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

第42章(2 / 2)

姜二站着,不知打量了相宜多长时间。

良久,外头的动静都没了,显得分外的安静。这种安静像是无形的催促,姜二皱着眉头,点了一支烟,随着烟圈吐出两个字,“罢了。”

跟着姜二离开的还有外面看起来声势颇大的几辆轿车。

老魏过了些时候才重新走进来。他拄着一根拐,走路的样子有些蹒跚。年纪大了总是这样,手里拿着姜折留给相宜的家宅钥匙。

那钥匙都看起来很新,是新配的。姜折想要给她一个新的起点。

相宜看着递过来的钥匙,轻轻的摇了摇头,难忍的看着天花板。她不是想要拒绝姜折的东西,那是姜六小姐的遗愿。她只是......只是在想,她们为何没有能够一起迎接这个起点。

报纸上写出来的那些事儿,就真的非得姜折自己去做吗?

不能是别的人吗?

抱歉啊,她还是胆小又有私心,她还是会怨恨为什么......

老魏提醒她:“这是宅子的钥匙,您得拿着。”

“麻烦您,带我去一次。”

......

往后再有千万次,她都能自个儿找到那个家。

即便是那个家的主人不会再回来,她也会一直守着它。姜折还是将她看得透彻,既让她不舍得抛下这些随她而去,又让她只能这般一个人苦守着这个遗愿,一直到老,到死.....

那间宅子,老魏带她一起去了。

宅子很漂亮,院前有花草,院后有苏州河流过,点点都是让人艳羡的样子。她想都不曾想过的东西,忽然就出现在她的生命里,作为她的恋人最后的礼物。

老魏特意将跟她说,“宅子里过段时间就会有专人过来打理,您不用多花力气。”

看到相宜应下,老魏才离开。

她走上二楼,这宅子不是小洋房,还是传统中国的建筑习惯,很难让人不喜欢。二楼的过道不宽不窄,尽头的房间门上有个小小的挂牌,写着一个“主”字。

推门进去,是迎着河面拂来的一阵清风。窗帘被风吹气,纱质的东西飘浮起来是那么好看,像是能摸到的雾一样。

相宜笑了,笑着笑着,却又哭了。

“您瞧,我什么都不缺了。老魏很尽心,二爷也没有多加为难我,你可以...安心一些。”

“我知道您要做什么......姜小姐是个很厉害的人,您一直晓得自己要做什么。以至于没想过您自己。更没法子为了我多加停留。我听爹爹说起过一个故事,以身入局,就是把自己当做了棋子来用。我晓得,您也是。”

相宜揉了揉眼睛,这双眼睛好似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她不太能够看清楚人和物,像纱质的窗帘一样,蒙住了点什么。

“不妨事,往后还有我替您做。”

函文报不会断的,只要她许相宜还没有死。

乐器行的话,会是姜小姐给秦馆众人的一个栖身之所。

姜折的书信就放在梳妆台上,很醒目。相宜坐在梳妆台前,轻轻触摸那封信,似乎...似乎在抚摸姜折的手背。

她能想象到姜折写这封信的样子,眉眼敛着,指尖轻轻动,钢笔的痕迹留在信纸上。

展信应佳,也能落泪,这不是个定论。

相宜抹了泪,打开信封。

——相宜,应安好。

国门已开数十载,存亡之数不只苏镇。凡往前路,先国再家。

请务必安好。——

“好......”相宜应了她。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民国二十年,许相宜三十三岁。

距离遇到那位姜六小姐,已过去十几个年头。具体算起来,约是十七个年头。

南北的战事还在打。谁也没有想到这场仗会持续那么久,函文报成了南边很重要的报纸,也时常更换报纸的发刊地。裴婉与原先那位函文报的编辑凌木晗住在一起,得有好几年的时间了。

桑芊则是嫁了人,和家里人去到了西南。

这些年里很多的学校都从北边东边,搬到了战事没有那么紧张的西南地区。苏州镇里的熟人愈来愈少了。

秦馆的地界里,法兰西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部分留洋回来的中国人住在里面。国难当头,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早不止于片面,不管是什么方面,世界的也可以是民族的。

函文报社的地址隐秘,报社的地下也是个大空间,放置着两座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