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

第231章 鹤城初遇(1 / 1)

清晨的鹤岗火车站笼罩在薄雾中,月台上挤满了赶早班车的旅客。王谦和杜小荷站在人群中,手里拎着赵叔赵婶硬塞给他们的大包小裹——两斤野猪肉、一包干蘑菇,还有几条赵婶亲手腌的咸鱼。

"呜——"汽笛长鸣,绿皮火车缓缓进站。车厢外漆着"哈尔滨铁路局"几个白色大字,车窗里已经挤满了人。

"上车吧,"赵叔拍了拍王谦的肩膀,"替我向你爹问好。"

赵婶拉着杜小荷的手依依不舍:"闺女,早点要孩子啊!"

杜小荷羞得满脸通红,低头摆弄衣角。王谦赶紧接过话茬:"赵婶,有空来牙狗屯玩!"

火车"哐当"一声停稳,两人随着人流挤上车。这次运气不错,找到了靠窗的座位。王谦把行李塞到头顶的架子上,杜小荷则好奇地打量着车厢——这是她第一次坐卧铺车。

"躺会儿吧,"王谦指了指上铺,"得坐六个小时呢。"

杜小荷摇摇头:"我想看风景。"她贴着车窗,眼睛亮晶晶的,"谦哥,齐齐哈尔是啥样的?"

王谦前世去过齐齐哈尔,但1984年的鹤城是什么样子,他也说不上来。"听说有个很大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有很多丹顶鹤。"

火车"哐当哐当"地行驶着,窗外的景色从煤矿的黑色逐渐变成田野的绿色。乘务员推着小车售卖零食和饮料,王谦买了一包瓜子和小瓶汽水。

"尝尝,"他递给杜小荷,"哈尔滨特产,大白梨汽水。"

杜小荷小心地啜了一口,眼睛立刻眯了起来:"好甜!比咱屯里的糖水还甜!"

邻座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听说他们去齐齐哈尔度蜜月,热情地介绍起来:"一定要去龙沙公园,还有卜奎大街的夜市..."

正说着,车厢喇叭响起:"旅客朋友们,午餐时间到了,餐车现已开放..."

王谦拉着杜小荷去餐车吃饭。1984年的火车餐车还算实惠,一盘青椒肉丝八毛钱,米饭一毛五一碗。两人点了两个菜,花了不到两块钱,吃得心满意足。

回到座位,杜小荷有些困了,靠在王谦肩头打盹。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脸上,睫毛在脸颊上投下细小的阴影。王谦轻轻搂着她,生怕惊扰了她的好梦。

火车穿过广袤的松嫩平原,窗外的景色一望无际。偶尔经过小站,能看到站台上卖煮玉米和茶叶蛋的小贩。王谦想起前世的高铁时代,不禁感慨万千——这个慢节奏的年代,也有它独特的魅力。

"齐齐哈尔站到了,齐齐哈尔站到了..."

广播声惊醒了杜小荷,她揉着眼睛坐起来:"到了?"

王谦拎着行李,护着她下了车。齐齐哈尔站比鹤岗的大不少,但远不如哈尔滨站气派。站前广场上停满了三轮车和自行车,空气中飘着烤地瓜的香甜气味。

"住哪儿?"杜小荷问。有了哈尔滨的前车之鉴,她对住宿有些担忧。

王谦早有准备:"我爹有个老战友在齐市武装部工作,给安排了招待所。"

武装部招待所在卜奎大街上,是一栋三层的苏式建筑,门口有持枪的卫兵站岗。王谦出示介绍信和身份证,卫兵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儿一个穿军装的中年人快步走出来。

"王建国的儿子?"军人上下打量着王谦,"像,真像!我是你刘叔,跟你爹一个连的!"

刘叔热情地领着他们进了招待所。这里条件比哈尔滨的旅社好多了,走廊铺着红地毯,房间里有独立的卫生间和电话。

"这是给干部准备的,"刘叔压低声音,"一般人住不上。"

房间宽敞明亮,两张单人床,还有书桌和衣柜。最让杜小荷惊喜的是——有电视机!虽然是黑白的,但在1984年可是稀罕物。

"休息会儿,"刘叔说,"晚上我请你们吃饭,尝尝齐齐哈尔的烤肉!"

刘叔走后,杜小荷像只好奇的小猫,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她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电视机,又试了试卫生间的淋浴喷头,每发现一个新奇玩意都要惊呼一声。

"谦哥!"她指着床头柜上的一个小盒子,"这是啥?"

王谦笑了:"收音机。"他拧开旋钮,里面正在播放《牡丹之歌》。

杜小荷听得入迷,跟着哼唱起来。阳光透过纱帘照在她身上,给她镀了层金边。王谦心头一热,将她拉进怀里。

"别...大白天的..."杜小荷红着脸推开他。

"怕啥,"王谦坏笑,"又没人看见。"

两人笑闹了一阵,决定先洗个澡。招待所的热水很充足,杜小荷洗了足足半小时才出来,头发湿漉漉的,散发着香皂的清香。

"该你了,"她擦着头发说,"水可热了。"

王谦快速冲了个澡,出来时发现杜小荷已经睡着了——连日的奔波让她疲惫不堪。他轻手轻脚地给她盖上被子,坐在窗边看起了刘叔留下的《齐齐哈尔日报》。

傍晚时分,刘叔来接他们去吃饭。齐齐哈尔的烤肉闻名东北,刘叔带他们去了当地最有名的"金三顺"。餐馆里人声鼎沸,每张桌子上都有个小炭炉,客人自己动手烤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尝尝,"刘叔夹了块烤得滋滋冒油的牛肉给杜小荷,"咱齐齐哈尔的牛肉,全国都有名!"

杜小荷小口咬着牛肉,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真嫩!比野猪肉嫩多了!"

王谦和刘叔喝起了啤酒,聊起了王父年轻时的趣事。刘叔是个爽快的东北汉子,酒过三巡就开始大着舌头讲当年在部队的故事。

"你爹那枪法,"刘叔竖起大拇指,"全团第一!有次比武,他三百米外打中火柴盒!"

王谦听得入神,杜小荷则一脸骄傲地看着自己的男人——虎父无犬子,她家谦哥将来肯定也是神枪手。

吃完饭,刘叔带他们逛了卜奎夜市。夜市上人山人海,卖什么的都有:糖葫芦、、小人书、发卡...杜小荷在一个卖头饰的摊前挪不动步了。

"喜欢哪个?"王谦问。

杜小荷指着一个镶着水钻的发卡,又看了看价格标签,立刻摇头:"太贵了..."

王谦二话不说买了下来,亲手给她别在头发上。水钻在灯光下闪闪发亮,衬得杜小荷更加明艳动人。

"真好看!"摊主大妈笑眯眯地说,"小伙子有眼光!"

第二天一早,刘叔派车送他们去扎龙自然保护区。吉普车在土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你们自己逛,"司机说,"下午四点我来接你们。"

扎龙保护区内水网密布,芦苇丛生。木栈道蜿蜒在湿地中,不时有野鸭从水面掠过。八月的扎龙,虽然错过了观鹤的最佳季节,但仍能看到零星几只丹顶鹤。

"快看!"杜小荷突然压低声音,指着远处的芦苇丛。

一只体态优雅的丹顶鹤正单腿站立,红色的顶冠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它似乎察觉到了人类的存在,警惕地昂起头,发出清亮的鸣叫。

"真美..."杜小荷看得入了迷。

王谦轻轻搂住她的肩膀:"传说看到丹顶鹤的夫妻,会白头偕老。"

杜小荷靠在他怀里,两人静静地欣赏着这难得的美景。微风拂过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远处传来阵阵鹤鸣,宛如天籁。

保护区内有个小展览馆,展示了各种湿地动植物标本。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比翼双飞的丹顶鹤标本,姿态优美,栩栩如生。

"同志,"王谦问管理员,"能照相吗?"

管理员是个戴眼镜的老者:"可以,但要收费,一张五毛钱。"

王谦毫不犹豫地付了钱。杜小荷站在丹顶鹤标本旁,紧张地整理着衣角。摄影师是个满脸皱纹的老人,他用老式相机对准焦距,喊了声"茄子"。

"咔嚓!"瞬间定格。

"三天后取,"老人说,"或者留下地址,我寄给你们。"

王谦留下了牙狗屯的地址。离开展览馆,两人沿着木栈道慢慢散步,偶尔停下来观察水中的游鱼或空中的飞鸟。比起哈尔滨的喧嚣,他们更喜欢这里的宁静。

中午,他们在保护区的小食堂吃了简单的午餐——米饭、炒青菜和煎鱼。鱼是刚从湿地捞上来的,鲜嫩无比,连不爱吃鱼的杜小荷都赞不绝口。

"下午去哪?"杜小荷问。

王谦看了看地图:"有个观鸟塔,能看到整个保护区。"

观鸟塔是座十几米高的木结构建筑,旋转楼梯直通顶层。杜小荷爬到一半就腿软了,紧紧抓住王谦的胳膊不敢往下看。

"别怕,"王谦鼓励她,"我在呢。"

终于爬到顶层,视野豁然开朗。整个湿地尽收眼底,水网如织,芦苇如海,偶尔有几只白鹭掠过水面,宛如一幅水墨画。

"太美了..."杜小荷惊叹道,"比兴安岭还美!"

王谦从背后环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肩膀上:"喜欢吗?"

杜小荷点点头,眼中闪着泪光:"谦哥,谢谢你带我来..."

夕阳西下时,司机准时来接他们。回程的路上,杜小荷靠在王谦肩头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攥着在保护区买的丹顶鹤明信片。

吉普车驶过齐齐哈尔的街道,路灯次第亮起。远处传来工厂下班的汽笛声,和着街头广播里播放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构成了一曲80年代特有的城市交响乐。

喜欢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