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吹来的风

第52章 村聚议科兴 资难未阻情 齐心寻策进 途阔耀乡荣(1 / 1)

会议室里,灯光昏黄,恰似老屋里那盏永不熄灭的油灯,柔和的光晕洒在众人身上,映照着一张张被岁月刻下痕迹却又满含坚毅的面庞。众人围坐,热烈地讨论着,气氛犹如村里过年时大家聚在一起唠家常,只不过,今天谈论的都是关乎这片黄土地未来发展的大事。

“我说,[我] 兄弟说得在理,这科技啊,就像是咱庄稼地里的新式农具,得赶紧用起来。” 技术部的李工率先发言,他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言语间透着庄稼人的干练与急切。他边说边指向窗外连绵的山峦,比划着说道:“咱就说那山尖尖上、沟沟坎坎里,要是安上些灵敏的感应器,那可就神了!就像咱村里看家护院的老狗,耳朵灵得很,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汪汪’叫起来,提前给大伙报信,咱们心里也有底,能提前防备。”

市场部的小张姑娘,心思细腻,一直静静地听着大家发言,此刻她接过话茬,眼中满是温柔:“李工说得是,不过说到底,安全还得靠大家心里那根弦绷紧。咱村里现在越来越多城里人来游玩,咱们得好好跟他们讲讲,教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就像教自家孩子学游泳,得一步一步来,让他们心里有数,不慌不乱。我之前碰到个游客,在河边玩水,差点滑倒,幸好我及时提醒了。咱们得多搞些这样的安全宣讲,让大家都能开开心心来,平平安安回。”

安全主管王队,向来雷厉风行,一听这话,“啪” 地一拍桌子,声音如同过年时的鞭炮般响亮,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对!咱们还得有个应急方案,就像咱村头那口大钟,一敲就响,一响就行动。真要是出了什么事,咱们得像救火队一样,迅速冲上去,把人从危险中救出来,一个都不能少!” 他说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站起身来,双手握拳,那架势仿佛已经置身于抢险救援的现场,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决心。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话匣子一打开,就如同夏日傍晚的蝉鸣,此起彼伏,话语中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好日子的期盼。我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心中暖意融融,如同冬日里晒太阳一般舒坦。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的带着田间劳作后的黝黑,有的挂着为村里事务操心的疲惫,但无一例外,都透着坚毅与温柔。我心里明白,此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大道上,这条路,是用我们庄稼人的汗水浇灌的,用科技的种子播种的,更是用大家心中那份炽热的爱铺就的。

正想着,技术队的领头雁,黎明大哥,眼中光芒闪烁,比夏夜的萤火虫还要明亮,一看就知道他心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他转过身来,对着我,话语如同唱山歌般响亮而有力:“[我] 大哥,您的话,比田埂上的风还清爽,直接吹进了咱心坎里。这科技啊,简直就是咱庄稼人的好帮手,就像那犁田的铁牛,省力又高效。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有了它,就像摘自家树上的果子一样容易。”

黎明大哥越说越激动,大步走到会议室前方,拿起桌上的一个小型农业监测仪,像展示宝贝似的举起来:“您瞧瞧,就说这玩意儿,以前咱种地,全凭经验,什么时候浇水、施肥,心里没个准数。现在呢,有了它,土壤的湿度、肥力一目了然,就像有个专家在地里随时指导咱。这科技啊,就是让咱从‘睁眼瞎’变成了‘明白人’。”

“再往前几年,咱村里遇上病虫害,那真是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庄稼遭殃。可如今不一样了,无人机一飞上天,撒药均匀又高效,害虫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说到这儿,黎明大哥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笑容里既有对过去艰辛的感慨,也有对如今科技助力的欣慰。

“还有啊,咱农产品的销售,以前就靠贩子来收,价格被压得很低。现在有了电商平台,咱自己就能把东西卖出去,价格还翻了番。我家那口子,前阵子在网上卖自家晒的干豆角、腌咸菜,没几天就被抢购一空,可把她乐坏了。” 一旁的张婶也忍不住插话,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

我频频点头,心中感慨万千:“大家说得都对,这科技的力量,咱们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但咱们也不能光依赖,还得学,得琢磨怎么把它运用到咱农村的各个角落,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是啊,[我] 大哥。” 村里的年轻小伙阿强接过话茬,“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智能灌溉系统,要是能成功,以后咱浇水都不用人守着,手机上一点,水就自动喷灌,又省水又省力。我还想着,能不能搞个农产品溯源系统,让城里人吃得放心,咱卖得也安心。”

众人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热烈。这时,一直默默记录的村支书开口了:“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这科技之路,咱们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接下来,咱们得规划规划,先把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再看看怎么引进合适的技术。咱村的未来,就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看着大家干劲十足的模样,脑海中浮现出未来村子的美好景象:田地里,智能化农机有序作业;村庄里,游客们穿梭其中,体验着乡村生活的乐趣;家家户户,通过网络与外界紧密相连,农产品畅销各地。这一切,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正逐步变为现实。

我深知,这不就是咱们农村人的传统吗?手挽手,肩并肩,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这守护的道路,走的不仅仅是脚下这片黄土地,更是我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的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我知道,这些朴实无华的乡亲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那故事里,有汗水,有泪水,但更多的是笑容和希望,能温暖人心。

会议进行到一半,突然,村里的老会计老孙皱着眉头站了起来,声音有些颤抖地说:“大伙先停一停,我得泼盆冷水。这科技是好,可咱得想想,这引进技术得花多少钱?咱村里的财政状况,大伙心里都清楚,这钱从哪儿来?别到时候,钱花出去了,事儿还没办成,咱可就亏大了。” 老孙的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

“老孙,你这话说得太丧气了。” 黎明大哥有些着急地回应道,“现在上面有政策支持,还有各种扶贫贷款,咱们再发动村民众筹一些,总能凑出这笔钱。而且,从长远来看,这投入肯定能带来回报,咱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困难就退缩。”

“黎明啊,你想得太简单了。” 老孙叹了口气,“这贷款是要还的,众筹也不是个小数目,村民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万一这项目搞砸了,大家的钱打了水漂,到时候,谁来负责?”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气氛变得有些紧张。这时,一直沉默的张大爷缓缓开口:“我给大伙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村子,村民们都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外乡人,说要教大家种一种新的作物,能卖个好价钱。可是,这新作物需要特殊的种植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村里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个机会,愿意尝试;另一部分人却害怕失败,坚决反对。两拨人争论不休,最后不欢而散。那些愿意尝试的人,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齐心协力,终于成功种出了新作物,过上了好日子。而那些反对的人,依旧守着原来的土地,过着贫穷的生活。” 张大爷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咱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错过改变的机会啊。”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思考张大爷的话。过了一会儿,我站起身来,说道:“老孙叔担心的也有道理,咱们不能盲目行事。这样吧,咱们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核算成本、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同时,积极争取上面的支持,多找几个靠谱的合作方,降低风险。大家觉得怎么样?”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场可能引发冲突的争论,在大家的理性讨论中逐渐平息。我知道,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矛盾和困难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走出会议室,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个个坚毅的轮廓。我知道,新的征程即将开启,而我们,将带着对科技的热忱与对家乡的热爱,继续砥砺前行,让这片黄土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喜欢山外吹来的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山外吹来的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