盔甲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是清兵!"周德福声音发颤。他听说过这些关外蛮族的可怕——据说他们生吃人肉,把小孩串在长矛上玩耍。

清军冲入村庄,顿时哭喊声四起。茅草屋被火把点燃,浓烟滚滚。周德福看见一个清兵单手拎着个哇哇大哭的婴儿,狞笑着往地上摔去...

"别看!"他一把捂住小栓的眼睛,自己的胃却因恐惧而痉挛。

突然,一支箭"嗖"地射来,钉在他们身旁的土里。三个清兵发现了他们,正策马奔来!

"跑!"周德福拉起妻儿就往林子方向狂奔。

背后箭矢破空声不断。李氏突然一声闷哼,踉跄几步——一支箭射中了她的后背。

"娘!"小栓哭喊着要回头。

周德福咬牙一把抱起妻子,继续狂奔。背后马蹄声越来越近,他甚至能听见清兵兴奋的呼喝声。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前方树林中突然杀出一队人马,高举着大明旗帜!

"是天雄军!卢总督来了!"有人高喊。

箭雨从林中射出,追在最前面的清兵应声落马。其余清兵急忙勒马,吹响了警戒的号角。

周德福跌跌撞撞地冲到明军阵前,跪倒在地:"军爷救命!"

一个身着山文甲的将领策马而来,正是卢象升。他看了眼奄奄一息的李氏,厉声下令:"医官!快救人!"

又对周德福道:"带你家小到后方去,这里马上要大战了!"

周德福背起妻子,跟着一名士兵来到临时营地。医官检查后摇头:"箭伤不深,但箭头有锈,恐会发热。能不能熬过去,看造化了。"

小栓趴在母亲身边,哭成了泪人。李氏虚弱地抚摸儿子的头:"别哭...娘没事..."

营地外,战鼓声骤然响起,震得地面发颤。周德福从帐篷缝隙往外看,只见远处尘土飞扬,清军如潮水般涌来,数量之多,令人胆寒。

卢象升亲率五千天雄军列阵迎敌。明军人数虽少,却阵列严整,毫无惧色。

"弟兄们!"卢象升拔剑高呼,"身后便是父老乡亲,今日有死无退!"

"有死无退!"五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四野。

战斗瞬间爆发。清军骑兵从四面八方冲来,箭矢如雨。天雄军火铳齐射,硝烟弥漫,冲在最前的清兵人仰马翻。

但清军实在太多了。第一波刚退,第二波又至。明军阵线开始动摇。

卢象升身先士卒,挥剑冲入敌阵,连斩数敌。一支箭射中他的肩膀,他随手折断箭杆,继续厮杀。

周德福看得热血沸腾,对医官道:"我去帮忙!"

"你疯了?"医官按住他,"那是送死!"

"卢大人救了我们,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周德福抄起一根木棍就要往外冲。

突然,营地后方传来惊呼:"清兵绕过来了!"

周德福回头,只见一队清军骑兵不知何时突破了侧翼,正向营地杀来!

"小栓!带你娘躲起来!"周德福抄起医官的手术刀,挡在妻儿前面。

清兵冲入营地,见人就杀。一个满脸横肉的清兵跳下马,挥刀向周德福劈来。周德福不会武艺,全靠蛮力躲闪,几个回合就被踢倒在地。

清兵狞笑着举起刀,突然身体一震——一杆长矛从他胸口穿出!持矛的是个明军小校,他拔出长矛,对周德福喊道:"快走!全军覆没了!"

周德福挣扎着爬起来,回头去找妻儿,却见另一队清兵已经冲进了医疗帐篷!

"不!"他发疯似的冲过去,却被两个清兵按倒在地,捆了起来。

当他被拖走时,最后看到的景象是:小校被乱箭射成刺猬;医疗帐篷燃起大火;卢象升浑身是血,仍在挥剑杀敌,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亲兵...

夜幕降临时,战斗结束了。五千天雄军全军覆没,无一人投降。卢象升身中十八箭,力竭而亡,至死握剑不倒。

清军将俘虏集中在一起,周德福也在其中。他遍体鳞伤,心如死灰——妻儿下落不明,八成已经...

"都听着!"一个会说汉话的清军将领喊道,"老实干活的,有饭吃!敢逃跑的,剥皮抽筋!"

俘虏们被分成两队:年轻力壮的押去修营寨,其余的当奴隶使唤。周德福被分到搬运尸体的队伍。

战场上尸横遍野,血腥味浓得令人作呕。周德福机械地搬运着同袍的尸体,突然在一堆明军尸体中看到了那个救他的小校——眼睛还睁着,仿佛不甘心就这样死去。

更远处,卢象升的遗体被清军将领团团围住。一个头戴红缨大帽的清军统帅——正是多尔衮——亲自上前,对着卢象升的尸体鞠了一躬,然后下令厚葬。

"勇士,不分敌我。"多尔衮用生硬的汉语说。

周德福麻木地听着,心中只有无尽的恨。恨清军的残暴,恨朝廷的无能,恨这该死的世道!

深夜,俘虏们被关在临时搭建的栅栏里。周德福蜷缩在角落,突然听见一个微弱的声音:"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浑身一震,循声望去,只见小栓从栅栏缝隙中钻了进来,满脸泪痕!

"小栓!"周德福一把抱住儿子,声音哽咽,"你娘呢?"

小栓抽泣着:"娘...娘被一个明军叔叔救走了...让我来找爹..."

周德福紧紧抱住儿子,泪水夺眶而出。在这人间地狱里,这已是最大的慰藉。

栅栏外,清军正在庆祝胜利,篝火映红了半边天空。更远处,京师方向一片黑暗——仿佛一个垂死的巨人,正在苟延残喘。

......

十日后,紫禁城。

崇祯皇帝手持卢象升的遗折,双手不住颤抖。折子上血迹斑斑,是卢象升临终前咬破手指写就的:

"臣力竭矣,唯有一死报国。愿陛下勿以臣为念,速调劲旅保京师。臣死后,魂当为厉鬼杀贼..."

"卢爱卿..."崇祯哽咽难言。

杨嗣昌跪在一旁,额头触地:"臣罪该万死...未及时调兵支援..."

崇祯突然暴怒,将茶盏摔得粉碎:"高起潜呢?他的关宁铁骑在哪?"

"高...高公公说...卢象升轻敌冒进..."

"混账!"崇祯一脚踢翻御案,"传旨!高起潜贻误军机,即刻下狱问罪!"

杨嗣昌面如土色,连连叩首。他知道,自己与高起潜暗中勾结、克扣卢象升粮饷的事,恐怕也瞒不住了。

崇祯颓然坐回龙椅,喃喃自语:"五千将士...无一生还...朕...朕愧对祖宗..."

窗外,秋风呜咽,如泣如诉。北方的天空阴沉沉的,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更加黑暗的冬天即将来临。

喜欢明风再起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风再起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