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28章(1 / 2)

(' 平临国建国之初, 共有一千七百多县,按照县里户数多少,把各县分为七等。

之后又加入了税收的考量, 让各州府再定县的等级。

曲夏州一共十七个县,其中三个上县, 十二个中县, 两个下县。

安丘县自然属于两个下县之一。

纪楚最初看这个标准的时候,其实觉得有点奇怪。

按户数看, 四千户以下为下县,四千到七千为中县, 七千到一万为上县,再往上数还有三个等级,不再赘述。

按税收看,年收五万石以下为下县,五万到十万为中县,十万到十五是上县, 以上更高。

但现在安丘县每年所交的税收, 早就超过下县的标准。

每年近两千万斤, 差不多十六万石的田税。

即使是户数来看,安丘县五千多户人家, 差不多也居在中县的行列。

前面几位县令, 一直请求把安丘县升为中县。

毕竟下县的县令才是从七品。

而中县跟上县县令, 都是正七品。

可曲夏州并未同意, 这等级就卡在这了。

一百多年前建国初期定下的标准, 在现在看来,确实比较低。

所以即使远近闻名的穷县安丘县也能达标。

按理说应该好升才是,州城那边却不点头。

所以安丘县一直顶着下县的名头。

人口, 税收实际都在中县乃至上县的标准内,却一直是下县。

当然了,这税收也是打肿脸充胖子,根本不切合实际。

而隔壁沾桥县却一直在上县的行列。

可见那沾桥县在建国初期,就是远超其他小县的存在。

人口税收自然极多。

所以纪楚又有一个疑惑。

安丘县那么多税收,是逼得百姓多多交粮,才让税收比肩上县。

那真正的上县沾桥县,他那的税收,岂不是又要翻个倍?

至于对方的户数人口,大约也要翻个三四倍,方能维持平衡。

这里的平衡,就是当初安丘县百姓那般,说饿死也不至于,但日子绝对过不好那种。

这是纪楚闲暇时候估算的,隔壁县的具体情况,并不知晓。

不管怎么算,反正沾桥县的负担也不小就对了,没记错的话,因为沾桥县上县的名头,边关匪盗们还常常光顾。

几点加起来,纪楚都为当地百姓官员捏把汗。

但现在,他没工夫为对方捏把汗,毕竟对方的人都找到他跟前了。

来安丘县门前叫嚣的,正是沾桥县的差役。

他们却是奉命而来,送的是自家县令的书信。

这些差役对安丘县十分不满,所以口出恶言,毫不客气。

又想着,虽然同为县令,但他们家县令高出一级,语气更加不屑。

等纪楚回来,看到的就是四个差役满头包的场景。

沾桥县差役一口一个纪县令,一口一个快出来。

本地差役们怎么能忍。

再听到他们污蔑纪大人征调隔壁县的劳役,更是恼怒。

可惜还没等他们动手,街上路人已经给了两棒槌。

打人的老婆婆正要去河边洗衣服,随手就给了几下。

上次那老汉耳聋,没听清原委给了一扁担,老婆婆却没那么莽撞,她认真听了的!听完再打的!

纪楚听着事情来龙去脉,又听范县丞道:“那老人家年近七十,老眼昏花,也不是故意的,已经命她家人接走,最近不许出门。”

沾桥县差役一听,直接跳脚。

这也叫惩罚?!

他们可从未受过如此委屈!

而且那老太婆打了他们之后,还未还手,这安丘县的捕快就把他们按住了,说要拉架。

这是拉架,还是拉偏架?!

“纪县令,你难道就不管管吗?”沾桥县差役立刻道。

纪楚却道:“莫要说这些闲话了,王大人所为何事写来书信,可有说明。”

纪楚虽然没说明白,态度却明显。

那就是本官没工夫管你们这些事,有话说话。

让李师爷意外的是。

明明是并不客气,甚至有些傲慢的态度,那沾桥县差役竟然老实了,似乎直接被压制一样。

随后反应过来。

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态度。

安丘县本地捕快,可以讲事实摆道理。

可沾桥县的差役们,明显是媚上欺下的恶吏。

这种人不能给颜面,直接以权压人即可。

果然,纪县令一句话,对方再也不提,似乎知道没人会替他们这种小人物做主,所以反而堆笑道:“县令大人,我们王县令说这封信十分重要,让您务必快快回信。”

对方正七品,他从七品。

这般态度确实是上司对下属。

纪楚拆开信,总算明白事情缘由,甚至看了看从官田回来的谢主簿。

在听到对方喊着什么征调劳役时,纪楚心里就有了猜测。

信看完,便更加明了。

前段时间也是太忙,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还要从安丘县各项农务说起。

纪楚规定各家的麦田必须是油菜的两倍,而且管的特别严格

所以县里大户想要利用油菜赚钱,就必须多种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