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庚寅,长安笼罩在一片素白之中。
马周宅邸前,白幡在寒风中低垂,这位出身寒门却位极人臣的宰相,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消息传入太极宫时,唐太宗握着奏章的手微微颤抖:
“马周机敏善断,朕每有疑问,他总能直击要害,如今痛失臂膀啊!”
身旁侍臣见皇帝眼眶泛红,皆屏息敛声,不敢多言。
戊戌日,寒风依旧凛冽。唐太宗为纾解丧臣之痛,起驾前往温汤。
车辇行进间,他望着车窗外萧索的原野,对随行的长孙无忌叹:
“马周离世,中书省事务繁重,需得有得力之人补位。”
长孙无忌会意,行插手礼:
“陛下圣明,中书舍人崔仁师博闻强识,处事公允,堪当大任。”
次日己亥,一纸诏令颁下,崔仁师升任中书侍郎,参知机务。
接到任命时,崔仁师正在整理文书,他盯着诏书良久,方缓过神来,喃喃自语:
“圣恩浩荡,自当鞠躬尽瘁。”
入宫谢恩时,唐太宗审视着眼前这位新晋重臣:
“中书省关乎政令通达,望卿莫负朕望。”
崔仁师伏地叩首:
“臣定当殚精竭虑,辅佐陛下!”
丙午日,朝堂气氛骤然紧张。
边疆急报传来,高丽屡屡侵扰边境,唐太宗拍案而起:
“高丽如此放肆,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环视群臣,目光落在左武卫大将军薛万彻身上:
“薛卿久历战阵,此次任命你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务必荡平高丽!”
薛万彻抱拳领命:
“臣必不辱使命,若不灭高丽,誓不还朝!”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临危受命,检校中书令,同时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事务。唐太宗语重心长:
“三省事务繁杂,朕将其托付于卿,望能维持朝局稳定。”
长孙无忌郑重应下:
“臣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戊申日,从温汤返回长安后,朝堂看似恢复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而这一切,都与去年褚遂良的罢官息息相关。
回溯贞观二十一年,彼时大唐虽表面繁荣,实则内忧外患。
西域龟兹蠢蠢欲动,国内漕运改制争议不断。
在御前会议上,褚遂良直言进谏:
“陛下,龟兹偏远,劳师远征恐耗国力;漕运改制涉及多方利益,宜徐徐图之。”
唐太宗却神色不悦:
“若事事瞻前顾后,何以开疆拓土,稳固社稷?”
加之此前桂州都督李弘节贪污案发,而此人正是褚遂良举荐。
御史大夫当即弹劾:
“褚遂良用人失察,难辞其咎!”
褚遂良据理力争:
“用人本就难测,岂能因一次失误便全盘否定?”
但唐太宗已对其屡屡反对决策心生不满,沉声道:
“身为中书令,理当为朕分忧,而非处处掣肘!”
十月癸丑日,一道诏令,免去褚遂良中书令之职。
离朝那日,有同僚惋惜:
“公一片赤诚,却落得如此下场。”
褚遂良却淡然一笑:
“忠言逆耳,若能让陛下三思,罢官又何妨?”
时光流转,到了贞观二十二年二月,局势悄然生变。
随着薛万彻出征高丽,朝堂急需能臣出谋划策,唐太宗想起了褚遂良的才能与忠诚。
早朝时,他环顾群臣:
“朕思来想去,褚遂良虽曾与朕意见不合,但其一心为国,朕决定重新起用他。”
长孙无忌率先表态:
“陛下英明,褚遂良博学多识,定能助力朝堂。”
于是,褚遂良官复原职。
再次踏入太极宫时,他望着熟悉的龙椅,心中百感交集。
面见唐太宗时,他伏地请罪:
“臣先前未能体谅陛下宏图大志,还望陛下恕罪。”
唐太宗伸手扶起:
“卿直言敢谏,乃社稷之幸,过去之事,不必再提。”
乙卯日,李世民接见京城父老。望着台下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声音恳切:
“朕治下,百姓辛勤劳作,今特免除京城今年一半租税,附近县份免除三分之一,望大家能过个好年。”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陛下万岁!”
丁卯日,一道诏令引发军中热议。对于渡辽水作战有功却未获赏便犯罪之人、李世民特下旨:
“有功当赏,有罪当罚,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这些将士为国立功,不可因一时之过便埋没其功绩,当与已获官职者同等对待。”
此令一出,军心大振。
乙亥日,唐太宗前往玉华宫。
途中,他与褚遂良谈及治国之道:
“卿认为,如何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褚遂良思索片刻:
“轻徭薄赋,任人唯贤,倾听百姓心声。”
李世民点头:
“卿所言极是,朕当谨记。”
然而,好景不长。己卯日这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李世民带着一群大臣前往华原打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兴致勃勃,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之间。
就在大家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原来,有人举报崔仁师在处理政务时收受贿赂,结党营私。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原本轻松愉快的氛围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李世民听闻此事,脸色阴沉至极,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如此信任的臣子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他怒不可遏,一巴掌狠狠地扇在了崔仁师的脸上,怒斥:
“朕如此信任于你,你竟敢贪赃枉法!”
崔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巴掌打得头晕目眩,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喊冤:
“陛下明察啊!臣绝无此事!一定是有人故意陷害臣啊!”
然而,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崔仁师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李世民的怒火并没有因为他的求饶而平息,他冷哼一声,下令:
“将崔仁师流放连州,永不录用!”
随着这道旨意的下达,崔仁师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他被押送着离开京城,踏上了流放之路。而这起案件,也成为了贞观二十二年年初朝堂上的一场轩然大波。
至此,贞观二十二年年初的朝堂风云,在官员任免、军事行动、政策调整与突发变故中,落下了阶段性的帷幕。
而大唐的命运,也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悄然发生着改变。
喜欢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