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

第319章 宿舍(1 / 1)

能留存于私人手中的,大多是住宅或唯一住房。

或者是分配给无房户的房屋,则完全没有问题。

“搬到四合院倒是个不错的主意,片爷离开时留下了备用钥匙,到时候你可以直接去院子里找我,这样就不会太显眼了。”

陈雪茹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因为她知道几年后男人会搬过来,而且孩子将来上大学也能方便探望,因此应该敞开大门迎接。

“这是个好想法,奶奶和丁妈年纪都不小了,在楼房生活确实不便,四合院更合适。

这相当于一个大平层,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活动空间充足,居住也很舒适。”

李国庆提议此事有其深思熟虑,并非一时兴起。

李国庆打算尽快安排人收拾出一个院子,方便开学前入住。

陈雪茹对此非常重视,这件事关系到未来的重要问题。

李国庆在居委会停留了一会儿便离开了,毕竟这里是办事的地方,不宜久留。

出去后,他仍在思考安全屋的事情,陈雪茹所在的楼房太过显眼,目前无法使用。

最后,他还是去找了王启年,查询前门街道辖区内的空置公房。

“李国庆,你不是不缺房子吗?为什么还要找住处?”

王启年手里夹着烟,感到有些意外,三进的大院还不够你住?

“我是替别人找的,小酒馆的赵雅丽家,他们有八个孩子,十口人,实在住不下了。”

李国庆编了个借口,随即认真查看档案记录,发现确实有空房,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腾退的情况较少。

“他们家确实困难,这里有一个刚收回的两进院子,虽然大了些。

他们最多只能租前院的倒座房,后院不行。

不过可以把通道封掉,在后院单独开个小门,再出租一部分。”

这些年王启年也没闲着,他自己折腾出一个独门小院居住,同时也在负责公租房的管理工作。

“大一点没关系,多余的房间可以当员工宿舍。

这样,我让赵雅丽以小酒馆的名义租下来,再转租给他们家,他们需要几间就租几间,剩下的部分另行安排,租金不会少。”

李国庆看中的是那后院,单独隔开后,可当作安全屋。

“没问题,这个院子我先登记,帮你留着,你让赵雅丽随时可以办理手续。”

王启年觉得这只是小事一桩,公房租给谁区别不大,反正都是自己的资源。

“行!启年兄,这是个小红包,你妈六十大寿,我提前随份子了。”

李国庆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递了过去。

王启年有些疑惑,是不是自己漏掉了什么事?但能收礼总是好事。

“太好了!好兄弟一辈子。”

“好兄弟!先把钥匙给我,我去帮人看看房子再说。”

……

李国庆离开街道办后直奔那个院子,确实可行。

随后他赶往小酒馆,到柜台找到赵雅丽低声说道:

“雅丽,刚才我从街道过来,你家人口多,确实有困难。

我给你找了个院子,前院倒座有五间房、一个库房和门房,整理一下,能当七间房用……”

“天啊!这么多房间,让我住我都租不起啊……”

赵雅丽十分欣喜,家里确实困难,一家十四口人,老人生活不易。

好处是八个孩子没交过学费,仍是贫困户。

“谁说让你住了?是小酒馆租下这个院子,再分租给你。

你只用住前院五间房,每月租金十二块五。

你可以把你家那间房、你父母的房间还有公婆的屋子租出去,这样每月只需出五块钱,就能住七间房加一个小院子。

后院会用墙隔开,做库房和单身宿舍,租给丝绸店那边,每月租金二十二块五。

为了方便算账,所有租金由你交给小酒馆,我会让大食堂的人定期给你发钱,一年一结。”

李国庆心想,虽然贵了些,但胜在安全。

后院九间房肯定住不下,前院还能挡一挡,别人不容易发现。

李经理,您看我要怎么感谢您才好?您这次真是帮了我家的大忙了。

赵雅丽本身就是个会计,懂得算账。

五块钱就能租下独门小院,这样的好事哪里找?

“别声张,这事传出去不太好。

你过会儿去街道办找王启年签合同,明天我会让秦光军给您送钱过来,您直接入账就行。”

“明白了!”

赵雅丽当然不会说出去,但早晚别人也会知道,这没什么。

到时候就说这是替丝绸店代租的,她只是分租而已。

半个月后,李国庆顺利拿到了后院的钥匙。

虽然还有一些小问题,但安全屋嘛,能用一天是一天。

没人会来查,真要查,这院子名义上是小酒馆的,赵雅丽带着她的八个儿子和四个老人租下的。

即便特殊时期来临,别人敲门问起,听说有八个儿子,也会礼貌地道歉离开。

解决了这件事,学生们也放了假,漫长的暑假开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少学生都宅在家里,盼着尽快熬过去。

李国庆却过得很充实,每周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周一去三进大院见小妾陈雪茹;

周二中午去看女儿,跟梁拉娣聊聊天;

周三在家休息,带儿子;

周四去安全屋,跟丁秋楠交流学习心得;

周五闲着没事就下棋、钓鱼,小酌一杯;

周六忙着勤工俭学,接待分社代表;

周日与大老婆秦淮茹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样一周下来,感觉忙碌又充实,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间,开学的日子到了,他又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准备好了被套等生活用品。

要过集体生活,但并不打算住在学校,只是想占个床位,毕竟免费。

开学的日子终于到了,清晨,李国庆推着他的新车——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桶,后座斜挂着一个盆,上面绑着凉席和装满棉絮的大包袱,准备去北大报到。

“国庆,要不我请个假送你去?你连铺床都不会。”秦淮茹一脸担忧,虽然只是一晚上,但她还是很不放心。

李国庆思索片刻说道:“淮茹,你开玩笑呢,你肚子那么大,怎么去?”

他习惯了被照顾的生活,无论在哪里都离不开人,可惜媳妇不能同行。

秦淮茹急忙提议:“让京茹陪你去吧,她先送你到学校,晚些再去报名。”

“这也行!”李国庆心里想着,大户人家读书都有书童,他带着小姨子一起去打扫卫生,没什么问题。

“哎,京茹,快来,别洗碗了,跟你姐夫一起去学校。”秦淮茹招呼妹妹过来。

“好嘞!”秦京茹早就想去看看大学的模样,尤其是北大,这是她从未有过的经历。

这时,二大妈也走过来恭喜道:“李国庆,你可是咱院子第一个大学生啊,真是光宗耀祖!”

“我开了个头,以后院子里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我对小红星很有信心。”李国庆直言不讳,他对红星的能力充满期待。

“那是自然,我家红星将来也要考大学。”许大茂笑呵呵地附和道。

“大茂,找个时间咱们院里放场电影庆祝一下。”

李国庆直接开口了,虽然不便办酒席,但热闹不能少,他考上大学,全院都该跟着高兴。

“好嘞,就定在国庆节吧!”

许大茂虽觉有些麻烦,但心里挺欢喜。

“就这么定了,我得赶紧去学校了,回头聊。”

李国庆带着秦京茹离开,两人换乘两辆自行车,他还是更喜欢之前的那辆,念旧得很。

“姐夫,今晚回来吗?”

秦京茹骑着新买的车,车后挂满行李,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当然回来啦,才十二公里,很快的。”

以他的速度,不用多久就能回来,不过天天往返确实吃不消,到学校后先成立勤工俭学社总部,顺便合理逃课。

“嗯。”

秦京茹不再多问,只要能回来就好。

李国庆提前规划了路线,带秦京茹抄小路,省了不少时间,即便中午还逛了会儿,到学校门口时也才九点。

望着北大的校门,他忽然想起一个人,也是因为小时候常吃粗粮的厉害角色。

就像《合伙人》里的成东青,虽然后来转去做东方玉米生意,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李国庆打算投资这个寒门学子,吸纳进勤工俭学社。

还有个小时候吃红薯吃得够呛的牛人,大强子,没上过北大,但将来也会加入勤工俭学社。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他让关响多吃粗粮,这是关爱!

他是位好父亲,对孩子寄予厚望,是最质朴、最深沉的父爱。

“姐夫,能进学校了吗?”

秦京茹轻声问了一句,他们在门口已经等了好一会儿,周围已经有人开始指指点点了。

“哦,先进去吧!”

李国庆回过神来,随后迈步前行。

到了学校,先办理入学手续,门口有举着文学系牌子的工作人员。

接下来是分宿舍、分班,各种手续一路畅通,不仅不用交钱,还能领到补助金,越贫困的学生补助越多。

“姐夫,等等我。”

秦京茹背着大包,一手提着水桶,匆匆跟上。

“哦,我走慢点。”

李国庆手里拿着一卷凉席,正忙着找路,确实有些费劲。

绕了几圈,终于找到了宿舍楼,条件自然谈不上好。

到了二楼走廊,按照门牌号找到宿舍,推开门一看,他应该是最后一个到的。

这是一个八人间,上下铺各四张,中间有一张桌子,还有一个窗户。

“你是李国庆吧?我们宿舍就差你了。”

一个高大的男生迎了上来,宿舍一共八个人,只有李国庆是从京城来的,其他七个人早就到了。

喜欢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