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安建三十年, 到如今的康绛元年。
整整六年时间过去,纪楚,李师爷都是头一次回乡。
对比刚出家门那会, 实在发生太多事。
纪楚还好些,他对原化州的记忆都来自原身, 这次专门过去, 依旧是受原身嘱托,要好好照顾家人。
当然, 也有父母兄嫂帮忙照顾家事,还照顾乐薇母亲的缘由。
趁着回京一趟, 肯定要绕路回原化州,好让纪家人知道,纪楚在外面还不错,也给家里人长脸。
李师爷这边也差不多。
不过他在老家没什么亲人,爹娘早已离世,本家亲戚对他也不好。
所以他才会在娘子的娘家村子, 也就是丰抚县纪家村当私塾夫子。
他想回家, 主要是想帮爹娘重修坟墓, 好好祭奠一番。
毕竟他们这也算衣锦还乡吧?
作为通判的师爷,那身份可不寻常。
小小的秀才能做到如此地步, 已经很好了。
正因如此, 他才想着回家祭奠爹娘, 也算光宗耀祖。
而通判本人, 自然更不寻常。
官场上消息极为灵通。
他俩以及身后书吏差役人还没到。
原化州的知州就已经听说此事。
纪楚要回老家!
那他必须去接啊!
纪楚的名字, 官场上谁还不知道?
今年不过三十,已经是皇上钦点的曲夏州从五品的通判!
要说原化州知州为正五品,不该对从五品的官员如此热切。
可通判这位置又不一样。
像各地的知州知府, 基本是职官,也就是经由吏部推荐,看哪有缺漏给补上。
而通判这个位置不同。
其实看通判的职能,大概就能了解了。
各地通判,基本为从五品。
最重要的职责有三。
一,监察州府长官。
二,分管兵马。
三,掌管州内粮运,家田,水利。
虽说通判具体负责什么,各朝都会有变动。
但在平临国,已经能看出厉害之处的。
而且这职位更多的是监督职能,基本是皇上钦点,去监督各地官员的。
通判的奏章可以直达天听,不用其他部门再审。
大白话说,这是皇上派去各地的眼线。
所以即便知州的官职比通判高,那也要客客气气的。
可即使客气,那也该是各地知州知府,对自家的通判客气。
这原化州知州,为何又要对曲夏州通判客气?
原化州衙门众人笑:“也不看看他什么年纪,更不看看人家结交的朋友都是谁?”
“还有,人家可是被点名参加新皇登基大典的!”
虽然漳启皇帝的登基仪式比较简陋,那也是多少官员梦寐以求,想要参加的啊。
纪楚人还没来。
他在京城的好友关系,基本被扒了个干净。
如今皇上身边的红人,不到四十岁的薛明成已经是吏部右侍郎,上赶着要让纪楚领功,听说在曲夏州的时候,两人关系就不错。
再说最年轻的内阁成员许义许大人,之前得太子重用,现在得新皇重用,也是纪楚之前的上司,这次出狱极快,还能洗刷清白,就跟纪楚有关系的。
当年纪楚在曲夏州永锦府的棉花买卖上差点出事,也多亏了这位户部左侍郎开口澄清,听说这位等户部尚书一退,他就能立马接任!
文官有这两位,纪楚的前途还用想吗?
偏偏武官那边,人家也有人脉。
广宁卫的邓家父子,以及西北常备军岳将军,都领过纪楚的恩。
十万棉衣的事,有谁还不知道?
更因为这些,各地将领面对纪楚,都是有好感的。
再看看人家的个人能力,还用得着讲吗。
巴结他,就是巴结以后的前程。
听说新皇登基前后,总是找纪楚闲谈,朝中几项新政,也基本跟他们闲谈的内容相关。
其中一条,就是让滇州府一带寻找其他棉种。
以及让沿海船只多寻新粮种。
不出意外,新皇会在粮食产量上大做文章,找到更多好良种。
这点已经有专人负责了。
而纪楚领到的新政,则是发展军备。
新皇让他以数科联盟为基础,大力发展武备。
让他领曲夏州通判,更是为了此事。
所有人都看得明白,纪楚通判的位置,只是暂时的。
再看看人家的升职速度,六年前,还只是从七品的县令。
如今都是从五品的通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