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心思明显在摇摆,“也许你去确实可以出其不意,可那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岂会轻易束手就擒。”
泰和毫不犹豫地说道:“那就立即斩杀,不留后患。”这话让刘锋后背发凉,头一次在心里对这位公主感到发憷。嘉平帝也没想到公主会这样回答,沉吟半晌才犹豫道:“名单上的人大部分只是存疑,贸然斩杀恐惹事端。”
这位皇帝不是杀伐决断的雄主,只是不稂不莠的阴狠之主,虽不算庸才,却也无甚大才。这样的皇帝最是犹疑反复。拿捏他的心思就要趁其犹豫不定之时推波助澜一把,但要小心不能让其生疑。这番话是当年先皇后对泰和说过的,语气中毫无遵从。年纪渐长后,泰和也渐渐看明白了,之所以皇帝能坐稳大位,无非是因为占了些天时,外敌衰退内乱,内里没有危及江山的叛乱,再加上帝王权术、互相制衡被皇帝玩得炉火纯青,这大晟朝才能面上平稳至今。可实际朝局却已经危如累卵。皇帝的制衡本就导致了多方势力割据,如今再掺杂了夺嫡之争,更加惨烈。各方各地派系只认自家势力,已经不将皇权放在眼中。而皇帝已经老了,没了精力和雄心,就只能“和稀泥”。皇帝这样,下面的情形可想而知。官吏横行肆意,豪□□取豪夺。上下、官商相互勾连,沆瀣一气。大晟朝已经从根底上烂透了,必须要剜肉刮骨才能根治。但她那几个弟弟却没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如果大晟朝落入他们手中,迟早要倾覆。
泰和在心底里不住冷笑,都到了这个时候,皇帝仍在迟疑。又要颜面、又要名声、又要安稳,天下哪来的这样好事。看来自己要下点猛药了。
170、第二十五章
“父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逆贼内外勾连必定不会是一人所为,即使杀了他们,拿住他们心腹和亲信审讯,定能找到罪证。若是误杀,将罪名推给逆贼,再给封赏,保管不会有任何人起疑和不满。”泰和的说法让刘锋心里生出了莫名的寒意,他偷眼看向皇帝。嘉平帝似乎有些意动,轻微地点了下头,耳边又听公主说道:“如今的情形实在危险,谁也不知道关外到底有多少蛮兵,也不知道蛮人王庭觊觎中原究竟布置了多久。倘若关外早就有大量的伏兵,正等待此刻的时机;倘若关内的人已经将消息传递出去,正要开关叛国——”
说到这儿,泰和故意打了个寒颤,急切地说道:“父皇切不可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