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206章 虽有许金虎在水埠公社(2 / 2)

直到第二天,两人拿出他们在公社买的高中教材出来复习,其他人才知道两人干嘛去了,想问他们借书来看,可两人总共只买了一套书,罗喻义复习数学,叶甜就复习语文,根本没有多余的书给别人看,就算有,他们两人也不愿意借给别人看,最多就是将《平面几何》和《做革命的接班人》两本书借给沈志明和闫春香看。

闫春香一个初中都没读完的人,看不懂《平面几何》,只能拿着《做革命的接班人》在去山上刮草休息的时候,拿出来争分夺秒的看书。

她看着沉默,却并不是一个笨人,学习更是刻苦。

原本砍柴的许凤发见她背书时很认真,知道她是为了接下来的考教师做准备,也没打扰她,在自己砍完草后,顺便便将她要刮的松针一起耙了捆好,绑在他要挑的柴火上,给她更多的看书时间。

柴火太重,他便将下面的柴火拖在地上,以减轻柴火的重量,将她的松针一起挑下山去。

闫春香拿着书,小巧瘦弱的身子跟在他身后,看着他并不很高大却很踏实的背影,低声和他说着谢谢。

许凤发只憨憨地挠挠头,笑着说:“这没啥,你好好看书复习,要是有缺的书,我那里有,可以先借给你。”

他一直都记得,阿姐也是没有上过学,正是因为阿姐从未放弃过学习,才能比他们任何一人……不,是比整个大河以南的人懂的都多。

许凤发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甚至和大姐、小姐相比,他脑子称得上笨,他和大哥、小姐一起自学他们买回来的初高中教材,他不懂的题目,大姐只要看一眼,就能快速的将他不懂的题目飞快的解答出来。

大哥和小姐被大姐讲解了之后,也很快就能懂了,只有他,听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脑子还转不过弯来,甚至都不如阿锦聪明,阿锦有时候都听懂了,他还没懂。

这几年,大哥已经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带领许家村三房小队搞生产和带娃上了。

他大哥许凤台是个非常喜欢孩子的人,阿锦小的时候,他总喜欢把阿锦骑在他肩上带着她玩儿,阿锦大了后,他就把他的大女儿许小雨骑在他脖子上,可能因为家里第一个孩子是阿锦,许小雨又是他长女的缘故,不光是许凤台和许凤莲,就连他对阿锦和许小雨的疼爱也格外的多些,反倒是第二个孩子,许凤台的长子出世后,他们都越发忙碌了起来,照看长子的时间极少,稍微有些精力和时间,都给了会跑会跳精力极其旺盛阿锦和许小雨,这也让他们难免偏疼阿锦和许小雨,最直观的就是,阿锦和许小雨小时候,只要他们在,他们不是很累的时候,两个孩子他们是走到哪儿扛到哪儿,许凤发在山上摘了什么好吃的东西,也都是留给阿锦和小雨,反倒是他家里的第一个男孩子出世后,他们抱的都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许小雨抱起来举到自己肩膀上,满脸笑意。

反倒是老太太和赵红莲,更疼爱长子许爱国些。

不知是不是生活过的好了,老太太的身体如今还健朗着,现在上山刮松针的活已经不需要她做了,每天带着大孙子照顾家门口自留地的菜园子,前世四十几岁就去世的她,今生已经活到了五十出头,脸上也不是过去满脸悲苦的神色,而是总带着笑,精神头好得很。

他小姐嫁人后,也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她的工作和家庭上,只有他,还在每日抱着他的初高中课本,每日的看,从未放弃过学习,从未停止过学习。

他比谁都明白,学习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果不是在阿姐的鼓励下认了字,他就不会在考记工员的时候,在众多人中赶上录取的尾巴,成为大队部的记工员,从此后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可以凭借他手中的笔,拿到十个满工分;他大哥若不是因为小时候在江地主家的私塾内跟着地主家的儿子上过两年私塾,识得字,也不会在成为记工员后,村里有空出小队长的职务时,选了他当小队长,从此吃上了公家粮;他小姐许凤莲,若不是因为能写会算,更不会在嫁人后,还能被她公公带到水埠公社,成为公社财务室内的一名小会计。

他家兄妹四人,他上面三个哥哥姐姐都吃上了公家饭!

只剩下他!

他知道他脑子没有两个姐姐的聪明,学什么都一学就会,也不像大哥小时候读过私塾,从小就识字,他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学习完了小学课本,又买了初高中课本回来。

他甚至都不敢和别人说,他居然还妄想自学初高中的课本,生怕别人笑话他。

此时和闫春香说起他有初高中的课本时,他眼睛都要不敢看她,怕惹人发笑,他一个一天正经学都没上过的泥腿子,居然妄图和他们这些知识青年一样,学习初高中的知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