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持人太专业

第193节(1 / 1)

ee但这小说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主旨,却让人忍不住心里一颤。

ee“这小说……真的没问题么?”

ee“能有什么问题?”张如梦感慨道:“这就是叶落高明的地方,咱们想的,都是咱们想的而已,人家叶落什么时候说过这小说另有所指了?人家一直强调的都是,这小说的作者是鲁迅!鲁迅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写这样一篇小说,本身就是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这在历史上也是有据可查的。谁能挑的出毛病?至于其他的含义,那都是读者自己引申出来的,和他叶落有什么关系?”

ee“说真的,现在看来,叶落这种套娃似的创作方法,还真有点意思。乍一看有脱了裤子放屁的嫌疑,但关键时刻也有奇效。许多别人没法写的东西,他套层皮之后马上就能写。题材也广泛了很多,就没有他写不了的东西。”

ee“不过这是咱们学不来的,他这种写法,太难了。”

ee众人纷纷点头,哪怕他们看叶落不顺眼,但这会心里也是相当的佩服。尤其是,这小说里还有不少让他们看了都忍不住拍案叫绝的佳句。

ee【你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ee【我也曾看见有人在日记里写: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从包裹中翻出史书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

ee关于《狂人日记》的解析,网友们也越来越侧重于“现实意义”。

ee当今的文学界,在文振组的领导下,氛围是比较开放的。

ee《华夏日报》之所以没有继续报道,是因为他们联系了文振组,和文振组交换了意见。《华夏日报》认为叶落这两篇小说,过于激进,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适合出版。同时他们还建议审查叶落的《鲁迅先生传》这本书的内容,删减掉那些不和谐的内容。

ee这就尬住了。

ee叶落在“文化自强、文化自信、文化振兴”这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文振组是不可能让其他人干涉叶落的创作的。只要叶落别写那些反动的东西,那谁来都不好使。

ee《华夏日报》也是真的没办法了,他们和文振组的分工不同,文振组就盯着文化这块就行了,别的不管不顾。但是,《华夏日报》是需要关注社会思潮的,要引导民众的观念。

ee但他们拿叶落这个始作俑者,还一点招都没有。

ee没错,在《华夏日报》的口中,是网友们曲解了叶落的意思。

ee这不是曲解是什么?

ee就和没看到一样,网上关于《狂人日记》的“深刻解读”不仅没少,反而越来越多。

ee但很快大家就发现,只要是涉及到《狂人日记》的视频,轻则限流,重则被删。

ee你都打不出来这四个字!

ee“搞不了叶落就搞我们是吧?”

ee“没人讨论,就代表歌舞升平么?这不自欺欺人么?”

ee“越发觉得《狂人日记》写的好了。”

ee但,这又能如何呢?

ee官方这样的做法,也是屡见不鲜了。

ee可就在这个时候,古文协会放出了第三篇小说——《阿q正传》!

ee《狂人日记》所引起的风波还没有过去,谁也没想到,古文协会在这个时间点,竟然又放出来了一篇作品!

ee而且,这次不是短篇,是一部中篇小说,全篇大概有两万一千多个字,前

ee除了正文之外,古文协会还撰写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创作背景。

ee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华内忧外患,以孙先生为首的有志之士,救亡图存,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他们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人物,而是将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拒之门外。在华夏占据最多人数的农民,依旧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之下。

ee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

ee当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已经轰开国门,当华夏已经沦落到需要割地赔款、苟延残喘的地步,可当时的那些封建统治者们,却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当中,鼓吹着“东方文明屹立于世界之巅”。用这样自我陶醉的手段,麻痹着当时的民众,让万千民众心甘情愿的为当时那个腐朽的王朝输送血液。

ee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鲁迅先生写出了这篇让人振聋发聩的《阿q正传》。

ee“确实,《觉醒年代》里没有提过这篇。不过想来也正常,毕竟《觉醒年代》是群像,不可能对鲁迅一个人着墨太多。”

ee“谁写的都不重要了,这创作背景能发出来古文协会也是真牛逼。”

ee“我一时间,竟然有些恍惚……”

ee“啊?”

ee“你们看看就知道了,指着鼻子把所有人都骂了一遍的书,我是真第一次见到。”

ee“我也赶紧看看。”

ee“这样的小说,真不能先入为主,必须得自己思考。说真的,叶老师这几篇小说,我是读过的当代作家中,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没有之一!”

ee大家点开正文,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

ee阿q这人非常的有特点,他若是打架打输了,便自己和自己说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用这样的自我安慰来获取优越感。哪怕是这样优越感被击碎之后,他还能继续麻痹自己,给自己找出好多些安慰自己的话来。

ee阿q就是这样的人,小说中这些个章节,都是通过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来衬托出阿q这种“精神胜利”的特质。

ee哪怕,在最后被押送刑场处决的时候,他懊恼的还是自己在画押时候那个圈没有画圆。这对于他来说,是很难以接受的事情。但即便是这样,他也很快的说服了自己,“孙子才能画好呢”,便又心安理得了起来。

ee发生在阿q身上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

ee很多人,仿佛在阿q的身上都见到了自己的影子。

ee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ee似乎那张遮羞布,被人扯掉了。

ee“他诽谤啊!他在诽谤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