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可违

第202章(1 / 2)

兴寿初年六月,萧定淳嫡长女萧璇被拥立为帝,成为首位继承皇位的皇女。而萧定淳也因继位时日太短,被后世追谥为哀帝。

萧璇虽继位为新帝,却仍沿用先帝兴寿的年号。她继位那日,不知为何,康王竟未露面,后来倒是有人说瞧见他抱了个小瓷罐,边笑边抓了罐里的白灰随手一洒,颇有些疯癫的征兆。

至于权倾朝野的荣亲王则很自然被尊为摄政王,只不过初时大家都以为他是要拿萧璇当做篡位的垫脚石,没哪个真认为萧璇这个女帝会一直当下去,却不成想这一当就是三年。等萧恪功成身退之时,萧璇的皇位已坐稳了,且因其施行仁政惠及黎民,民间对这位女帝多有称赞。

反观萧恪因这几年打压外戚权贵而得罪了更多人,且他行事素来随心所欲,朝中那些顽固文官没几个没被萧恪当朝损过,后来虽逐渐看出了萧璇颇有为帝的才干,却仍是忍不住对萧恪口诛笔伐一番,久而久之,萧恪的名声跌到再也捞不动的地步。京城百姓每每吓唬孩子都不说什么狐鬼传说了,直接来一句‘再哭闹,荣王就抓你去砍头了’,孩子听了,刹那便止了啼哭。以讹传讹,越传越邪乎。不过萧恪本人倒是不在意,听了反倒乐呵呵同人说笑。

兴寿四年,刚过了正月十五,京城街上仍是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

抚宁侯府侧门附近的小巷子里,两名衣着朴素的青年各牵了一匹马,一前一后自巷子里走出。各自马上都挂了个包袱。走在前面的那个取了挂在马鞍上的斗笠往头上一戴,一边招呼后面的那个道:“阿绥快一起遮一遮!要不让人瞧了去,我们今日可走不脱了!”

后出来的那个依言取了斗笠戴上,先一步翻身上马,回身看了眼紧闭的侯府大门,随口问道:“折子交了?”

“自然,若是不交,璇儿怕是天涯海角都要抓我回去!”

“走罢。”

年节不上朝,只有一些要紧的折子被送进宫来。萧璇给曹太后请过安后就径直返回了御书房,她素日勤勉,纵使是难得闲适的年节,她也不曾懈怠。双十年华的她已褪去了几年前的青涩稚嫩,举手投足也已有了几分帝王不怒自威的气势,不止宫中,满朝文武也没几个再敢看清这位皇女的了。

“陛下。”

萧璇听到声音才放下了手中朱笔,坐直身子看向来人,抬手示意道:“柴卿起来罢。”

与女帝年纪相仿的英俊青年谢恩后起身,双手捧着一份奏折恭敬奉上道:“通政司收了封奏折不敢怠慢,沈大人命臣立刻送来请陛下过目。”

“卿直接呈上来便是。”

萧璇御书房内向来不留伺候笔墨的人,多数都是在外间伺候的,臣子要呈奏折要件都是得自己捧了上去。

柴鸿驰绕到御案一侧,隔了几步站定,双手捧了递过去,在皇帝接过后又补了一句道:“另外…巡街的人说,今日一早见荣亲王和贺将军乔装打扮从侯府旁的巷子里出来了,一路说笑着离开的,看方向应当是往北去的。”

萧璇翻开奏折的手一顿,然后立刻就明白了柴鸿驰要说的意思,不由叹了口气,问道:“听闻柴卿年少时,一直养在皇叔府上?”

“是。”

“那依你之见,朕是否还要派人去追?”

柴鸿驰淡淡说了一句:“陛下心中应已明白,王爷就是不愿陛下挽留,才会挂印封金离去。那一位原本也不是贪图权势的人……”

萧璇饶有兴致打量着面前的青年,那眼神直把柴鸿驰看得有些发毛,不由退了两步躬身道:“陛下,微臣告退。”

“柴卿且慢。”萧璇叫住慌忙要逃的青年,从手边堆积如山的奏折中翻了一份明黄封皮的折子,抬手递过去,示意柴鸿驰接了过去,“朕拟了个封赏皇叔的折子,柴卿帮着斟酌斟酌,明日早朝前递了来。”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