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当天清晨,我被一阵"咚咚"声惊醒。敏雅正跪在地上给韩式矮桌打蜡,发髻松散地歪在一边,围裙上沾满木屑。
"五点就开始?"我揉着眼睛问。
"?? ?? ????!"(今天客人就到了!)她急得蹦出母语,手里的抹布擦出残影。
我望向窗外。石老人海滩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我们花三个月改造的老房子披着朝霞——韩式推拉门映着青岛花岗岩墙,檐下挂的中韩双语风铃在咸湿的海风中叮当作响。
首波客人是韩国退休教师团。当大巴停在门口时,敏雅突然掐我胳膊:"???, ? ???..."(爽朗,我紧张...)她的韩语敬语用得比恋爱时还正式。
"深呼吸。"我捏捏她冰凉的手指,"记得我们排练的。"
敏雅深吸一口气,迎上去行标准鞠躬礼:"?? ???!"(欢迎光临!)抬头时却踩到裙角,差点扑进领头老太太怀里。
意外的是,这位金教授正是敏雅在首尔大学的恩师。"老天!"老太太惊呼,"当年总逃课的丫头现在当老板娘了?"
参观环节变成校友会。敏雅讲解青岛历史时,我注意到她偷偷在德式建筑介绍里加料:"...就像我和爽朗欧巴,外表不同但结构很搭。"韩国老人们发出善意的起哄声。
午餐时,厨房传来尖叫。我冲进去看见三位青岛大妈围着灶台,正往海鲜锅里猛倒酱油。
"大姨们干啥呢?"
"帮小韩媳妇调调味!"领头大妈理直气壮,"海鲜得咸鲜才出味!"
敏雅站在角落,抱着她秘制的韩式辣酱罐子,委屈得像被抢了玩具的孩子。当天下午,厨房门口就挂上我手写的警示牌,特意用中韩双语加重:"主厨领地,闲人免进!"
但真正的战争在冰箱里爆发。我妈周三准时送来十罐自制虾酱,次日我们就收到从首尔空运来的泡菜包裹。很快,冰箱被泾渭分明地划分为"中韩两大阵营",连鸡蛋都要按产地分装。
冷战在视频通话时意外化解。那天敏雅母亲打来电话,正巧我妈在厨房教敏雅包鲅鱼饺子。两位语言不通的母亲,竟通过屏幕研究起对方的腌菜手艺。
"韩国泡菜用梨汁?"我妈突然凑近镜头。
"?? ???? ?? ?? ???"(中国虾酱放这么多蒜?)敏雅母亲也瞪大眼睛。
当晚冰箱终于实现民族大融合。作为庆祝,敏雅研发了"泡菜海鲜锅"——用青岛蛤蜊熬汤底,加入韩国辣酱和本地梭子蟹,最后撒上我妈做的虾皮。第一口下去,金教授激动得用韩语作诗:"海浪在舌尖跳舞!"
民宿渐渐成了文化沙龙。周末午后,常见韩国客人在院子里跟爽朗学用蛤蜊壳做风铃,而中国大妈们则跟着敏雅跳改良版《江南Style》。虽然语言不通,但当敏雅把"??"(哥哥)唱成"俺们山东大汉"时,所有人都笑倒在遮阳伞下。
某个打烊后的深夜,我们瘫在海景露台上数渔火。敏雅突然碰翻我的啤酒,泡沫在月光下像碎钻般闪烁。
"???..."(不是故意的)她小声说,却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
验孕棒上的两道红杠在夜色中红得刺眼。我手一抖,整瓶啤酒滚下楼梯,在木台阶上敲出一串清脆的音符。
"真的?"我的声音像被海风吹散了。
"?, ?? ?? ??."(嗯,中韩混血宝宝)敏雅的眼睛比星星还亮。
海浪声突然变得很近。我摸向她尚且平坦的小腹,那里正孕育着比民宿、比任何文化融合都更伟大的奇迹。敏雅的手指缠住我的,我们交握的手心里还沾着啤酒的麦香。
远处传来海鸥的啼叫,和半年前那个泡菜坛打翻的清晨一模一样。但这次,我们不再手忙脚乱——只是静静依偎着,等待新的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把"韩风海韵"的招牌染成金色。
喜欢艳遇风暴:席卷男同胞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艳遇风暴:席卷男同胞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