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第450章 充满了热情与真诚(1 / 1)

朱松一脉在明国疆域之盛况,令朱元璋震撼不已。

此刻,徐妙锦在两个丫鬟陪伴下,出现在甲板。

“汉中全体将士,恭迎汉王妃!”

耿青虽未见徐妙锦,但见红衣女子立于船头,便知其为新王妃。

徐妙锦头戴红纱,面容难辨,却能透过纱隙观察外界。

感受到耿青等人气场,徐妙锦内心微震。

耿青等人自然不会对王妃展露战场上的凛冽之气,气势有所收敛。

否则,这位十四岁的少女,即便心智早熟,亦难承受。

“免礼,起身吧。”

徐妙锦首次面对此景,心中难免紧张。

目睹耿青等人逐一单膝跪地致敬,徐妙锦意识到必须开口,否则他们可能会一直跪着。

耿青闻徐妙锦言,方率五百人起身。

“请汉王妃登车!”耿青指向一旁备好的豪华马车,对徐妙锦恭敬说道。

随即,在丫鬟的搀扶下,徐妙锦步入了为她精心准备的马车。

旁边另一辆豪华马车,则是为送亲队伍中如徐增寿这样有身份地位的徐家人准备的。

耿青在礼数上安排得极为周全。

待徐妙锦上车后,耿青再率五百轻骑兵上马,与徐增寿等人应酬起来。

徐增寿望着耿青,心中波澜起伏。

他还记得上次老爷子在皇宫召集百官合影时,从汉中千户杨赫身上感受到的军人威严。

当时的杨赫,让他觉得是个身经百战的猛将,若无数百上千条人命在身,难以有如此强大的气场。

但此次来接亲的耿青,气势丝毫不输他当日所见的杨赫。

汉王朱松身边的猛将,似乎并不少于燕王朱棣那边。

听说汉王麾下有三大亲信猛将,还有个叫秦武的,不知是否也如耿青和杨赫般强大。

带着复杂的心情,徐增寿与耿青应酬几句后,便率徐府两位外戚及朝廷礼官上了另一辆马车。

送亲队伍的其他人则紧随其后。

坐在马车中的徐妙锦,虽有两名陪嫁丫鬟相伴,但仍紧握双手,紧张之情溢于言表。

毕竟她刚满十四岁,即将成婚,心中难免迷茫与忐忑。

随着汉中府的日益临近,徐妙锦心中对即将面见汉王朱松及完成婚礼仪式的紧张感愈发强烈。

幸好,从开县至汉中府尚需时日,这段旅程为她提供了宝贵的调整心态的机会。

两日后,迎亲与送亲的队伍终于抵达汉中府。

豪华马车驶入汉中城时,徐增寿迫不及待地掀起窗帘,好奇地打量着热闹的街道。

汉中府的大街已被闻讯而来的民众挤得水泄不通,他们皆欲一睹汉王妃的风采,同时也为汉王与新娘送上诚挚的祝福。

“祝愿汉王殿下与汉王妃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民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热情与真诚。

眼前的景象让徐增寿惊愕不已。

他既惊讶于汉中府百姓对汉王朱松的深厚情感,又对汉中府的现状感到震惊。

民众身上的服饰奇异,宛如异国装扮,与大明传统服饰大相径庭。

此外,汉中府的繁华与气派也超乎想象,宽敞的街道上人潮涌动,却丝毫不影响车队的行进。

街道两侧的商铺与看似非木质结构的楼房,都令他感到难以置信。

回想起多年前与曹国公李景隆一同来西北练兵并造访汉中府时的情景,徐增寿不禁感慨万千。

那时的汉中府与眼前所见截然不同,如今的变化之大,几乎令人难以辨认。

他心中疑惑,这真的是大明疆土吗?

同样感到震惊的,还有随行的官员与外戚,以及坐在马车中的徐妙锦,她的脸上同样写满了惊讶。

她悄悄掀开窗帘一角,向外望去,汉中府的繁华景象令她震撼不已!

这地方比应天府还要宽阔,道路平坦得令人难以置信!

若非知晓此行目的地正是汉中府,她几乎要以为自己踏入了西域某个小国!

汉中府的一切,对徐增寿而言,同样陌生而新奇,除了百姓们的模样仍保留着大明人的特征,其余皆不似大明境内。

不久,徐增寿又注意到街上来往的黄包车,这类车他已然见识过,老爷子上下朝或在宫中漫步时,便是乘坐此类。

终于,徐妙锦一行在震惊中抵达了汉王府。

此时,周贵妃与汉王朱松已在大门口等候迎接。

随后,依照皇家礼制,藩王大婚的仪式逐一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朱松的第二次大婚,通常藩王大婚一生仅有一次,娶侧妃或纳妾远不及此等规格。

即便是王妃去世,想要扶正妾室,也仅是续弦之礼,规格更低。

正因如此,吕氏在常氏去世后虽被朱标扶正,朱允炆也不算真正的嫡子。

吕氏在名义与成婚规格上,均不及常氏。

但朱松情况特殊,除杨诗雨外,无其他可扶正的女子。

加之徐妙锦身份非凡,规格自然不能少。

故而,朱松或成藩王中唯一能以同等规格迎娶两位王妃之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踏入汉王府,眼前景象再次令徐增寿等人目瞪口呆。

王府已通电,且遍布他们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

而来参加婚宴的,皆是西北地区的显赫之士。

面对徐增寿等人,他虽态度客套,谦卑有加,但眼神中仍流露出自信光芒。

这让徐增寿等人更觉自己仿佛乡野之人。

瞧,连这些地头蛇在他面前都如此有底气!

然而,身为汉王朱松的舅子,徐增寿在场中自然备受尊重,众人皆捧之如星拱月。

毕竟,他有个好妹妹,现已贵为汉王妃。

婚礼流程结束后,徐妙锦在丫鬟陪伴下,直接被送入预备好的婚房。

婚宴开始,朱松则留在宴会上招待宾客。

此时,周贵妃亲自吩咐下人备下吃食,送至徐妙锦处。

新婚之日,新娘忙碌异常,几乎无暇进食,婚礼细节与规矩实在繁琐。

周贵妃担心徐妙锦饿着,婚礼一毕,便送来食物,让她垫垫肚子。

“锦儿见过贵妃娘娘!”

周贵妃与徐妙锦早已相识,朱元璋赐婚后,周贵妃曾随聘礼队伍至徐府,见过这位未来儿媳。

此番已是婆媳二人二度相见。

“好孩子,今后咱便是一家人了,该唤我母妃或娘亲!”

“松儿有时行事不稳,你需多担待,多提醒!”

“日后还需你帮忙管管他!”

周贵妃一见徐妙锦便心生喜爱,对这个儿媳极为满意,觉得她明理懂事,聪慧有加。

“今日尚未进食吧?为娘备了点吃的,先填填肚子。”

周贵妃拉着徐妙锦的手,满脸关怀地说。

“谢谢娘亲!”

面对周贵妃的真诚与和蔼,徐妙锦心头一暖,原本的紧张也缓解不少。

在周贵妃的注视之下,徐妙锦浅尝辄止地进食,同时察觉到周贵妃与初见时有所不同。

尽管身为皇贵妃,周贵妃平素保养有方,但岁月痕迹依旧难免。

然而此番,徐妙锦惊奇地发现,周贵妃的肌肤似乎较初见时更为细腻,整个人亦仿佛重焕青春。

“娘亲,锦儿怎觉您变得较数月前更加美丽了呢?”徐妙锦满脸好奇地问道。

“傻孩子,娘亲再美,又岂能及得上你?”周贵妃笑道。

“自来到汉中府后,松儿给了娘亲一颗驻颜丹。”

“起初并无异样,但日子久了,娘亲便觉肌肤日益好转。”

周贵妃对驻颜丹之事并未隐瞒,直言相告于徐妙锦。

徐妙锦闻言,美眸中满是惊愕。

汉王朱松所炼之丹,竟有如此奇效?

况且太子之病亦是由朱松治愈,如此说来,那所谓朱松丹药致死汉王妃之事,自是谬论了。

念及此处,徐妙锦对夫君的好奇更甚。

……

应天府皇宫内,朱元璋于御书房处理国事。

今日乃十月初八,老九大婚之日,朱元璋心中念及此事。

一想到老九,他又想起了老九欲出兵河西走廊之事。

对此,朱元璋犹豫不决,只因他不知攻下河西走廊后,该如何处置这片区域。

难道要再封一藩王镇守?

而今他尚未就藩的诸子皆年幼,恐难当此任。

若有合适人选,当初西安府空缺之时,也不必让老九代管了。

这便是朱元璋未直接应允老九调兵出征河西走廊之因。

他深知,老九既已提出攻占河西走廊,必有其成竹在胸之力!

诸多梦境推演的场景历历在目,他确信老九具备此等能耐!

唯独忧虑的是,攻下之后,何人接管?

难道径直交由老九?

此举定会招致其他藩王及朝中百官的非议!

老九现今已辖汉中府与西安府,若再添河西走廊,大西北将近乎为其囊中之物!

念及此事,朱元璋倍感棘手!

除非朝廷直接接管,派遣耿炳文的十五万边军镇守河西走廊,不设封地。

但老九会甘愿吗?

河西走廊毕竟是他历尽艰辛所得,必有个人盘算!

若因此心生嫌隙,绝非朱元璋所愿!

且此事在朱松大婚后即将尘埃落定,令他倍感无奈!

左右为难,何去何从?

“系统,朕记得老九登基后闭关数年,随即发起漠北肃清之战,将漠北纳入大明疆域,可对?”

朱元璋忽向国运系统发问。

“正是!但不止于此,宿主当时所模拟的,仅是太子朱匣秋的一生轨迹。”

“所见并不全面!”

系统解释。

“如此说来,老九除漠北外,还有其他征伐?那老九在位时,大明疆域又将如何?”

朱元璋闻此,心弦一动,连忙追问。

“自然,不仅是天道皇帝朱松,其后世子孙亦不断为大明开疆拓土!”

“宿主若欲一睹大明巅峰时期的疆域,可消耗100点国运值,系统自当为宿主绘制!”

系统之言,再次令朱元璋无语!

又提国运值?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