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

第117章 大赛开始(1 / 1)

清晨五点的北京,天刚蒙蒙亮。国家会议中心外已经拉起了醒目的红色警戒线,数十名安保人员笔直地站在入口处。巨大的LED屏上滚动播放着"第28届全国特级厨师大赛"的金色字样,两侧国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杨龙一行人站在参赛通道前,不约而同地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隐约的食物香气——那是早到的参赛队伍已经开始准备食材了。

"这排场..."豆苗仰头望着高耸的玻璃幕墙建筑,"比游戏里的场景还夸张。"

陆子浮快速滑动着平板:"根据官方资料,本次大赛由商务部、文旅部联合主办,央视全程直播。评审团包括国宝级烹饪大师、美食评论家和三位米其林星级主厨。"

砂时计整理着厨师服领口,难得露出紧张神色:"我刚收到消息,初赛有超过三百支队伍报名,今天要淘汰到只剩六十四强。"

"怕了?"陈冰撞了下她的肩膀。

"开什么玩笑!"砂时计立刻昂起头,"本大小姐可是带着五千万味元的食材来比赛的!"

杨龙摸了摸口袋里周卓给的小布包,汉源花椒的香气透过布料传来,莫名让他平静下来。他回头看了眼团队成员——豆豆正在检查刀具,猫头鹰调试着便携式温度计,每个人都眼神坚定。

"走吧。"他轻声说,"让周老爷子看看,他的徒弟们有多争气。"

成都,周记川味馆。

清晨的店铺本该空无一人,此刻却挤满了街坊邻居。周卓搬出那台老式显像管电视机,摆在店中央的八仙桌上。屏幕上,央视主持人正在介绍比赛规则。

"老周,你这几个徒弟能行吗?"隔壁杂货铺的王婶嗑着瓜子问。

周卓哼了一声,往嘴里扔了颗花生米:"等着瞧吧。"

电视画面切换到比赛现场。占地近万平米的展厅内,整齐排列着两百个标准化灶台。每个工作台配备顶级厨具和食材冷藏柜,四周环绕着评委席和观众区。

"乖乖,这灶台比我们家的床还大!"卖豆腐的老李惊呼。

周卓没说话,眼睛死死盯着屏幕角落——杨龙一行人正走向指定的87号工作台。

"比赛规则宣布完毕。"广播里响起主持人的声音,"初赛题目:'传承与创新'。请各队在90分钟内完成一道体现这一主题的菜品。现在——比赛开始!"

计时器跳动的瞬间,整个展厅仿佛被按下了启动键。三百支队伍同时动作,刀具与砧板的碰撞声、油锅的滋滋声、食材入水的哗啦声交织成一首奇特的交响乐。

杨龙深吸一口气,看向队友们:"按计划进行。"

豆豆立刻开始处理那条三斤重的野生大黄鱼。她的刀快得几乎看不清,眨眼间便将鱼骨完整剥离,鱼肉切成薄如蝉翼的片状。这是周卓亲传的"脱骨鱼"绝技,原本需要十年苦功,她在游戏里硬是用两个月练到了七分火候。

砂时计负责的"鱼子酱蟹肉蒸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她将北海道帝王蟹肉手工撕成细丝,与蛋液按精确比例混合,再放入恒温水浴箱慢煮。

"温度63.5度,时间18分钟。"陆子浮盯着数据面板,"误差不能超过0.3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豆苗的"分子芒果布丁"。小姑娘将新鲜芒果通过离心机分离出纯果汁,再加入海藻酸钠形成球化反应。金黄的芒果球在勺子上颤颤巍巍,像一颗颗小太阳。

杨龙自己则负责主菜——"陈皮鸭"。选用砂时计敲诈来的三十年陈皮,与周卓传授的"冬"字配方结合,慢火煨制。鸭肉在锅中渐渐染上琥珀色,陈皮的醇香与鸭油的丰腴完美融合。

评委席上,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厨师频频点头。

"87号团队不错。"一位穿着中山装的老者指着杨龙他们,"刀工扎实,火候精准,难得的是既有传统功底,又有创新意识。"

他身旁的美食评论家翻看资料:"资料显示他们来自成都周记川味馆?奇怪,我怎么没听说过这家名店..."

"周记?"坐在最边上的一位评委突然抬头,"周卓的店?"

与此同时,展厅另一端。

南宫兄妹的团队同样引人注目。南宫原正在表演"活鱼三吃"——一条鳜鱼在他手中转眼变成生鱼片、鱼丸和浓汤三种形态;南宫月则展示着湘菜绝活"剁椒鱼头",火红的辣椒下藏着嫩滑的鱼肉,香气扑鼻。

更远处,广州陈家的小少爷陈星宇正在制作"冰镇咕咾肉"。传统粤菜经过分子料理技术改造,外皮酥脆内里冰凉,颠覆了评委的味觉认知。

山西冯家的拉面师傅更是一绝。一块面团在他手中如同活物,转眼间变成细如发丝的龙须面,根根分明,能穿过针眼。

"最后五分钟!"广播响起提醒。

杨龙将陈皮鸭装盘,淋上浓缩酱汁。豆豆的"脱骨鱼汤"恰好完成,乳白色的汤汁上漂浮着几片嫩绿的菜心。砂时计的蒸蛋光滑如镜,鱼子酱在表面堆成小山。豆苗的分子芒果球则摆成了绽放的花朵形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完成!"

随着终场铃声响起,八十七号工作台的菜品被整齐地送往评委席。

周记川味馆里,街坊们屏息等待。

电视画面切换到评委品尝环节。当主评委用筷子轻轻拨开陈皮鸭的瞬间,周卓猛地坐直了身体。

"这刀工..."他喃喃自语,"臭小子,还真学会了。"

画面中,评委们品尝后交换着惊讶的眼神。那位认识周卓的老评委甚至偷偷擦了擦眼角。

"经过评审团一致认定,"主持人高声宣布,"八十七号团队,成都周记川味馆,成功晋级六十四强!"

小小的川菜馆瞬间炸开了锅。街坊们欢呼着把周卓抛向空中,老爷子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偷偷抹眼泪。

"轻点!老子腰不好!"

比赛现场,杨龙握紧了口袋里的小布包。

这只是开始。

国家会议中心的灯光如白昼般明亮,六十四强对决的分组表在大屏幕上缓缓滚动。当"成都周记川味馆VS成都盘飧府"的字样定格时,杨龙听到身后传来"咔嚓"一声——豆苗手中的筷子被她生生捏断了。

"冤家路窄啊..."砂时计眯起眼睛,目光穿过人群,锁定在对面准备区的肖扬身上。那个曾在周记川味馆轻描淡写一句"差强人意"就否定他们心血的年轻人,此刻正优雅地擦拭着厨刀,仿佛早已胜券在握。

肖扬似乎感应到了视线,抬头冲他们微微一笑,做了个口型:"抱歉了。"

"他什么意思?"豆豆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围裙。

"意思是遇到他们算我们倒霉。"陈冰冷哼一声,"盘飧府连续五年西南赛区冠军,去年全国大赛八强。"

杨龙盯着分组表,掌心渗出细密的汗珠。比赛规则很残酷:每队出三道菜,由七位评委盲品打分,总分高的晋级。一道菜的失误就可能葬送整个团队的努力。

"用'神仙鸭'。"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第三道菜,用我们改良后的'神仙鸭'。"

众人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用对方最擅长的菜击败对方,这才是最痛快的复仇。

"前两道菜呢?"陆子浮快速记录着战术安排。

"豆豆打头阵,'千丝万缕虾'。"杨龙看向妻子,"你的刀工最稳,能镇住场面。"

豆豆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第二道..."杨龙的目光扫过众人,停在砂时计身上,"大小姐,你的'霜糖水晶芋头'。"

砂时计眼睛一亮:"终于轮到本大厨露一手了!"

猫头鹰皱眉:"甜品?受众比较小吧。"

"我们要相信自己。"杨龙敲定方案,"前两道尽全力,最后用神仙鸭决胜负。"

比赛铃声响起,第一轮对决开始。

豆豆站在工作台前,面前摆着一盆活蹦乱跳的基围虾。她先是将虾放入冰水混合物中,低温让虾进入休眠状态。接着左手按住虾身,右手持一把特制的超薄刀片,从虾背第三节处轻轻划入——

"她在做什么?"观众席有人小声问。

"脱壳不断尾。"前排的老饕解释道,"虾肉要完整取出,尾巴那节壳得留着当装饰。"

豆豆的动作行云流水,转眼间二十只虾全部处理完毕。接下来才是真正的绝活——将每只虾肉平铺在砧板上,用刀尖从中间剖开但不切断,形成蝴蝶状。然后刀锋倾斜,以几乎与砧板平行的角度下刀,将虾肉切成薄如蝉翼的片,却要保持底部不断,形成"千丝万缕"的效果。

"这刀工..."评委席上一位白发老者戴上老花镜,"没有十年功夫下不来。"

与此同时,对面的肖扬团队正在制作"卤味十三拼"。各种内脏在秘制卤水中沉浮,香气渐渐弥漫开来。看似粗犷,实则暗藏玄机——每种食材的卤制时间精确到秒,鸭舌脆嫩,牛肚弹牙,层层叠叠的味觉体验。

豆豆的虾肉此时已裹上一层薄如蝉翼的脆浆。她将油锅升温至180度,用筷子夹住虾尾,轻轻浸入热油中。虾肉遇热瞬间绽放,千万条细丝如同菊花瓣般舒展,在油锅中形成一朵朵金黄色的"虾花",而尾巴上的壳则像花茎般挺立。

"时间到!"

两队的菜品同时呈上评委席。

"周记川味馆,'千丝万缕虾',请品尝。"

七位评委依次夹起虾花。入口的瞬间,外层酥脆的面衣破碎,里面千万条虾肉丝却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弹性,鲜甜的汁水在齿间迸射。更妙的是底部蘸料——豆豆用周卓教的配方,将青柠汁、鱼露和香茅调成东南亚风味的酸辣汁,既解腻又提鲜。

"盘飧府,'卤味十三拼'。"

评委们转向另一道菜。十三种卤味排列成精美的图案,每种食材都呈现出完美的火候。特别是那道鸭舌,软糯中带着脆劲,卤香深入骨髓。

计分器闪烁良久,最终显示:

周记川味馆 89.6分

盘飧府 88.3分

"险胜!"豆苗差点跳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豆豆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后背已经湿透。

第二轮比赛紧接着开始。

砂时计昂首挺胸走上操作台,从保温箱中取出提前准备好的荔浦芋头。这是她特意从广西空运来的顶级货,每个都重达两斤以上,淀粉含量极高。

"甜品对麻辣香锅?"观众席议论纷纷,"这是什么战术?"

砂时计充耳不闻,专注地将芋头去皮切块,放入蒸箱。与此同时,她另起一锅,倒入砂时计家秘传的"霜糖"原料——不是普通的白砂糖,而是用甘蔗原糖与桂花蜜按特定比例熬制的琥珀色糖浆。

"温度118度。"陆子浮在一旁报数,"粘度达标。"

砂时计点点头,将蒸熟的芋头压成细腻的泥状,过筛三次确保无颗粒。然后加入淡奶油和少许海盐,搅打至蓬松。最关键的步骤来了——她将芋泥装入裱花袋,在特制的硅胶模具中挤出完美的半球形,中心挖空填入用五年陈橙皮蜜饯制成的馅料,再盖上另一半球,形成完整的球体。

"这手法..."评委席上的甜品专家眼前一亮,"是失传的'冰心芋丸'工艺!"

对面,肖扬团队的"麻辣香锅"已经香气四溢。十几种香料在锅中爆炒,牛蛙、虾仁、藕片等食材依次下锅,火候掌控得恰到好处。特别是最后撒上的那把现焙花生碎,让整个菜品的香气层次又提升了一档。

砂时计的芋头球此时已经冷藏定型。她将霜糖浆升温至145度,用特制的长针插住芋头球,在糖浆中快速滚过。高温糖浆遇冷瞬间结晶,在芋头球表面形成一层薄如蝉翼的"霜花"外壳,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时间到!"

两盘风格迥异的菜品再次呈上。

"霜糖水晶芋头"如同艺术品般陈列在水晶盘中,半透明的糖壳下隐约可见淡紫色的芋泥,周围点缀着可食用金箔和新鲜莓果。评委用勺子轻轻敲开糖壳的瞬间,内部竟然飘出一缕橙花香的冷雾——那是砂时计藏在馅料中心的液氮橙皮碎遇热产生的效果。

"盘飧府,'秘制麻辣香锅'。"

红亮的香锅食材堆成小山,表面撒着金黄的芝麻和翠绿的香菜。评委们一入口就被那霸道的麻辣味冲击得额头冒汗,却又停不下筷子——各种食材的火候精准到令人发指,牛蛙腿肉嫩滑,藕片脆爽,连最普通的土豆片都保持着完美的半透明状态。

计分板再次跳动:

盘飧府 91.4分

周记川味馆 89.8分

"什么?!"砂时计猛地站起来,"他们懂不懂甜品!这么完美的糖壳结晶,芋泥的蓬松度,还有那个液氮效果..."

"够了。"杨龙按住她的肩膀,"周老爷子怎么说的?做菜是给别人吃的,不是自我陶醉。"

砂时计张了张嘴,最终泄气地坐回椅子上。

成都周记川味馆里,电视机前的街坊们鸦雀无声。

"一比一了..."卖豆腐的老李紧张地搓着手。

周卓盯着屏幕上杨龙沉静的侧脸,突然咧嘴笑了:"臭小子,终于开窍了。"

他转向身后忐忑不安的街坊们:"等着看吧,好戏才刚开始。"

电视画面切换到准备区,杨龙正缓缓展开那方绣着"周记"二字的厨巾。里面包裹着的,是周卓临行前偷偷塞给他的一把老菜刀——刀柄上缠着褪色的红绳,刀刃寒光凛冽。

神仙鸭对神仙鸭。

二十年的恩怨,将在下一道菜中见分晓

喜欢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