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一千万的限价,张老板点了点头,值!
“等你们各自入了股,会在你们所在的城市建立仓储,到时候你们自己负责啊。”
“这个没问题,批量运还省钱了。”
“大刘,这次拿了冠军,我也不搞虚的,私人转让一个点的股份给你。”大刘自费宣传大河渔具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也看在眼里。
虽然说人家是富二代不在乎这么些钱,但秦大河不能当人傻子,朋友之间想长期相处,账还是算清楚一点比较好。
“哈哈,那个无所谓,让我多买点儿吧,我再买十三个点的股不行?凑十五个点。”
别的行业大刘也不在乎,甚至创业都懒得去,证明自己的傻逼一般都亏得裤衩子都不剩了。
但钓鱼这玩意是真有瘾啊,上大鱼,享受周边人的恭维,爽的很。
秦大河看了他一眼,琢磨了一下,“行,你狗日有钱,我也不帮你省了。”
那就是放二十五个点的股份出去。
也无所谓,他的底线是34%的股份,拥有一票否决权就够掌控品牌了。
这叼毛拿了15%个点的股份,家里人肯定是要出力的,正好把品牌放注册在沪市。
品牌和厂子是一体的,但不用非得在一个地方,以后有一些商务合作也方便。
“那我把品牌交给你了,注册就在沪市。”
“我来搞定。”大刘笑呵呵的点上香烟深吸一口,回头让家里帮个忙就行。
“代理入股会有扶持。”秦大河对着张老板说道,“这是针对其他三个代理商的,如果手头不凑手,就以部分欠款的方式入股。”
“不过这笔欠款会有利息,按照银行最低接待利率算,赚到钱了再还给公司就行。”
相当于鼓励三个代理商空手套白狼了。
但四大代理商很重要,几乎涵盖了长江中下游,不捆绑一点利益,哪里会尽心尽意帮品牌做大。
他可没功夫扑在生意上,分点儿股份出去,让别人忙活多好,自己只要把控产品质量就行了。
大刘倒是不在乎这笔钱,但是张老板心里一喜,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儿。
他手上有钱,入股肯定是够的,但能多留点钱在手上总是好一些的。
烟头掐灭到烟灰缸里,三人接着商量着和富士合作的事儿。
他俩的心态已经代入到股东了,自然开始出谋划策。
“岛国那边的人胃口都不小,起码要30个点的股份。”大刘皱着眉头,老爸也聊过这些事儿,他耳濡目染还是知道一些的。
“呵呵,股份没事儿,那边也不缺钱,还拿不到决策权。”喝了一口茶叶,他笑呵呵的说道。
国内合资企业虽然多,但有着股权限制,外资不可能拿到决策权。
除非是那些个互联网公司,等着资金救命的那种,才会被外资拿捏。
实业根本不带怕的,账上有钱,厂里有人,比比歪歪直接让人滚蛋。
闹也没关系,还有个本地保护,怕个叼。
“最好是能拿到一些海钓产品的代理权,咱们也能卖。”张老板提出建议。
他有两家渔具店在沿海,能卖进口渔具肯定赚钱。
“哈哈,那个是对方条件,合作的事儿可是黑川上赶着的。”秦大河呵呵一笑。
“我的底线的是一条t300的生产线以及鱼竿设计资料,原生产线原材料可以从那边进口,但价格得和光威看齐。”
“我们这么厉害?”大刘和张老板面面相觑。
自家的厂房还没立起来呢,都能谈到碳纤维生产线这种条件?
“别把碳纤维看的太高,t300的生产线是岛国三十年前的技术。”他哭笑不得,“那边的材料研发是个产业联盟,富士肯定在联盟里面。”
“最主要的时候,我要做大物竿,现在国内外都没有长竿,咱们订的那些九米鱼竿太笨拙了。”
“没有技术储备,咱们自己做啊?”
“大物竿现在都没有技术储备,前期让富士外派一个设计师,国内再招聘点点人才学就是了。”秦大河轻松的说道。
“大刘,招人的事儿交给你了,不用太过专业的,只要是设计相关的就行,专科都够用。”
“emmmmm,可以找你陈叔借点儿人过来。”
“不是,咱们做鱼竿是在抢他生意,你确定能借到人?”
“我做的是大物竿,七米二起步的,和市面上主流鱼竿厂家没有任何竞争关系的。”再次点上一根香烟,说话说的嘴都干了。
还没领奖的赶紧了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