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百花仙花朝迎生辰潇湘子长街遇石秀(1 / 1)

却说那女巨人正在蛊惑智深:“有些山寨好汉要杀光身边女人才能落草,你为什么不学他们呢?身为男人,只需忽视女人便可,你看她深闺弱质,除了胸部长得挺翘以外没几两丰肉,先天体弱,不好生产,连为你留后的价值也没有,不过徒增麻烦,枉添苦恼罢了。不如干脆结果她,免得日后思念,否则,好好的爷们儿也叫她给带坏了。”咧出两排挨并箱盒似的巨牙,又嘻嘻地笑:“你说,是也不是?”

智深问道:“此系何处?”那仙姑道:“吾乃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此处名为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其间许多夜叉魔鬼,专爱趁人之危,在人心动摇之时出现,钻入心魔,教其堕落。又有许多作恶蝇虫,见不得香花美玉,闻香便扑,想是冲你摘的那朵木芙蓉来的。”智深点头:“原来如此。那变幻成他人的魔鬼又是何物?”警幻又道:“那是此间一个惯会谎骗的伥鬼,这迷津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那伥鬼假作推舟,其实没有渡人的本事,一旦诓上舟来,那些耗子和毒蛇便会消失,教无辜人坠下万丈深海,永不超生。也是天佑星君,才未酿成惨剧。”智深道:“哪里来的天佑,洒家早怀疑她,是俺自救,少来乱抢功劳。”晴雯偷笑。警幻又道:“此舟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遇有缘者渡之。绛珠妹子原是绛珠仙草,系草木之人,命中带木,乃木居士也,只有她能抵御这无边魔境,度过这万丈深渊;吾妹晴雯前番也下凡渡劫一遭,薄命多舛,最终被挫骨扬灰,因此在这幻境内做个灰侍者,辅佐绛珠。非绛珠仙子,不可渡魔。先前她在时,这迷津还管得,如今只剩晴雯一个撑篙者,伥鬼们才逐渐嚣张起来。有伤星君,望星君体谅。”

智深道:“只今朝堂粉饰太平,耽于安乐,后头却藏着昏庸奸邪,就比这太虚幻境看似美好,干净无尘,其实后头藏着个鬼窝。天上尚且如此,便不说地下了,可见到哪里都一样,伥鬼,心魔,都与天地同在,永不消失。仙境也没甚么值得向往的。”说罢,大笑离去,再不回头。

林黛玉因今日不太寒冷,且景色明丽,便带了个绣墩,拿着钓竿到这里钓鱼。那智深唤了一声,黛玉正专心致志地盯着溪水,被他唬了一跳,争些没握稳钓竿,引得镜光波动。

指甲薄亮亮的,形状纤雅,线条流畅,长短合度,尖圆得中,上面竖列着好似贝壳表面的细纹,点缀有珍珠色泽的反光,看上去简直就像是一个温暖干净的人类。智深出一回神,才说道:“好看。”

两人一起钓鱼,闲聊说笑,听寺内钟声,观桃林景色,悠悠然过了一天。

黛玉起先不肯,只道:哪有闺阁淑女去街上抛头露面的,传出去岂不笑话他们林家没有家教,岂不辱没了她的名声。

黛玉登时心里生愧,把脸羞得更红了。思忖后,答道:“只怕他人要笑话。”孙二娘招手道:“哪个他人?我的妹耶,连大哥都要想办法哄你,你背后还有林教头在呢,教头每个月都书信一封,问你在二龙山的情况,谁敢怠慢!”黛玉微笑道:“那世人呢?”张青也笑了:“难道只许山下的是世人,山上的就不是世人?”孙二娘道:就是这个道理。谁上山不是图个一世快活?依赖别人的规则,既不像自己,也不像别人,那何必上山?咱们只管玩得开心就够了,去想别的作甚。

只见武松自那边现身,让孙二娘夫妇招手唤来,问道:“快出个主意,恁么让妹妹下山去,既安全又尽心?”武松道:“武二愿护哥哥嫂嫂周全,只是脸上挂着金印,怕给山寨添麻烦,实在遗憾。”孙二娘笑道:“我们两个又不柔弱,有甚么好护的。”武松笑而不语。

守寨的喽啰见孙二娘夫妇带着人走了,忙叫人上宝珠寺给头领们说。鲁智深完全没意见,独杨志皱眉道:“人都跑得不见影了,你这才来,有个屁用!却不早说!”武松把前番的事备说了。杨志沉默半晌,说道:“既是恁地说时,只要她玩得开心便好。”

山,哪里请人去迁就我呢?大家都是洒脱为上的人,有酒肉就吃,独我吃燕窝粥,肯定被嫌多事了。倘若日后都说林家人花样多,岂不连累了叔叔?”又笑道:“虽说如此,同大家吃,倒比人参燕窝更好,吃十年人参也走不了一回山。”

却说这花神节,乃百花仙子的生日,逢此佳节,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于花枝上,谓之赏红,城中妇女亦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也有剪采飞白牧丹花灯,并荷花芙蓉异样灯火。有诗为证: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当下林黛玉叁人延街看了一回,迤逦投南看花。走不过五七十步,前面一伙人围住一处热闹,又有喝采声响起。入内看时,只见一条大汉正动手打人,把几个簪花的汉子都攧翻在地。后头帮闲的人见了,上来动手,那大汉一拳一个,毫不歇手。

那些人见不是势头,扒将起来,一溜烟逃了。那妇女上前叉手拜谢,大汉谦让几句,也不告知姓名,径直离去。张青夫妇都道:“岂能错过这等壮士?”便随在大汉身后。黛玉只关心那妇人是否安全离去,目送她背影走远了,才发现张青夫妇已走在前面,只得跟上去。

那汉几番客气道谢,询问姓名。张青道:“小人张叁,在本地做些买卖,这位是小人浑家,姓孙,这位是小人的弟妹,见今日良辰,便来游玩赏花,不想得遇壮士。”

大汉看在肚里,早猜到这叁人的关系,不表露于面,微笑道:“小人姓石名秀,金陵人氏,随叔父来此贩羊马卖,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但要去相助,人都唤小弟作拚命叁郎。”

“哦……”石秀拉长尾音,若有所思,“原来如此。贾府在金陵确实人尽皆知。”

黛玉听了,心生好奇,这才把正眼去瞧他,欲知是否真与武松相似。那石秀也把眼神转来,四目相撞,两人对视。

身似山中猛虎,性如火上浇油。心雄胆大有机谋,到处逢人搭救。

石秀道:“多谢哥哥嫂嫂厚爱,小人只会使些枪棒,别无甚本事,况且叔父身体每况日下,小人责任在肩,如何能不经叔父准许,弃他而去?再好的安身之处,也不敢奢望。”张青二人听了,便不再提。四人饮酒叙说。

四人在席间备说江南,黛玉叹道:“确实有些想念苏州了,改天回去看上一眼也好。”石秀却把眉头皱起,心下思量片刻,说道:“姑娘对小人有恩,小人不敢相瞒。如今江南面目全非,还是不回的好。”黛玉问道:“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