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心想,现在家里木匠和花匠都有了,这才像一个完整的家庭。
"三大妈、解娣,别拘束,想吃什么自己夹。"
他热情招呼,来客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款待。
"哎!"
母女俩回应着,望着满桌佳肴,胃口大开。
饭后,李国庆先行离开,驾车前往恭王府,又步行一段路,来到勤工俭学社的办公室。
"社长,您来了。"
"嗯,小吴,有什么事?电话里说不清楚。"
李国庆心想,电话费太贵了,有重要的事情还是当面沟通好。
吴勤勤拿着一叠报纸进来,说道:“社长,文学社有个叫陆远的,总是盗用我们勤工社的稿子。”
“这事儿真能发生?都是文化人,脸都不要了吗?小吴,你确定没弄错?文学社的人难道这么没道德?”
李国庆并非不相信,只是觉得难以置信。
现在的文人是很看重脸面的。
“社长,您看看这两份稿子。
这份是我们报社的,里面描写的是现代背景,比如这段提到买自行车。
再看这份文学社的,同样的内容,陆远改成了古代背景,把买自行车改成买马。
如果只是借鉴也就算了,但剧情和内容都一样,这明显是抄袭,读过的人一看就知道。
这也是读者写信向我们报社反映的情况。”
“而且,您看这两份报纸,他完全照搬过来,显然是个惯犯,专门盯着我们的稿子抄。”
吴勤勤义愤填膺地说,这不是侵占勤工社的劳动成果吗?
李国庆皱眉看完两份稿件,摇头道:“这是换皮式抄袭,手法很巧妙。
行,这事我知道了,他叫陆远是吧,这事我来处理。”
等吴勤勤离开后,他也顾不上电话费,立刻联系了几个人。
让他们带上高中学校的红袖章,上门把人带走,公开批斗,最后流放到下面的农场劳动改造……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处理完后,李国庆便去见了老舍,明示暗示让他继续写作,没有灵感也没关系,可以用他作为原型。
“老爷子,黑暗总会过去,黎明总会到来,您只管写,到时候一定会有出版的机会。”
李国庆说完几句场面话就离开了,他也有自己的尊严!
他先去了办公室,检查勤工社的情况,发现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学校甚至暂停了课程。
大学里还算好,还有一些学生尚未毕业。
等六九年复课之后就会好转,所有的苦难终将过去,应当时刻心怀希望。
傍晚时分,他随便找了些吃的,然后开车前往作协附近的文学社。
突然间,他想起了冯化成,文学社里或许有这样一个人物,说不定还能遇见《人世间》里的角色,只是地点有些偏远。
“晓光,你觉得冯化成是个怎样的人?我想……”
周蓉突然愣住,看见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人下了车,身穿洁白的衬衫,微微卷起的袖口露出一块手表。
那男子下车后抬头看了看文学社的招牌,只是侧脸便完全符合周蓉心中对冯化成的所有想象,甚至更胜一筹。
“咦!”
李国庆的余光注意到有人在看他,稍微转头便见一个梳着辫子、背着斜挎包的女孩站在那里。
身旁还有一个大男孩,怎么看怎么觉得熟悉。
天哪,这不是《人世间》里的周蓉和蔡晓光吗?
他之前没少听人提起蔡晓光这个姐夫哥,跟傻柱差不多。
蔡晓光陪伴女神走过了很多路,从带她去串联,到看着她和别人私奔、结婚、生子、离婚……最后还是选择了原谅,并且接手了这段感情。
在这过程中,这位姐夫哥还帮助了女神的弟弟和家人。
最特别的是,蔡晓光是高干子弟,而冯化成早已结婚,是个落魄诗人,很快就被打压的那种,能输给女神也确实是咎由自取。
“你好,你是冯化成吗?”
周蓉心情激动,眼前的男子充满知识分子的气质,面容俊朗,身形挺拔,目光相遇时仿佛书中描述的缘分降临。
“抱歉,我不是冯化成。”
李国庆看着周蓉,她年纪轻轻便敢于千里奔赴,这种行为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哦,那你也是文学社的吗?我叫周蓉,这是我的同学蔡晓光,我们来自吉春。”
周蓉走近几步,目光不舍得移开。
蔡晓光站在一旁,既欣慰又遗憾,一个冯化成就够头疼了,现在又冒出一个。
“抱歉,我是勤工俭学社的,我叫李国庆。”
李国庆微微低头,打量着个子不高、还未完全长开的周蓉,有种置身戏中的感觉。
周蓉的到来似乎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情,大约就在明年底。
“你好!”
周蓉不知如何开口,只能以问候表示礼貌。
“你们好!”
李国庆点头回应,“一起进去吧,我对这里很熟悉。”
“好的!”
周蓉招呼蔡晓光跟随,他们昨天就到了,不过参加的是不同的活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片刻后,三人来到一间大教室,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李国庆只是想参与一下,维持点存在感,毕竟他还挂着北大才子的名号呢。
“周蓉、蔡晓光,你们不远千里从吉春赶来,就为了参加文学社的活动,不觉得浪费时间吗?”
学校停课了,我们在家也没闲着,跟同学一起出去走走看看。”
周蓉有自己的小圈子,即使不上课,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那很好啊!”
李国庆只是随意一问,此刻他还有些恍惚,周蓉应该是来京城串联认识冯化成的吧。
“李国庆,你也喜欢文学吗?”
周蓉坐在旁边的座位上,人还没到齐,活动还没开始,便主动聊起天来。
敢于来京城的人,绝非性格内向者。
“很喜欢,不过我没这方面的天赋,写不了诗。”
李国庆摇摇头,现代诗只要有心就能写,不必拘泥于形式,但要写出彩却不容易,所以他不愿献丑。
早知道该叫上东旭兄,那才是真正的才华。
“哦,那你……”
周蓉问了不少问题,都在打探情况,同时也在分享自己的经历。
蔡晓光一直安静地坐在一旁,除非被问话否则不开口。
李国庆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广交朋友嘛,要真诚待人。
“哎呀,李国庆,你都三十六了?真看不出,我还以为你才二十七八呢。”
周蓉很惊讶,这人看起来好年轻。
李国庆摸了摸鼻子,岁月不饶人,看起来都快奔四了,留了点胡渣可能让人觉得更成熟,但这让他办事不靠谱。
现在正是流行留胡须的时代,尤其是过了三十岁后。
“我都有四个孩子了,结婚后才去读的大学……”
李国庆正说着,忽然看见冯化成进来了,这个人他之前见过。
除了年龄相当,仅比他大一岁外,其他方面两人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冯化成仍在争取加入作协,而他的朋友圈里曾有作协的大人物老舍。
未来老舍若有所成就,他在文化圈的地位必然水涨船高。
“周蓉,那位就是你要找的冯化成,那个戴眼镜的。”
“是他啊!”
周蓉一眼认出了他,又看了看身边的李国庆,同样是三十多岁、已婚人士,但这差距也太大了。
“李社长,我一直在找你,现在终于见到你了。”
一位中年男子走近,他是文学社的社长。
“我只是随便转转。”
李国庆站起来握手寒暄几句,待对方离开后,低声说道:“周蓉,蔡晓光,我有点事需要处理。
这是我家的电话,若在京都遇到麻烦,随时可以联系我。”
“谢谢!”
“多谢!”
二人望着李国庆走向前台,文学社的诗歌活动随即开始。
“下面有请本次诗歌活动的特邀嘉宾——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着名词曲作家、勤工俭学社社长李国庆同志!”
介绍到李国庆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毕竟这里有他的社团成员。
李国庆被众人簇拥着,不过还没等活动结束,他就离开了,周末回家陪女儿不是更好吗?
“周蓉,你不正是为了见冯化成来的吗?”
蔡晓光忍不住问道,因为活动即将结束。
“不是已经见过面了吗?”
周蓉望向窗外,心里想着李国庆虽然不会作诗,却擅长谱曲。
在蔡晓光看来,周蓉似乎有些变化。
回到旅馆后,她将搜集的报纸赠予了打扫卫生的大妈。
随后,大家开始热烈地打听李国庆的近况,那种感觉就像是追逐明星一样。
……
阎埠贵一家回到四合院后,对李国庆的事情只字不提。
一是事先已有所约定……这件事太好了,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整个院子的人都会去巴结,谁能比得过谁呢?
……
时间飞逝,转眼几个月过去了。
李国庆收到了周蓉寄来的信,是蔡晓光通过电话联系到他的家庭住址并询问得知的。
李国庆认真回了几封信,算是交了个网友,打算先见面再聊天。
……
冬去春来,一转眼到了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底。
秦淮茹再次怀孕了!
李国庆反复考虑后认为,陈雪茹再生孩子风险很大,但他还是没能抵挡住她的软磨硬泡。
于是,他安排了双胞胎计划,除了陈雪茹,丁秋楠那边也控制不住了。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是非常必要的……”
广播里传出了最高指示,一场大规模的运动开始了,数千万知识青年的命运将被重新塑造。
喜欢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