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关响送朝阳上学去了,秦京茹留在家带小宝乐乐。
李国庆和秦淮茹一同出门,前往轧钢厂,到门口时发现门卫又换了人。
猛然间回想起来,他当工人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淮茹,我去办公楼了,中午不用等我吃饭。”
“嗯,路上小心。”
秦淮茹叹了口气,她在工厂已经工作十年了,早就习惯了周日也要上班的日子。
“早上好,秦姐!”
梁拉娣刚到车间门口,也骑着自行车赶来,上下班都很方便。
“早上好,梁拉娣!”
两人一同进入车间,各自负责不同的岗位。
过了一会儿,陈碧华也到了,工人们陆续到位,铃声响起后,大家开始各忙各的,按时计薪而非按件计酬。
刘海中带着儿子刘光齐和刘光天一起工作,一家三代都是工人,这也算是一段美谈。
……
“笃笃!”
“杨厂长,您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李国庆来到厂长办公室,心想老杨也不久于其位了,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改革浪潮来临,连毕主任也要退居二线。
“李国庆,快请坐,现在要见你一面真不容易啊!”
杨厂长笑眯眯地打开柜子,拿出一条珍藏的香烟,作为敲门礼。
“厂长,您太客气了!”
李国庆接过香烟,一直拿着,但他心里明白,厂长肯定有事情要说。
“是这样,你不是大三学生吗?毕主任的意思是你大四时来厂里实习,不用再通过分配。
你觉得怎么样?”
杨厂长既是在传达上级指示,也希望李国庆回来继续进行技术革新,艰难时期已过,厂里需要新的活力,专注于提升产量和效益。
“厂长,这件事恐怕不行,您先听听我的想法。”
李国庆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我的档案在北大,但人事关系挂在北京水泵厂,那边还在继续计算我的工龄。”
这种情况很常见。
建国前加入队伍的话,从入队开始就会算工龄。
...
他是由单位推荐读高中、考大学的,在此期间自然要延续工龄。
杨厂长点头道:“这事我知道,毕主任也知道,不过轧钢厂才是你的归属地。”
“厂长,水泵厂规模也不小,而且我对那里比较熟悉,大四会过去做实习副厂长。”
“如果毕业后有机会,我会申请调回轧钢厂,这是我现在的打算。”
他直接把这件事说出来,看看毕主任如何回应。
杨厂长连忙说:“李国庆,这是好事,我欢迎你回来合作。”
“那没问题,不出意外的话,后年秋冬我会回到厂里。”
随后,李国庆询问了厂里的现状,没有大的问题,几位副厂长里只有聂副厂长有后台。
聊完后,他准备离开,没想到在楼梯间遇到了于海棠。
“李哥哥,你怎么在这里?”
于海棠满脸疑惑,这里是轧钢厂,李哥哥应该在北大读书才对。
“杨厂长找我有点事,刚谈完出来。
海棠,你在这边工作怎么样?一切还顺利吗?”
李国庆掏出香烟,他不是轧钢厂的员工,难道厂长就不能反向送礼?
“挺好的,李哥哥,要不要去看看我的工作地点?”
于海棠发出邀请,好不容易遇见,她想聊聊,还想提起姐姐的事。
“好,一起去看看。”
李国庆今天只是到学校转一圈,所以时间充裕。
“李大哥,这边走。”
于海棠领路来到楼下广播室,房间简陋,只有两张桌子,放着两个话筒。
厂里原本有个广播员,年纪大了,于是需要招一名新的实习生。
广播员共分十级,转正后就是十级工,月薪二十七块五。
实习期三年的工资分别是十七、十九和二十一块,大厂会有两块钱的岗位补贴。
此刻广播室没人,正是谈话的好时机。
“那个,广播关了吗?”
李国庆提醒道,以免在通讯靠喊的年代被全场直播。
“早就关了,设备都没开,今天没广播任务。”
于海棠请李国庆坐下,接着说道:“李大哥,我姐姐想换个工作,不想在旅馆干了。”
“换工作?我记得我上次听说她是在前年上的班,不是挺好的吗?”
李国庆觉得这事棘手,没工作时换岗容易,有了工作后反而麻烦,最难的是换单位。
“有什么好!我姐刚开始是洗被单,后来不洗了又改拖地,从早忙到晚,还轮夜班,她早就想让你帮忙,但一直不好意思开口。”
于海棠觉得自己的工作轻松,在办公室待着,一天很快过去,实习期也不忙。
“这事不好办!你姐姐要是换工作,得先辞职,把人事关系和档案调回人事局。
然后街道安排新工作,最后经过人事局和劳动局盖章,才能正式上岗。”
除非有新单位直接向旅馆调配人员,由单位处理人事关系会更简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国庆说起话来条理分明,毕竟他曾是街道干部,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
“李哥,您看这事能解决吗?”
于海棠只知道这一个有能力帮忙的哥哥,其他人都帮不上忙。
“办法肯定是有,不过我刚说过,这事不太好办。”
李国庆摇头,之前帮于海棠弄到培训名额,其实算是顺手帮忙,凭她的情况,本来就能入选。
事后他收了个红包,这和收院里两位老人的红包一样,他不安排,别人也能找到工作。
但于莉的情况不一样,需要真正麻烦别人。
“哎呀,这么难啊!”
于海棠靠着办公桌思索片刻后说:“难的话就算了,让姐姐再坚持一下,其他人也是这样过来的。”
“嗯,不说这个了,你上班怎么样?生活费够吗?”
李国庆并不想特别关照于莉,不然两年前在旅馆见到她时就应该出手了,谁又没吃过苦呢?
想当年……算了,不提那段做车间工人的日子了。
“还可以吧,我想攒钱买自行车,爸爸也想买一辆,他的钱攒够了,但工业券不够。”
于海棠上班的地方离得不算太远,走路还算方便。
“工业券我这儿有,你需要多少?正好带着,我家有三辆自行车,最近还打算给小舅子也买一辆。”
李国庆说着就掏出一叠工业券,以前是每二十元发一张券,但后来因为京城的二级工太多,工资卡在三十八块六毛。
于是改成了每三十八元两张券,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哎呀,李哥,你咋有这么多工业券?”
于海棠一个月的工资,连一张都买不起,她只有十七块,另外两块津贴不算。
“这个啊!”李国庆心想,自己现在水泵厂是十六级副处,和科长同级,月薪一百一十块零五毛。
他虽然在读书,拿的是津贴,但福利待遇一样不少,工业券等照常发放,每月能领六张,两张就够买辆自行车。
再升一级,他就能当小厂厂长或大厂副厂长,而不是现在水泵机修分厂的职位。
十三年工龄,加上大学两年,就是十五年,足够了。
“拿着吧,别的别多问。”
李国庆想了想,给了于海棠十二张工业券,正好够买辆自行车。
“谢谢李哥。”
于海棠看他还有几十张券,简直难以置信。
“那我走了,有空再聊。”
李国庆看看表,转身离开,以后机会多的是。
“李哥,我送送你。”
于海棠送他到楼梯口时,刚好遇到师傅回来,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再过两年就退休了。
“李师傅,您来厂里啦。”
中年妇女认得这个人,以前常念表彰他的广播稿,她在厂里时间长,广播员岗位又特殊,听了不少事。
其中一条就是,李国庆毕业后可能会回厂当领导,那时她可能已经退休。
不过退休后还能领退休金,巴结上领导,说不定办事容易些。
"你好!我和杨厂长谈了些事情,顺便来看看广播站。
海棠是你同学的同学,也算是熟人吧。"
李国庆简单解释后便离开了。
这时,于海棠好奇地问道:"师傅,我李哥不是已经不在厂里了吗?怎么还跟厂长这么熟呢?"
"傻丫头,当然熟了。
李师傅过两年可能回厂当领导,我听说至少会从科长开始做起。"
中年妇女是过来人,临近退休时收了个徒弟,真心教导,也不介意多指点几句。
"啊,我李哥要回轧钢厂当领导了?"
于海棠惊讶不已,万万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
"这事基本没问题,听说是冶金部的一位大领导说了话,说不定将来李师傅能当厂长呢。"
中年妇女非常看好李国庆,他是个有能力的人,又跟杨厂长关系不错,等老厂长退休,自然会有新人接替。
"真的能当厂长啊!"
于海棠眼睛一亮,把这话记在心里。
李国庆经过车间时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不进去。
进去的话肯定会有麻烦,要是碰到秦淮茹和梁拉娣一起,场面就有些尴尬了。
还是等到两年后,他东山再起,成为新的李副厂长?
他一时分神,自行车也没停下,等反应过来时,差点撞到一位姑娘。
幸亏他以前练过功夫,身手敏捷,才勉强避开。
"姑娘,你没事吧……"
李国庆突然愣住,眼前的姑娘竟然是娄晓娥,怎么会在这里出现?
“姑娘,你没事吧!”
回过神来,李国庆赶紧询问,尽管他确信并未碰到娄晓娥。
“我见过你。”
娄晓娥认真地注视着眼前这个人。
“什么时候见过我?”
李国庆想了想,上次见到娄晓娥,是在他早年于厂里代领工资时,在厂门口看到坐在小汽车里的她。
喜欢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