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千门江湖

第30章 人口贩运(上)(1 / 1)

白经理靠在窗口吞云吐雾,半边脸藏在阴影里。窗帘紧闭,门反锁,风扇转动,却驱不散满屋烟雾。

"人手不够用。"他掸了掸烟灰,目光落在桌上的报表上,"柬埔寨那边下周要开工,基础建设差不多了,没人可不行。"

桌上摊着张皱巴巴的表格,密密麻麻写满商品分类:女苗(18-25岁)、脑力苗(识字懂电脑)、苦力苗。每项后面标着单价和需求量。

"你去办。"白经理朝我甩来一沓旧钞票,"去趟边境,找阮氏。带上五个人,三天内搞定返程。"

我接过那卷美钞,指尖微颤。不是激动,是厌恶。

这是升了职的第一票硬活——调苗。明面上叫"人力资源补充",实则就是贩运人口。

"说实话,"白经理突然抬头,目光转为打量,"你比我预想的强。柬埔寨那边进度不错,基地选址很聪明,连高班那狗日的都说你办事妥当。"

我挪了挪脚步:"分内事。"

"挑个得力班底,别全是饭桶。"白经理啐了口痰,"阮家那帮越南娘们滑头得很,眼皮一眨就宰你没商量。"

他拍了拍桌上的表格,"市场价每颗种子一千到三千美刀不等,看成色。给我压在两千以下,多了我不认账。"

我点头,左腿绷直,指甲嵌入掌心。面部表情没有丝毫变化。

白经理最后叮嘱:"毛边损耗控制在百分之十内,那帮狗日的爱往箱子里塞,闷得慌。"他语气平淡,像在谈一批水果。

离开办公室,我径直去了人事部。挑班底,要精准。先看档案,再面谈,最后拍板。

李强,保安队副队长,三角洲人,操着南越口音,一脸横肉,眼神凶狠,脖子上那条青黑色纹身龙尾都露在领口外。履历表上"特长"一栏写着"镇暴"二字。

"去越南?没问题。"他龇牙咧嘴笑着,露出两颗金牙,"我老家河内,熟得很。"

王晓,30岁,前医学院学生,进过医院,被开除后不知怎的流落园区。她表情冷漠,说话简短精确,连体温计都不拿多余一眼。

"体检?我在柳州第三医院实习过。"她双手搓着医用酒精,"体检计生站也待过。只看指标不管人。"

刘建国,越南华侨,在河内做过账房,据说因为"挪用公款"进过监狱。四十多岁,瘦骨嶙峋,皮肤黄得发青,手抖个不停,一双招风耳上架着厚眼镜。

"李主管!多大荣幸啊。"他搓着手,塑料微笑,"明暗账都有经验,小李不懂的跟师傅说,保证外面查不出半点毛病来。"

阿坤,柬埔寨出生,越南长大,祖上是云南逃难客。五十开外,蜡黄脸皮布满褶子,腰带上别一根旱烟袋。自称通晓六种语言,包括几种山区部落方言。

"坤哥走私十几年,"他咧嘴笑着,牙齿残缺不齐,"湄公河上水鬼都得叫我一声叔,边境没有我不通的路。"

陈明,司机兼装卸工,身高一米八八,膀大腰圆,面容黝黑,说话结巴。曾经是园区南亚分区负责拉货的头号司机。

"活...活人?"他挠了挠脑袋,"和...和木料有啥区别?都是搬运。"

五个人,集齐了走私、翻译、财务、医护和武力。一台运转精确的贩运机器。

当晚七点,我们乘坐两辆改装丰田皮卡离开园区。

这种车在边境最常见,前挡风玻璃上贴满了各种通行证明和过路条,后车厢加装了钢板遮雨棚,轮胎换成了越野胎。一看就知道是专跑边境的老爷车。

入夜的边境公路像条泥鳅,又湿又滑。雨季第一场暴雨刚过,路面全是坑洼积水,空气黏稠得简直能挤出水来。

车灯在雾气中勉强照出五米开外,两侧是望不见底的黑暗密林。

"妈了个巴子,啥破路。"李强咒骂着,点了根牡丹烟,"你小子知道到哪吗?"

阿坤倚在副驾上,烟袋咕噜冒着泡,"放一百二十个心,老子在这跑了二十年,脚趾头都认得路。"

"损耗不能超百分十,白爷说的。"我盯着前方,"你有把握吗?"

阿坤笑了一声,露出满口黑牙,"看路况,看天气,看运气。现在雨季,路上得走五六个小时,集装箱里跟蒸笼似的。往年这时候,三成损耗都算好了。"

"那可不行。"

"都是行里规矩。"阿坤吐了口烟,"多塞几个进去,算好了成本。"

入夜十一点,我们抵达一片荒凉河滩。浓雾在河面上方飘荡,对岸隐约可见几点灯火,那是越南的小镇。

河边停着一间破旧渔舍,木板墙上挂着几张废旧渔网,门口停着一辆生锈的三轮摩托,看起来好些年没人住了。阿坤却直接走了过去,在门上敲了三下,停两秒,再敲两下。

门开了条缝,露出张布满皱纹的脸,吐出几句越南话。

门内光线昏暗,泛着煤油灯的黄光。

屋子中央围着一张旧餐桌,坐着六七个男人和一名中年妇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男人们留着平头,一脸凶相,腰间鼓囊囊的,手指粗短,关节处有老茧。

中年妇女坐在首位,五十开外,一头染成栗色的卷发,脸上厚厚一层粉,眼线画得锋利,穿着件紧绷的豹纹上衣,显得胸前那串金项链格外扎眼。

她一手夹着根555香烟,另一手按着桌上的账簿,旁边放着个老式BP机。

这就是阮氏。越南北部最大的人口贩子,湄公河上的"红蛇姐"。

"久违了,阮姐。"我主动上前伸手。

她没接,而是上下打量我,眼神锐利。身旁一个壮汉手按在腰间,明显戒备。

"你不是白家老人。"她开口,声音沙哑,中文带着浓重北越口音,"以前都是老刘来提货。"

"我是新负责人,林志强。"

"年轻啊。"她吐出口烟雾,像在打量一件商品,"白老头终于换人了。"

"规矩还是老规矩。"

她嗤笑一声,露出两颗镶着金边的大门牙,"有钱能使鬼推磨。今天谈什么数啊?"

阿坤铺开一张油腻腻的表格,上面写明我们需要的"货物"种类和数量。阮氏一眼扫过,咂了咂嘴。

"三百个活苗?手笔不小。"她抽了口烟,拿起钢笔,在纸上写下几个数字,"底价,不砍,都是熟客了。"

我看了看纸上的数字:女苗2500美金一个,技术苗3000美金,苦力苗1500美金。

"太黑了。"我一撇嘴,重新写上几个数字,"女的1800,会电脑的2200,苦力1000,批发价。这行情咱们双方都门清。"

阮氏眼睛眯成一条线,"新来的就是不懂行,现在边境查得紧,风险大,价高很正常。"

"我懂,但三百个可不是小数目。"我靠在椅背上,"这么大一笔买卖,得意思意思。"

"你威胁我?"她声音骤然提高,身后几个马仔齐刷刷站起来。

"生意而已。"我不动声色,"卖得出去就行了,卖不出我转头找金三角那边的刀哥,他们的货素质差点,但胜在便宜。"

桌上气氛骤然紧张,一触即发。

阮氏突然笑了,像是听到什么笑话,"小伙子有魄力。"她朝身后挥了挥手,马仔们坐下,"三百个,确实不是小数。量大从优,可以谈。"

半小时的唇枪舌战后,我们以女性2000美金,技术人员2500美金,普通劳力1200美金的价格成交。总额约六十万美元。

阮氏啜了口劣质白兰地,咳嗽两声,"三天后交货,4号仓库,老地方。定金一半,尾款交货。"

刘建国拎来一个黑色尼龙包,里面是一叠叠扎着橡皮筋的美元现钞。

阮氏招来两个手下当场清点,一捆一捆数过,装进铁皮箱,贴上封条。

"老伙计了,"阮氏举起杯,"合作愉快。"

趁着喝酒的空当,阮氏凑近我,"小林啊,听说柬埔寨那边白家要开新园子?"

我不动声色,"小打小闹。"

"最近啊,"她压低声音,"边境不太平。上个月被抓了几条线,折了不少人手。这批货不好弄,可能有点耗损。"

"多少?"

"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吧。"阮氏像在谈论天气,"不过是正常耗损,行情就这样。"

她忽然笑了,抓住我的手,"你跟白家多久了?看着眼生。"

"三年多。"我不动声色抽回手。

"新人啊,"她眯起眼,"听说你还是什么大学生?读过书就是不一样,谈吐有水平。"

她不知从哪摸出一张发黄的照片,是个七八岁小男孩的合影,"我孙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成绩好着呢。"

言语间流露出骄傲,"我这一辈子啊,就图他能好好读书,不像我们这样胡混。"

这一刻,她眼中闪过一丝柔和,与之前判若两人。但转瞬即逝,很快又恢复到生意人的精明。

喜欢一九九五,千门江湖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一九九五,千门江湖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