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福寿堂,恰好李知州与大夫人也在,见九姑娘有些狂妄的模样,同时摇了摇头,心中蔓延着对她的不喜。
在福寿堂,九姑娘压抑不少,到底在五老爷那儿得了教训,对老夫人与伯父也有敬畏。
待听闻七姑娘把前因后果道出,大夫人观老夫人脸色,缓着说道:“往小了说是姊妹之间打闹,可要往大了讲,那就是不顾礼法。”
端看老夫人怎么把握这件事。
“你有气也不该往姐姐那撒,又不是小孩子,怎么还这么肆意妄为,这些年学的东西都去哪儿了?给你挑的先生都是顶好的,偏你不成器。”因着五夫人算计她,老夫人对九姑娘也没了好脸,一通责怪之后,又说,“身边的人无能,都罚三个月月例,把九姑娘带回去,过后再重新挑先生教导。”
原本九姑娘有两个先生,但人家不肯随来江州,又逢五夫人不能做主,现在的九姑娘没有老师,每日也不用上学。
谁管她呢?便是五公子,也不过得了老夫人与五老爷的几句关心。
照旧是琉璃送她们出来,南枝特意落后几步,听琉璃悄悄与她说小道消息,“大老爷与大夫人正和老夫人商议分家的事,这事反反复复提过几回,先前老夫人都驳了,但今日,我看老夫人神色松动,怕是不日就要答应了。”
这是个大消息。
若是分家,五房能分多少东西?往后住哪儿?主事的人是谁?
屋内,老夫人也是这般问李知州,“他到底是你的亲弟弟,你难不成能见他被他人欺负了去?再说,一家子都已经随你们到了江州,这会儿让他们走,如何安顿下来?我这颗心,总是放心不下。”见李知州只是轻轻抚摸着胡须,她稀稀拉拉的眉毛皱起来,枯瘦如柴的手搭上胸前,继续说道:“我老了,不知还有几年日子,这辈子心愿就是一大家子在一起,闲暇时儿孙绕膝——”
“母亲。”不吃这套的李知州打断了她,声音冷淡地回答道:“不日大公子就要家来,带着他的妻子与儿女,届时您一样可以享受儿孙福。您老是把他放在羽翼下护着,他哪里能长大?”
“您难道想要他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李知州不赞同地说道:“您纵他宠他,害得他这个年纪还只能躲在哥哥名头下苟活,哪里能成事?”
老夫人久久不语,或是她明白,随着官位提升,李知州愈发喜欢一言堂。
大夫人不喜五房,尤其是方才看见残害姊妹的九姑娘,又想起在学堂与人发生争执的五公子,这样的事还要再来几遍?出门在外,都有别家的夫人暗地里讥讽她,说她养孩子不成。
五房才不成,她们大房的孩子,哪个不是出类拔萃?
“老祖宗,老爷说的在理,五老爷分出去,恰好您也能瞧瞧他能不能立住,若可以,您自然能放心,若不行,且有我们老爷看着,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大夫人说,她是铁了心要分家,也知道老夫人小事上在乎五房,但府里一旦有了大事,她也只会站大房。
想了想,她捏着帕子哭诉,“前儿五公子那事还是我们老爷出面处理,那小公子是霸王似的人物,素来得宠,五公子打了他,连带着我们老爷差点得罪了在京都做官的几位大人。才到这江州就树了敌人,往
后还不知道什么光景。”
“这……”老夫人知晓那事,可不清楚后边的事,眼见大儿子因为五房而遇事,摇摆不定的心思逐渐下落,最终退了一步,说道:“去把五老爷叫来,看看他怎么说。”
然而,五老爷的到来丝毫没有影响,他说不过李知州与大夫人,甚至在两人的诘问下心虚地扭头。
“你既然拿当初娶妻的事说事,那我们也来掰扯掰扯,你借着你哥哥的势办了多少坏事,先前还想与人一起走私,你哥哥便是三头六臂,也护不住你。”大夫人冷着脸子,“也甭说我这个嫂子讲话刺耳,都是事实。没老爷罩着,赵家哪里能发达?你们五房也得不了妻族源源不断的钱财。”
相互利用的事,谁欠谁?
*
福寿堂的官司暂时不得为他人所知,南枝与七姑娘一说,猜测道:“如果大老爷大夫人坚持,想必分家一事也不远了。”
“这倒有些不好。”七姑娘也想分家,大夫人管着内务,但却是个立场摇摆不定的,谁对她有利她就帮谁,难说她后面会不会帮五夫人出来。
再一个,随着李知州官越做越大,他的手也伸得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