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27章(2 / 2)

猪肉三十五文钱一斤,羊肉八十文一斤,牛肉只二十文一斤……怎么会这么便宜?

刘妈妈本想说自己不通文墨,帮不上什么忙,但听了三姑娘的话,心底很是熨帖。她能感受到三姑娘态度认真,是真心向她请教,而不是像院里其他娘子姑娘,连来一趟大厨房,都嫌弃脏了自己的裙摆。

刘妈妈将手擦干净,喊了负责采买的徐娘子和冯平过来。

“三姑娘来问,你们都说说。”刘妈妈牵线道。

冯平方才就听了一耳朵,现在能光明正大凑上来,眼角眯成了一道缝,殷勤道:“牛肉价低,富贵人家怕摆上桌掉价,故而不常买。”

这算是解答了府上不用牛肉的原因。许栀和听罢,觉得有一些……有一些无语。

明明是物美价廉,却要被说成拉低身价。

负责采买的人自然不会木讷,就算自己不知道缘由,也能扯出个五六七八……这就好比文科答题,会不会另说,总是要写满了才对。徐娘子见冯平抢占了先机,紧随其后道:“牛肉多为布衣百姓吃食,若真吃了牛肉,说出去是要招人笑话的!”

这话就没有道理了。关起门来闭上户,谁能知道家里做了什么饭菜。厨房采买看来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心里这般想着,许栀和面上却还是一派恍然大悟的神情,“多谢诸位。”

她温和有礼,刘妈妈、徐娘子和冯平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有什么?姑娘若是还有别的问题,只管再问……”

三人笑容满面地将许栀和送到了大厨房外。

许栀和让她们留步,刚走了两步,却忽然听到身后有一道极其细软沙哑的声音。

“三姑娘。”

许栀和回过头,看清了这道声音的主人。她见过的,正是烧火丫头的秋儿。

伙食不好,秋儿长得比同龄人瘦弱些,她抬眸小心又谨慎地看着许栀和,害怕中又透着一丝希冀与试探——像是在寻找一个机会。

许栀和微微俯身,温和地看着她:“你叫我?”

“嗯。”秋儿平日半日憋不出半个字,听到许栀和的声音,她壮着胆子道:“整牛价为五至七贯,可产肉三二百斤,若每斤几十上百文,可盈利二十三五贯,厚利五倍余。朝廷担心民间因利厚而多杀牛,因此限定了价钱……不得超出二十文。”

秋儿的嗓音不大,却慢条斯理,很有逻辑。

“原来是这样。”

牛事田耕,若是被大肆屠杀,良田无可耕,屠户图利,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朝廷出手制定了价格……算得上北宋时期的“宏观调控”了。

秋儿说完,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她。

许栀和抬眸,认真地凝视着秋儿,半响轻声夸赞道:“秋儿真聪明!幸好有你在,解了我的困惑。”

秋儿脸上浮现出一抹害羞地笑,朝着大厨房瞄了一眼,小声道:“该当值了,姑娘慢走”,又跑了回去。

许栀和望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

秋儿小小年纪知道这些……被卖之前,想来在家中也时常听人讲起,心中有印象。

当一个烧火丫头,是对她的埋没。

*

三月十日,许县令旬休的日子。

一大早,许县令便转悠到了吕氏的房中,东摸摸西看看,时不时咳嗽一声,想要引起房中另一人的注意。

吕氏听到了,却不搭理,只叫梳头娘子给自己盘发髻。

许县令悻悻摸了摸自己的鼻尖,有心想要主动破冰,便迈着步子走到旁边,从钗环首饰里拿出了一根密银团花簪子,道:“娘子今日发髻格外饱满,当用密银团花,方才显得别致雍容。”

吕氏看了眼许县令献宝似的拿在手中的簪子……虽然许县令满身差劲,但是眼光确实是没得挑……于是微微点头,默许了这根簪子。

梳头娘子得到了大娘子和老爷的双双示意,连忙将发簪别在吕氏的发间,梳妆完毕,立刻福了福身子退下了。

房中只剩下两人。吕氏微微抬眸看向许县令,声音平静,“答应你让六丫头也来,我做到了……你现在又来做什么?”

昨夜许县令宿在姚小娘的房中,却天不亮的时候就跑到了她这里,想来是那边院子把人推了出来。

姚小娘快要临盆,两人自然不会发生什么。但即便如此,许县令也乐此不疲地往姚小娘房中跑,休沐的日子无一例外,皆在姚小娘的身边陪着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