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367章 发兵长安六(1 / 1)

而关下一夜急行军的徐荣也松了口气。

毕竟他也十分忐忑。

杨升发来电报说天子和董卓还有文武百官都死了。

让他火速进军萧关,然后进入关中之后拿下陈仓和大散关等地。

第一句话就吓了他一跳。

第二份电报是让他火速进军。

结果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杨升第三封电报就来了。

电报上直接说明了,胡珍在一年多前就是他们自己人了。

甚至还发来了接头暗号。

但对杨升的军令,他是无条件执行。

连夜点齐大军就朝着萧关而来。

刚到萧关附近,他就派人进去和胡珍接头。

眼看关门大开,而胡珍也已经迎了出来。

他果断大手一挥大军就开进了萧关。

濮阳!

这天早上,天色刚刚放明。

但天气十分寒冷。

夏侯惇披着大袄,带着几员副将照常巡城。

嗯?

他刚出将军府就听见对面黎阳大营传来了一阵号角声。

刚开始他还不以为意。

毕竟对面河北军每天也差不多是这个时辰就开始训练了。

说实话他很羡慕,和对面的关羽对峙这两个多月来。

关羽的训练几乎都没落下,而且风雨无阻。

每天的训练声隔着几十里都能听到。

今天这种天气对面也出操?

听着那对面那整齐嘹亮的喊杀声,就可以想象这支大军到底有多精锐。

嗯?

但很快他就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今天训练的声音好像比以往要小不少。

难道?

他想到了什么,急忙跑上城头。

看着对面影影绰绰的黎阳城,和城北那股飘起来的烟尘。

这是?

关羽在撤军还是在整军?

看这股烟尘,人数恐怕不下于五六万人。

难道关羽准备动手了?

他急忙对着旁边的副将吩咐道:“派出斥候打探一下!

另外派人去看看黄河,有没有结冰?”

“诺!”

旁边两个将校拱手就下去安排了。

夏侯惇看向身旁的几员副将,直接下令道:“传令!吹号角,全城戒备!”

“诺!”

呜呜呜...!

整个濮阳城瞬间就行动了起来。

但等了半天对面的烟尘居然往北飘去。

很快一个斥候就来到城头。

对着夏侯惇拱手道:“将军!黄河并没有结冰!

但黎阳城内和城外大军先后出营在北边集合,组成了一支大约十万人的队伍。

现在这支队伍正在往北开拔!

旗号打的是廉和韩!”

嗯?

关羽不是要进攻?

十万人往北开拔?

是廉庄和韩浩,关羽还在黎阳?

他有些想不明白。

摆了摆手,让斥候下去了。

这时旁边一员副将问道:“夏侯将军,关羽遣副将带十万大军北上。

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另一人也附和道:“不错!他们会不会绕道往其他地方渡过黄河,偷袭我们后方?”

夏侯惇摇了摇头,他猜不到关羽这么做的用意何在。

但还是果断说道:“不管如何,派出军中斥候巡查黄河沿岸。

全军做好随时应战的准备。

把这里的消息传给定陶。

另外!

派人打探一下,虎牢关和县的情况!”

“遵命!”

就在夏侯惇下令后没多久。

在白马和延津驻防的鞠义和高览也派人前来打探消息。

夏侯惇也得到了虎牢关、叶县,张合和黄忠也退兵了的消息。

和黎阳有着同样的情况还有西边的考城和叶县两地。

颜良、文丑、袁谭、高干、淳于琼几人此时也发现了问题。

在他们对面的黄忠昨天晚上居然连夜撤军了。

他们却没有丝毫感觉到。

几人还是派出了斥候进行打探。

没多久得到的消息很明确。

不仅是叶县的黄忠退兵了,虎牢关内现在只有一面张字将旗,颜色是黑色的。

他们和张合、张飞也互相打探过,知道这就是张飞的将旗。

现在的虎牢关应该就只有张飞一个人了。

那么张合人呢?

另一边的南阳。

黄忠率九万兵马回到了宛城。

牵招则率军一万兵马留守堵阳。

大有防备文丑几人进军南阳的意思。

张合和黄忠突然撤兵,这让他们几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几人最后齐聚在昆阳,商议这个奇怪的事情。

昆阳县衙内。

袁谭坐在主位,看着面前的羊皮地图。

对着几人问道:“诸位将军!

如今杨升出兵不过寻月,现在突然莫名其妙的退兵。

这里面有没有什么问题?”

淳于琼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末将也想不通。

而且鞠义和高览两位将军也传来了消息。

在黎阳的关羽居然分兵十万往北而去!

杨升突然全线撤军,我等实在猜不透其中的奥秘。”

众人点了点头,丝毫没有说话的意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哎!

袁谭叹了口气。

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尽快将此事报于父帅!”

其他人闻言点了点头。

函谷关。

不如说是函谷城。

函谷城其实并不大。

东西宽一公里多,南北长三公里。

它背靠稠桑原这个天然高原,高原上是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

而且整座高原高于地面接近两百米。

原上面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

里面栖息着犀牛、大象、老虎、豹子这些猛兽。

在这个时代想要翻越稠桑原完全就是十死无生。

而在稠桑原的北部,有一条天然的谷道。

长十四五公里,宽度仅有几米到十几米不等,深度三十多米的天然沟壑。

这就是函谷道。

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

经过无数年的修缮这条谷道,随后就在此设置函谷关。

函谷关位置建在这条函谷道的北口,因为进入谷中感觉深险如函,所以称函谷。

又因为出了这条山道东边就是崤山,又叫被做崤函古道。

整片稠桑原北临黄河,黄河对岸是中条山,南边是华山余脉,东边就是崤山。

整个稠桑原就横在这几条山脉交错的位置,是关中的一道天然屏障。

出了函谷关就是弘农河,百余米宽的河水是函谷关天然的护城河。

而关前仅有一片浅滩,最多就能站的下近千人。

函谷城又建在原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剑门关没建起来之前,说的就是函谷关。

这也是为什么战国时期六国联军都只能打到函谷关附近,就不能再进一步的原因。

但这也是从洛阳进入关中长安的必经之路。

喜欢三国之杨家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之杨家天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