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法典》在婚姻方面的规定,着实有些奇特。
比如,男女成亲必须年满十六岁,否则不予办理。
刘昆考虑的是女人生育问题,女人的骨盆至少要到十六岁,才算基本发育完全了。
届时,她们生孩子的时候,也安全了很多。
那种十二、三岁就生娃的女人,死亡率实在太高了。
法典的初衷,是为了保障母亲和孩子的健康,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为了应对某些人纳妾,法典还专门规定了“小妾税”。
税额固定,数量惊人。
想娶小妾,行啊!先缴纳“小妾税”。
还要经过县、郡两级官府反复核定,才能娶上一房小妾。
这项规定,无疑是对那些试图通过纳妾来炫耀自己财富的人的一种限制。
如果再想娶第二房小妾,“小妾税”就要翻倍了,核实也越加严格。
以此类推,娶得越多,要缴纳的钱财就在上一次的基础上翻一倍。
这种制度设计,既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也体现了对富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限制和约束。
而且,小妾是上了该户户籍的人,地位略低于正室。
但待遇等同于正室,正室不得打骂她们,更不得把她们卖出去!
这一规定,和中原大汉朝廷治下小妾等同于货物那样,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无疑是对小妾的一种保护,让她们在家庭中也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如果想纳妾,又不想缴纳高额的“小妾税”。
不去登记,以为就可以逃过一劫的想法,也是很难实现的。
《法典》规定,女人跟有家室的男人,只要生了孩子,就算是小妾。
这一规定,既体现了对小妾身份的认定,也体现了对孩子权益的保障。
种花部落之中,小妾所出的子女,其地位与正室嫡子相当,和嫡子一样能光明正大地继承家产。
这景象与中原庶出的子女往往被边缘化,没有任何继承权,没有获得家族培养的权利截然不同。
刘昆要的就是针对那些逃避“小妾税”的漏洞,而想出来的解决办法。
这关系到小妾和她们的孩子的终身利益,所以小妾和她们的孩子必定都会积极配合种花部落官方的。
纳了小妾却隐瞒不报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刘昆深知,世间不乏大富大贵之人,他们有能力追求更多的情感和欲望。
如果简单粗暴地禁止他们纳妾,实在就太不人道了。
因此,他的“小妾税”,就是要让这些人量力而行。
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不失宽容与理解。
在种花部落,触犯法律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
一旦有人触碰法律的红线,全家都失去了从政、从军的权利,只能沦落为普通人。
刘昆就是用这样的严苛法律告诉种花部落民众,只要你遵守法律,就享有相应的权利。
但是一旦违反法律,那就什么权利都没有了。
种花部落的土地,都收归部落所有。
值得一提的是,分配给个人的土地,严禁买卖交易。
虽然看似不近人情,但这是杜绝土地兼并最好的法子。
刘昆把这项法律推广到了所有的治下,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因为这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都是他们从匈奴人、羌人、鲜卑人手中夺来的战利品。
不存在所有权纠纷,自然不需要考虑。
刘昆不仅创办了种花部落的银行,还发行了自家的货币——种花通宝。
他在蓝星东大的时候,对于银行业的认识知之甚多。
深知货币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至关重要性,自然会把这个大杀器紧紧抓在手里。
得益于九原科学院的先进铸造技术,种花部落所铸的铜钱无论在分量还是成色上,都超越了当时大汉通行的五铢钱。
铸造这些铜钱的原料,主要来源于四处搜集的铜器和废弃的五铢钱,还有各州代理商搞来的铜。
刘昆将这些全部熔炼后,精心铸造出了种花通宝。
但要满足今后的铜钱需求,在铜的来源方面还有不小的缺口。
但这只是暂时的,刘昆知道在凉州的武威郡藏有一处着名的产铜之地——后世甘肃白银市的铜矿。
这片矿区就位于武威郡的祖厉县、鹑阴县和媪围县之间。
他以前闲暇无聊刷短视频的时候,就曾经看过大西北的各种介绍。
至今他仍清晰地记得,当介绍到甘肃白银市的铜矿时,视频还特别提到了汉朝时期这里就已经开始产铜了。
这意味着,只要刘昆在武威郡的祖厉县、鹑阴县和媪围县稍作打听,就能迅速找到这个特大铜矿。
一旦掌握了自主产铜的能力,种花部落的“铜荒”问题将迎刃而解。
为了种花银行能够顺利开业,刘昆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于宣传工作之中。
如今的种花部落,无论是官员的俸禄还是军队的军饷,皆以“种花通宝”支付,其价值等同于一枚五铢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时候的五铢钱还是很坚挺的通用货币,购买力也很强。
原来的历史上,当董卓占领洛阳后,他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
在“诸侯讨董”的时候,董卓被迫迁都长安。
为了筹措庞大的军费开支,和维持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
董卓采取了极端手段,熔解了长安城内大量的铜像与铜器,铸造出了所谓的“小钱”。
这些“小钱”做工粗糙,连起码的铭文都没有,重量远轻于原本的五铢钱,质量极差。
随着“小钱”的大量发行,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迅速过剩,物价随之飙升。
据史书记载,谷物的价格一度暴涨至每石数十万钱乃至更高,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劣质货币的泛滥导致了市场的混乱,百姓们纷纷弃用这些“小钱”。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愈演愈烈,经济秩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得不转而使用谷帛等实物作为支付手段。
种花部落发行的“种花通宝”却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信誉,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认可。
在董卓治下的人纷纷摒弃了那些劣质的“小钱”,转而钟爱起“种花通宝”来。
这一转变,无疑让董卓发大财的梦想彻底破灭。当然了,这是后话。
为了推广种花通宝,刘昆亲自现身说法,在市场上当众使用种花通宝购买货物。
如今他的名声在种花部落如日中天,他的事迹在种花部落到处传唱。
民众们视他为“天神”,对他顶礼膜拜。
连布日古德首领都亲自使用种花通宝了,他们还有什么怀疑的。
不久之后,种花通宝就被大家接受了。
而且,听说将钱存入种花银行,还能获得利息。
一百个种花通宝存在银行满一年,即可获得五个种花通宝的利息。
竟然还有这等好事?
然而,尽管众人心中充满好奇,却也不免有些疑虑。
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种花银行选择了一个吉日良辰正式开业了。
开业之日,刘昆率领一众种花高层,亲自出席了种花银行的开业典礼。
人们都对这种新奇玩意感兴趣,但却没有几个人敢上前尝试的。
于是,刘昆命人当众从九原库府运来好多车黄澄澄的种花通宝。
这些钱币当着大家的面,直接被存入了种花银行,令围观的人群眼前一亮。
见此情景,一些胆大的民众也开始纷纷存入铜钱。
种花银行在每个郡都开有分行,每个县有支行。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分行、支行生意惨淡,门可罗雀。
但很快,那些精明的商人就从中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他们意识到,随着种花银行的普及,在种花部落之内经商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往日的时候,做生意时必须带上很多的铜钱。
既占据了宝贵的货物空间,又增加了路途中的风险。
而今只需将资金存入种花银行,凭着手中的存款凭证,就能去其他地方的种花银行兑换铜钱,用于支付货款,顺畅地完成交易。
而且,当手头资金有点紧的时候,还能向银行借钱。
虽然要支付一些利息,但比向私人借钱低多了。
饶是这样,种花部落也花费了好几年,才将银行发展了起来,成为推动部落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
喜欢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