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二十章 花影词心友悌长
一、花朝雅集逢词客
暮春三月,云麓山迎来花朝节。煜明晨起布置花席,将各色盆栽按《花经》所载方位摆放:牡丹居北,芍药列东,西府海棠仍踞窗前老位置,枝头已缀满待放的花苞。忽闻山下传来驴蹄声,伴着清亮的吟诵:"东风吹醒百花魂,我自携琴叩竹门。"
墨轩骑在驴背上,肩头搭着个绣满蝴蝶的褡裢,远远望见煜明便招手:"快来看某家给你带了什么!"褡裢解开,竟滚出数十个精致的花囊,内中装着玫瑰、茉莉、含笑等干花,每囊外都题着小楷:"宜入琴囊可佐茶韵"。
"昨儿在江南遇见位老隐士,教我用花露养琴弦。"墨轩取出随身古琴,琴弦上果然凝着淡淡珠光,"待会儿雅集时试弹《花犯》,必不负这满庭芳意。"
诗词融注:
"花朝载酒过云溪,琴囊初开露未曦。莫怪东风吹鬓早,且看新蕊上春衣。"
——煜明《花朝迎墨轩》
二、词牌争鸣斗芳菲
巳时三刻,雅集开始。砚秋身着青衫,抱着一坛"花露春"酒赶来,酒坛上还粘着半朵未落的杏花:"此酒用七种花瓣浸酿,正合'七巧'花朝之数。"他揭开坛盖,顿时酒香混着花香四溢,惹得檐下蜜蜂纷纷振翅。
众人围坐花荫下,煜明取出《花间集》残本,提议以"花畔"为题,各填一阕小令。墨轩挑眉一笑,先取狼毫蘸取石绿颜料,在瓷碟上写下《如梦令》词牌:"就用这'粉蕊繁开如绣'起句如何?"说着笔锋一转,续道:"应是君子如绣,淡宕风前盈袖。"
砚秋拍案叫绝:"妙!将'佳人'换作'君子',竟别开生面。"他仰头饮尽一杯酒,随手在海棠笺上写下《谒金门》:"春景俏,粉瓣枝头争姣。君子临风情袅袅,风前香韵绕。"末句写完,忽然指着花枝笑道:"你们看那牡丹与芍药,可不正是'素袖轻扬曼妙,浅笑娇姿难描'?"
画面撷英:
阳光透过紫藤花架,在石桌上织就碎金般的图案。墨轩的石绿词稿旁落着片牡丹花瓣,砚秋的酒坛边聚着几只贪酒的蝴蝶,煜明则手持团扇,为案上的《蝶恋花》词稿驱赶飞虫。忽然一阵风过,满庭花瓣纷纷扬扬落在词纸上,恰似天公为平仄韵脚点染的胭脂。
三、风折花枝见真意
未时初,天色突变,乌云如墨般漫过云麓山。煜明惦记着新栽的绿萼梅,忙与墨轩抬来竹架加固花枝。砚秋却抱出个雕花木箱,里面竟是数十块刻着词牌的楠木牌:"暴雨将至,正好与诸君玩'词牌救花'之戏——每救一株花,需吟一阕相关词牌。"
话音未落,狂风骤起,一株芍药被吹得东倒西歪。墨轩冲上前扶住花茎,张口吟道:"《惜红衣》,叹露冷风清,红衣半湿......"话未说完,砚秋已抛来麻绳,两人合力将芍药绑在竹架上。煜明则护着一盆千叶莲往廊下跑,忽闻莲叶簌簌作响,灵感忽至:"《荷叶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情感共鸣:
暴雨倾盆而下时,三人已将所有花盆移至檐下。墨轩望着浑身湿透的同伴,忽然想起《诗经》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句子:"古人以鸡鸣喻君子不改其度,今我等以词牌护花,亦是风雪中不改其志。"砚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指着傲然挺立的绿萼梅:"这梅花倒像煜明兄,看似温润如玉,实则骨节峥峥。"
四、烛下评词话心长
入夜,雨势渐缓。煜明在阁中燃起龙涎香,取出白天所作的词稿逐一品评。墨轩的《如梦令》旁,砚秋用朱砂笔批了"风前君子,皎皎如月"八字;砚秋的《谒金门》下,煜明则注:"香韵绕处,尽是肝胆"。
"世人读《花间集》,只道是儿女情长,"墨轩拨弄着灯芯,烛花爆响中忽见砚秋词稿上的"君子临风"四字被火光映得透亮,"却不知花间亦有君子谊。就像这绿萼梅,开在百花丛中不夺其艳,隐于风雨后更见孤高。"
煜明忽然想起去年冬日,砚秋为帮山民讨回被占的梅园,在州府大堂上与权贵据理力争的场景。此刻案头的绿萼梅正抽出新枝,恰似那人虽处淤泥,却始终保有清气。他取过《蝶恋花》词稿,在末句"幽怀付与花枝绕"旁添了句批注:"幽怀不独付花枝,更付知己两三子。"
诗词点睛:
"烛影摇红夜已深,花间评点见冰心。风前共护千枝艳,不抵词中一句真。"
——砚秋《雨夜评花词》
五、花囊寄远念君安
小满时节,墨轩因公差需赴汴京。临行前,煜明以花朝节所制花囊相赠,每个花囊里都装着云麓山的土产花卉:海棠、牡丹、绿萼梅,另有一卷煜明手书的《花畔词钞》。
"此去京师,红尘扑面,"煜明将花囊系在墨轩腰间,"望这花香能解京华尘土味。"墨轩轻抚囊上绣的蝴蝶,忽从袖中取出支玉簪:"这是家传的'花影簪',簪头刻着《如梦令》词意,留与兄台镇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砚秋则抱来一坛新酿的"花朝酒":"待你归来时,咱们用这酒配新摘的莲蓬,再填一阕《望江南》。"三人在云麓山前告别,墨轩的驴蹄声踏碎满地落花,惊起的蝶群中,有几只竟追着他的身影飞了好远。
画面分层:
晨雾中的云麓山若隐若现,墨轩的青衫在雾中化作淡淡的影子。煜明手中的玉簪折射着晨光,砚秋的酒坛上凝结着露珠,远处的花田里,蝴蝶与蜜蜂正忙着采蜜。忽然有片牡丹花瓣落在煜明肩头,他轻轻取下,夹进《花畔词钞》里——那是墨轩填词时曾倚过的花枝。
六、花影扶疏话别情
芒种过后,云麓阁前的芍药开得正盛。煜明与砚秋坐在花下,用新收的花瓣制作香粉。砚秋忽然指着花影笑道:"你看这花影横斜,倒像墨轩那日填词时的姿态。"
"他在汴京怕是忙得脚不沾地。"煜明将晒干的花瓣倒入石臼,捣杵起落间,香气四溢,"前日收到他的信,说在相国寺见到有人卖'花畔词',竟是咱们雅集的作品被书贾刻印了。"
砚秋闻言大笑,不慎将香粉洒在衣襟上:"甚好!让那些达官贵人瞧瞧,咱们山野间的词,可比他们的应制诗多些烟火气。"说着取过煜明腰间的"花影簪",在石桌上画起词谱:"待他归来,咱们就以这芍药为题,填一阕《满庭芳》如何?"
情感升华:
夕阳的余晖给芍药花镀上一层金边,花影在两人身上摇曳生姿。煜明望着砚秋衣襟上的香粉,忽然想起雅集那日他冒雨护花的模样——这人看似粗豪,实则心细如发,连捣香粉时都记得将最鲜嫩的花瓣挑出来。原来真正的友情,就像这芍药,既具观赏性,又有实用性,在平淡岁月里默默散发着温暖与芬芳。
七、尺素传香续词缘
夏至前夕,煜明收到墨轩从汴京寄来的包裹。打开时但见流光溢彩:三匹蜀锦分别绣着《如梦令》《谒金门》《蝶恋花》的词意,另有一匣汴京名产"花露蒸栗",匣底压着新填的《鹧鸪天》:"京洛风尘染客衣,云麓花影梦中稀。何当共剪西窗烛,再赋花间锦字归。"
砚秋凑过来,用指尖蘸着蒸栗上的糖霜,在蜀锦上写下"心有灵犀"四字:"古人以锦字传情,咱们就以花露为墨,续写这花间词缘。"煜明望着窗外渐长的日影,忽然想起去年花朝节三人共赏海棠的情景——时光流转,花开花落,唯有这一份以词相交的情谊,如陈酿般愈久愈醇。
篇末寄意:
世人皆道花间多风月,却不知花影深处藏着君子之交。煜明与墨轩、砚秋的情谊,是花朝节共护花枝的默契,是雨夜中评词论心的通达,是离别后尺素传香的牵挂。他们以词为桥,以花为信,在浮世中辟出一方净土,让友情如春日繁花,既有"粉蕊繁开如绣"的绚烂,亦有"风前香韵绕"的悠长。当我们学会在花间读人,于词中见性,便会懂得,这世间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是单花独放的孤美,而是万紫千红中,与知己共醉东风的那份从容与真纯。
(全文完)
创作说明:
1. 意象转化:将原诗词中的"佳人"意象转化为"君子",以花喻友,通过牡丹、芍药、绿萼梅等花卉象征友人品格,既保留原词的婉约意境,又贴合友情主题,避免爱情元素。
2. 词牌活用:以《如梦令》《谒金门》《蝶恋花》等词牌为线索,设计"雅集填词—雨中护花—烛下评词—尺素传词"的情节链,使词牌成为贯穿全文的结构框架,同时通过角色创作新词、批注旧词等方式,自然融入诗词元素。
3. 画面营造:注重"花影烛影雨影"的光影层次,结合触觉(捣香粉)、嗅觉(花酒香)、听觉(驴蹄声、琴音)等多感官描写,构建立体场景。如"花影扶疏话别情"小节中,夕阳、花影、香粉、蜀锦等元素交织,形成诗画般的画面感。
4. 情感脉络:从花朝相聚的喜悦,到雨中护花的肝胆相照,再到别后的思念与期许,层层递进展现友情的深度。特别通过"词牌救花"等情节,将抽象的友情具象化为共同的行动,增强情感共鸣。
5. 文体融合:在小说叙事中嵌入"词牌解析评词批注"等类散文元素,同时保留小说的情节冲突(如暴雨护花)和人物互动,使文本兼具故事性与诗意,延续《云麓词心录》"以诗为骨,以情为脉"的创作风格。
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云麓词心录:白云着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