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28章(2 / 2)

各家算过之后,知道只有纪大人在,田税不会太离谱,所以就算多种麦也是合适的。

故而安丘县,魏家镇十几个大户,不约而同雇人种田,他们一种,那数量也不少,只能从外面招短工长工。

不只是大户乡绅,就连谢主簿管着的官田,同样招了人手。

没办法啊。

本地人实在不够用。

各家的事情都多着呢。

本地的小孩们读书,不读书的也在家做家务。

大人们开荒种油菜,种庄稼。

稍微闲一点,男的还要给新开的田挖水渠,女的割蜂蜜制糖。

去大户家做工,哪有做自家事来得划算。

本地人觉得不划算,外地人却抢着来。

外地人在自家种田,交完田税饭都吃不饱,反观去了安丘县,却能攒点银子度日。

谁让安丘县各家大户不敢对工人们太差,更不敢拖欠工钱。

若有不服气的,还能去官府找差役评理。

一来二去,往安丘县做工的人越来越多。

安丘县这边也来者不拒,各家都缺人。

有些心急的村子,甚至全村凑钱,雇人过来挖沟渠。

距离安丘县最近的沾桥县,跑来做工的人也最多。

多到连他们王县令都察觉到了,甚至大发雷霆。

民力是有限的。

做了安丘县的事,那沾桥县地就空着了。

这合适吗?

说句不好听的。

你们安丘县田地是增多了,那挖的都是我们沾桥县的田!

县里不开荒就罢了,还减少了农田。

这可是大罪!

怪不得沾桥县来的差役这样生气。

估计是王县令气急败坏,在他们衙门发了好大的脾气。

如果只是来做工,只是少了些田地,也不至于吧?

来做工的人,到底是要回去的。

纪楚合上信,让捕快带四个沾桥县差役去看伤歇息。

等其他人走了,纪楚才对范县丞跟谢主簿道:“你们两个去查一件事。”

他们俩?

听纪大人明说,才知道什么事值得两个官员一起去查。

范县丞去查本地新添的人口,谢主簿查人口名册上是否有其人。

说白了,纪楚怀疑沾桥县的百姓迁居到他们县了!

如今的户籍清查不算严格。

特别是这种边关小城,对户籍并不算严,要是有亲戚投奔,多住个几年就能报到官府,登上名册。

问题是,一两户,十来户还好。

要是人多的话,那就不对劲了。

对本地来说,若这些百姓都是良民,那是好事。

但对被迁徙的地方来讲,就是大大的问题。

人口流失,百姓迁走。

带来的自然是户数少了,税收少了,田地没人种了。

久而久之,会有什么后果,不言而喻。

安丘县能吸引其他人过来定居,这并不奇怪,怪就怪逮着沾桥县一个地方的人吸。

逮着一个羊薅毛,那可不就要薅秃了。

纪楚心道,天地良心。

他每次都只拔上面,还有大户们的羊毛。

从不对隔壁下手啊。

那王县令只在信里说,因招工的事,导致他们田地没人种。

没敢直接讲百姓直接迁居,既丢人,也是怕上面怪罪,所以只能无能狂怒,让人来找麻烦。

但此事捅出去,纪楚肯定要被问罪。

所以他让范县丞谢主簿立刻去查。

还有就是,没有登记在册的百姓就是浮民,也就是黑户。

黑户犯罪很难查到。

黑户被戕害,更难发觉。

一个有户籍的人被杀被伤,还能来官府报案,明正典刑。

黑户被伤被杀,或者被藏起来,根本无人发现。

无论哪方面来看,这都是潜在的危险。

知道利害关系后,范县丞两人迅速出发,一个查名册,一个查人口。

还真让他们发现问题。

其他各村零零散散有亲戚过来投靠,还在正常范围内。

大户各家招工也有登记,虽说有些短工已变长工,也算正常。

唯独一个叫周韩村的,原本村里有三百零二户人家,是安丘县一镇五村里人口最少的。

现在随便一查,竟然多出一百多户人来。

甚至有农户还道:“我表叔他家就在路上,也是周韩村的人。”

好好好,都是对吧。

那户籍呢?

“之前忘记登记了,差爷您知道,咱们这户籍并不严密。没看我们都是一个姓氏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