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第185章 广宗之殇(1 / 1)

第二日,奇迹发生了,张角的病情竟好转了不少。

卧床多日的他已经能够起床,显然是华佗的药起了作用。

他让管亥将张梁喊了过来,介绍给了刘昆认识。

张梁是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汉子,蓄着一抹浓密的短须。

他浓眉大眼,脸型方正,看起来是一个心智坚硬如铁的硬汉。

刘昆上前一步,恭敬地给张梁行了一记大礼。

张梁也听说了刘昆拯救瘿陶太平道百万教众的壮举,对这个侄女婿佩服得很。

同时,对于刘昆的朝廷官员身份,他有些遗憾。

不然的话,以刘昆能安然无恙救出百万教众的能力,绝对是他们黄巾军顶梁柱级别的人才了。

想到了这里,张梁不由得叹了口气。

张角看了自己二弟一眼,对他的心思了然于胸。

说实话,只要刘昆愿意,他都想要把这黄巾军全部交给他。

刘昆不知道两人的心思,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答应。

他深吸一口气,神情凝重地说道:“外舅,如今您的病情十分危急,华神医的药也只能暂时压制住。您还得尽快随我们前往九原城养病,广宗城就交给二叔吧?”

张角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不悦:“贤婿,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吾一生为太平道奔波劳碌,怎能在这关键时刻退缩!这广宗城内都是吾太平道的手足兄弟,吾怎能弃他们于不顾!”

张宁见状,连忙跪在张角面前,紧紧抱住他的腿,哀求道:“父亲,您就听夫君的话吧。如今您病得如此之重,若有个三长两短,女儿该如何是好?咱们太平道将怎么办?”

张角看着女儿,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宁儿,你不懂。吾太平道创立多年,就是为了推翻这腐朽的朝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怎能半途而废!”

刘昆赶忙说道:“外舅,我理解您的心情。唯有您跟我一同前往九原养好了身体,才能继续带领太平道实现昔日抱负呀!”

张角怒极反笑:“贤婿,你莫要再劝。吾就算死,也不会放弃广宗城的兄弟们。这广宗城,就是吾的葬身之地!”

张宁哭得肝肠寸断:“父亲,您若执意如此,女儿愿与您一同战死在这广宗城中!”

刘昆走上前,轻轻扶起张宁,然后对着张角说道:“外舅,您一生为太平道付出诸多,这数百万教众也都敬仰您。您若能随我们前往九原城养好病,日后定能另谋良策,重振太平道。”

张角沉默了许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深地疲惫与挣扎。

他缓缓说道:“贤婿,宁儿,你们的话,为父都明白。只是,这太平道的旗帜一旦倒下,吾死也不瞑目啊!”

张宁见有转机,连忙说道:“父亲,太平道的教义不会因为这一次的挫折而消失。只要您活着,日后还有机会重新带领大家。若您现在就放弃治病,那才是真的让太平道毁于一旦啊!”

刘昆接着说道:“外舅,您就当是为了这城中十多万将士,为了太平道的未来,暂时让二叔带领吧。您与我和宁儿回九原城,调养身体,等待时机。”

张角看着女儿和刘昆,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好,为了太平道好。

但让他如今放弃城中这些黄巾军兄弟,这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又过了许久,张角缓缓叹了口气。

他的眼神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锐利,变得有些黯淡:“罢了,罢了。我张某人一生倔强,没想到今日却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贤婿,宁儿,就依你们所言吧。”

张宁和刘昆见张角终于松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宁扑到张角怀中,喜极而泣:“父亲,您答应了,太好了。”

张梁面对兄长张角的病重和刘昆的劝说,心中充满了矛盾。

他深知自己能力有限,难以承担起统帅的重任,但又不忍心看到太平道的事业就此衰败。

“二弟,你我兄弟情深,如今大哥病重,广宗城危在旦夕。为兄知道你心系太平道,此时此刻,吾广宗城里唯有你能担此重任。”张角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充满了坚定。

张梁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兄长,小弟自知才疏学浅,恐难胜任此重任。广宗城内,敌我力量悬殊,继续抵抗只会让更多的人送死。”

刘昆也走上前来,诚恳地说道:“二叔,您的忠诚与勇气,我等皆看在眼里。但如今形势危急,请二叔接下这重任。”

张梁抬起头,看着兄长和刘昆,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推辞了。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兄长,侄女婿,既然如此,小弟就勉为其难,接下这重任。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尽我所能,带领大家与官军周旋到底。”

张角欣慰地点点头:“好,二弟,为兄相信你。你要记住,广宗城兄弟姐妹们的未来,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刘昆见张梁答应了,心中稍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后,刘昆带着张角和张宁,趁着夜色秘密离开了广宗城,踏上了前往九原城的道路。

第二日,张梁果断发布了天公将军张角病逝的噩耗,毅然接过了黄巾军的指挥重任。

他深知下曲阳的三弟张宝已然靠不住了,广宗城是冀州黄巾军最后的堡垒,必须誓死坚守。

他站在城头,大声激励着黄巾军的士卒们:“兄弟们,天公将军虽已仙去,但我们的信念不能灭!为了太平道,为了天下老百姓的未来,我们要与官军血战到底!”

和以前的历史记载中的一样,天公将军张角病逝后,其弟张梁以“人公将军”之名接管了十多万黄巾军,以广宗城为核心构建最后防线。

面对朝廷数万汉军精锐的围困,张梁展现出惊人的军事韧性。

他命令人深挖壕沟、加固城墙,同时将城内的粮草物资集中储备。

甚至将数千辆辎重车沉入护城河,以应对长期围困。

八月中旬,皇甫嵩率领在大破东郡仓亭之战中取胜的数万官军来到了广宗城下,接过了董卓手中的兵权。

刚开始的时候,皇甫嵩凭借着数次大胜的余威,也朝广宗城发动了数次猛攻。

但城内黄巾军的顽强完全出乎皇甫嵩的预料,数次猛攻都未能成功。

于是,老谋深算的皇甫嵩采取了“闭营休士”的策略长达月余,每日仅派小股游骑袭扰黄巾军营地。

这种心理战术逐渐瓦解了黄巾军的斗志,张梁分出城中一部分黄巾军在城外扎营。

城内的士兵们开始在城头晒太阳、聊天,完全放松了警惕。

然而,皇甫嵩真正的杀招却在深夜酝酿。

某日深夜,皇甫嵩亲率精锐汉军“人衔枚马裹蹄”,于鸡鸣时分突袭黄巾军营地。

猝不及防的黄巾军在汉军火攻与步骑协同夹击下迅速崩溃。

张梁虽亲自领兵死战,但最终仍因寡不敌众战死阵中。

此战汉军斩首三万余级,溺毙河中者达五万余人,创下东汉开国以来最惨烈的战役记录。

战后,皇甫嵩命人掘开张角的坟墓,将其尸体剖棺戮尸,与张梁的首级一并传首洛阳。

值得一提的是,五万黄巾军士卒在败退时拒绝投降,选择“赴河而死”,用集体殉教的方式表达对太平道理想的终极忠诚。

此战意义深远,不仅终结了黄巾军在冀州的主力存在,更使皇甫嵩以“常胜将军”的威名震动朝野。

随后,他挥师北上,赶赴下曲阳去围剿最后张宝那最后一支黄巾军,誓要彻底终结河北战场的黄巾军。

这场战役暴露了黄巾军在军事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严重缺陷,也凸显了皇甫嵩“以逸待劳、奇袭制胜”的战术智慧,成为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喜欢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