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清虚里

第2章(1 / 2)

钟娴的记忆里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

隐约记得是一个皮肤有点黑,个子瘦瘦的女孩儿。那时大家都在村小读书,原本是有两条路去学校,另外一条在钟淑上小学五年级前都是走那儿,直到有天放学回家钟娴被突然蹿出来的狗咬了之后,就再也没走过了,取而代之就是需要经过冯清家门前的那条路。

在此之前两个人交流不算多,那个时候孩子们都是村里分组分队一起玩,钟娴和冯清一个是四组一个是二组,小学之前是互不认识的,和她好像是从三年级开始读书的,具体也记不清哪个时间。

从普通的同学关系真正开始熟络起来,就是她们俩会在上学的路上碰到,一回两回的时候大家还是各走各的,次数多了就开始搭伴同行。

虽然冯清那条路上还有其他的伙伴在村小上学,但钟淑毕竟是自己班上的又是女孩子,有了更多的优势,她也愿意每天等着钟淑走到家门口后再一起去。

小学时的记忆终究还是有点久远,回忆起来最多的画面就是那条上学路,她和冯清一起摘花捡漂亮的石子儿,互相背诵课文,冯清的爸爸是养鱼塘的,还做着村子里收村民自己捕的鳝鱼、泥鳅、龙虾的生意,然后送到镇上市场。

虽然冯清的妈妈在她十岁那年生病去世了,但是家里条件比大部分的家庭都要稍好一些,所以她经常分一把瓜子两颗枣儿几粒糖给钟娴。

春夏秋冬一起走了两年,抓夏天的蝉,拂冬天的雪,还有她每天回家帮着奶奶一起照顾妹妹,钟娴还抱过这个妹妹。

再多的就不太有明显的记忆了......

后来小学毕业自己去了外婆镇上念初中,加上本来就没有要走那条路的需要,所以那之后就再没有见过冯清,听妹妹说,冯依依讲她姐姐已经没有在上学,开始在家不远的农场做事了。

这个年代能够有完整求学路的不多,一是受老旧观念和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并不认为读书是会使生活更好唯一的途径,再者乡下的教育资源和质量导致大部分的学生成绩都一般,加之家里也无人管教辅导,能读到高中的少,考上大学的更是少之又少,而钟娴就是那个少之又少里的骄傲。

作者有话说:

我的第一章格外的顺利,前篇大部分是来自于真实生活的改编,那些码字的晚上我大概回忆十几年间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