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40章(2 / 2)

轮到她了。

卖饼的妇人看着五十岁出头,头顶一块深红色的布巾,看着十分干练,“娘子要几个?什么馅儿?”

给秋儿买了,自然不好偏差了家里其他人,许栀和说:“劳烦,五个猪肉,五个羊肉。”

妇人麻溜地将饼放入油纸中包好,外面又包了一层干荷叶。

寻常时候她是不包的,只是眼前人买了许多,用荷叶包着更方便存储。

许栀和付了银钱,捧着肉饼朝秋儿走去。

秋儿觉得自己又闯祸了,难得能和姑娘一道出门,却犯了嘴馋的毛病,让姑娘破费。

许栀和看出她的闷闷不乐,撕下一小片碎荷叶包住肉饼末端,放入了秋儿的掌心,“既然买了,就开开心心的吃。只要滋味好,这钱就花得不冤。”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吃好喝好,伺候好自己的五脏庙,就是顶顶重要的事情之一。

秋儿嗅着手上喷香的羊肉饼,没忍住咬了一口,面饼松软,肉汁浸了进去,一口下去滋滋冒油,满口咸香,很是过瘾。

她的眼睛噌地一下就亮了,也明白过来了许栀和话中的意思。

及时行乐嘛。甭管以后开不开心,至少现在这一刻笑容是真切的。

许栀和也拿了一个咬着,主仆两人一人捧着一个饼,慢悠悠地走在街道上。

她此行出来的目的,是找羊毛,以及做一台小小的器具。

许栀和昨日特意问了刁娘子,现在这个时候,羊毛大多为被褥的填充物,平民百姓家会混着干草、鹅毛鸭毛一起,至于许栀和描述出来的毛线,她倒是并未见过,后来犹豫半天,说皇宫或许有一件。

是两年前的事了,当时宋夏战争平定不久,几场重要的战役无一战败,后来夏主动称臣,宋在名义上胜了,却每年要给夏诸多物产宝贝。夏朝为表示好,主动送来了一件毛褐献给曹皇后。

曹皇后年底在金明池上披了这件衣裳,刁娘子父亲品级不高,站得远,只能远远瞧上一眼。听其他贵女说,就是羊毛织就的好东西。

刁娘子望着许栀和,想问问她问这个做什么?又想问她从哪里知道这些?不过对上她清澈的双眸,那些疑问又尽数消散了。

她不问,许栀和正好免去解释的苦恼,于是转了话题,揭过了。

……

一路上,许栀和问了三个人,才寻到了城南的一处小院子。

小院相比于其他商铺,显得有些冷清,只坐着一个六十岁的老者,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自己的蒲扇。

他家做毛麻生意,羊毛卖,鸭毛、鹅毛、鸡毛也卖。

从畜牲身上拔下来的毛,处理得再干净,堆积得多了,也免不了一股味道。况且现在正是夏末秋初时节,本就不是生意好做的时候……最近的一单生意,还是一个看着清瘦俊朗的小书生,从这买了一斤羊毛回去,不知道做什么用。

一斤羊毛够干啥呢?连一件衣裳都填不满,啥也不是。

老者慢吞吞地想着,想着想着,又想到一斤也好啊,总不至于到现在无人登门。

他神思天外,只差与天宫玉帝老儿手谈一局,恍惚间忽然听到一道人声。

“劳驾,此处有羊毛卖吗?”

老者几乎以为是自己幻听,直到那道声音重复了一遍,他才陡然睁开双眼,意识到不是梦。

是真的有人关顾小铺了。

老者立刻从竹椅上跳了下来,“有有有,自然是有。不知道这位娘子需要多少?”

总不能还是一斤吧?老者端着笑脸,满怀希冀地看着她。

许栀和不答反问:“店中有多少?”

老者心头颤了颤,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要给铺子包圆了?

“差不多,三十斤。”老者比了个手势,咽了口口水,连带着说话都爽利了,“娘子如果要,一斤收娘子三十文。”

上次那个小书生过来,要了一斤。他打量着书生相貌……细皮嫩肉的,估摸着长这么大田都没下过……他张口报价五十文,被那书生含笑识破,他闹了个脸红,发觉人家算得上半个行家,最后以三十文成交的。

三十文也好,也还有的赚。

老者目露期待,“眼瞅着快中秋了,再过两月,京中就该下雪了,到那个时候,可就不止这个价了。”

许栀和没动,转头看向秋儿。

秋儿得了许栀和眼神,走到老者所指的羊毛堆低头细细察看。

又来了,又是这种奇怪的感觉。老者心绷成了一根弦,难不成自己又碰上了一个行家?不,不会的,眼前的小丫头看着还未及笄,哪就这么巧了?都让他给碰上了?

秋儿看完一圈,没有理会老者殷殷期盼的眼神,转头对许栀和道:“娘子,奴婢认为,这批羊毛不值三十文一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