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27章 初次执政二(1 / 1)

但自己现在不缺粮食,完全可以用粮食抵一部分军饷,毕竟精粮还是很少有人能吃到的。

阵亡了还有抚恤金发放。

至于为什么要在十年内发放完。

这就是他考虑到的另一个问题。

万一家里面就剩下老人和小孩,一次性发放大笔的钱粮,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有孩子的十年时间也差不多够他们长大的了。

接着他又仔细看了一遍。

嗯!

算可以了!

这样一看养一万兵马,一年的军饷在四万金左右。

看来这个军饷制度只是初步的,以后还得再调整。

如果按一士卒养一家三口计算,一人一天一公斤粮食,一个月要九十公斤,也就是三石。

也就是一个月最少要四百五十钱。

一个士卒一年要五千多钱才能够养家,差不多就五金了。

一万士卒就要五金,再加上其中的各级官职,就军饷这一项就不下七八万金。

嗯!对于刚刚起步的自己来说,这个价有些高了。

要是有十万人,估计军饷一年就不下七八十万金。

自己现在还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先缓缓。

要知道大汉朝现在,一年税收也才四十亿钱,折合下来也就是差不多五百多万金。

这些钱也才堪堪够养七八十万大军。

但这些钱全部拿来养军队了,那官员的俸禄呢?

地方的发展和建设呢?

想到这里,他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自己现在能力有限只能给这么多了。

随即他把修改好的征兵诏令盖好大印,递给了王毓。

王毓刚接过就见上面一手版正的楷体,看得人赏心悦目。

他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太守大人虽然年轻有些奇异的想法,这都没什么毕竟是年轻人嘛!

嗯!

等他看完内容,差点没当场晕倒。

直接出言道:“太守大人?这军饷?”

杨升以为自己给的少了。

无奈的说道:“本官财力有限,现在只能按这个标准执行。

不过郡丞放心,以后这个军饷还会在调整的!”

王毓张了张嘴,看着一脸表示无能为力的杨升。

他无奈的深吸了几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在心里越发的对着这个太守大人感到失望。

要知道这个时代征兵,为什么没有军饷或者只有那可怜的一点军饷,但还是有不少人当兵。

那是因为家里壮劳力多,虽然可以多劳多得,但土地是有限的就导致产出的粮食也是有限的。

壮劳力多,吃的也就更多。

不少人都是无奈之下才入的行伍,想混顿饱饭。

而且士卒一天虽然有两顿,都是限量供应。

充其量也只能吃个半饱或者三分饱,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会让士卒吃饱。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打仗的时候,没有粮草士卒会哗变。

因为粮草从运输开始就消耗了,途中粮食也会损耗,路程远的话,到了营中可能就剩下不到一半了。

但为什么没有粮草退兵回来以后,士卒却不会哗变呢?

原因就是退兵回去以后的粮食消耗直接减半。

再加上没有了运输的消耗,只需要一小部分粮食就可以养住这些士卒。

甚至有丧心病狂的,一天就给一顿。

反正只要有口吃的,这些人就能稳得住。

杨升开出的就军饷这一项,就已经远远超过所有王毓已知的军队。

说不定就连皇宫的禁军都没这么高的军饷。

而且还三餐管饱和抚恤金。

在看他的意思,这次征兵还是本着自愿的原则。

这?...。

王毓突然发现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其实里面也有杨升的考虑。

要知道群雄混战时期,这个士卒可能今天是袁绍的兵跟着袁绍打曹操,明天可能又是曹操的兵,跟着曹操打袁绍。

大部分士卒基本都没什么立场。

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当初刘备从许昌拐走了曹操五万大军去徐州。

然后这五万人整训一番,又跟着刘备掉过头来打曹操。

一点都没有不愿意的意思。

之后这五万人被曹操击溃、收拢,又转过头来打袁绍。

所以他想着用军饷这一项来捆住这些士卒。

然后再军中教化一番,必然是自己死忠的士卒。

具体怎么实施,他已经有了初步方案。

看着杨升已经确定了征兵布告,然后又拿起一旁招募流民的布告,王毓也死心。

反正怎么劝都没用,自己还是准备在广武战到最后一刻吧!

随即陷入了沉思,继续想着自己的墓志铭该怎么刻。

而杨升在看完了流民招抚令后,忍不住的想吐槽。

和征兵的招募令一样,完全就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什么实质性的都没有。

所以他继续提笔写道。

“雁门太守杨升布告四方百姓,今雁门有粮、有地,可安身立命,有欲者速往。”

然后啪的盖上了太守大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递给了王毓示意他下去发布,看着老头欲言又止的表情,他没有理会继续拿起了一旁的竹简。

上面算着建造一个五千人的大营,大概需要征调壮劳力两千人,预计消耗粮草一千多石,采购其他物资需要两百多金。

杨升点了点头,这个预算比他想的差多了,估计是王毓一再缩减开支。

仔细一想,五千人只是暂时的,以后还要扩军,那为什么不再建个大点的呢?

于是大手一挥,直接在旁边写到按建造一个两万人的大营标准来。

随后再次递给王毓,示意他照此执行。

这下王毓忍不住了。

直接站了起来。

接着一字一句的说道:“太守大人,料想昨天大人已经查过粮仓和金库了。

我雁门现在能维持运转已经不易,在募五千士卒已经是极限了。

这还是眼看秋收已经不远了情况。

现在呢?军饷、大营?花费已经远远超过府库的钱粮,这...”

要知道之前为了安抚从北边四郡迁移过来的民众,已经完全掏空了雁门郡的府库。

现在府库里的钱粮完全就是他一个子一个子攒出来的,每一分都得精打细算的用。

看着杨升如此挥霍,他实在绷不住了。

杨升看着有些炸毛的王毓。

急忙出言安慰道:“郡丞大人冷静!昨天晚上我已经让人运抵了数十万石粮食,料想应该无碍!”

他不说粮库有几百上千万石,怕这老头忍不住抽过去了。

喜欢三国之杨家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之杨家天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