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专家的震撼
省文物局的车队沿着崎岖的山路缓缓驶来时,林薇正在院子里晾晒采集的草药。她抬头看了看天色,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空气中弥漫着雨前的潮湿气息。
"他们来了。"陈默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两把伞。他的步伐比一个月前稳健太多,连他自己都能感觉到这种变化。
林薇接过伞,目光在丈夫脸上停留了片刻。陈默的面色红润,眼下的青黑完全消失了,甚至连鬓角新长出的头发都隐约透着黑亮,而非之前的灰白。这种变化太过明显,她不禁担心会引起外人注意。
"张教授在电话里说带了多少人?"林薇小声问道,同时整理了一下衣领,确保挂在脖子上的玉坠——雄钥能量最常显现的位置——被完全遮住。
"六位专家,加上助手和安保人员,总共十五人。"陈默调整了下背包肩带,里面装着他们这几天整理的发现记录,"省里很重视这次发现,特意从博物馆调了最好的文物修复师。"
车队在木屋前的空地停下。为首的黑SUV车门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利落地跳下车,大步朝他们走来。
"陈默!这么多年了,你还是喜欢往山里钻!"张教授洪亮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他紧紧握住陈默的手,然后好奇地打量着林薇,"这位就是弟妹吧?老陈在电话里可没说你这么年轻漂亮。"
林薇微笑着与张教授握手,同时敏锐地注意到这位考古学家右手食指上的墨迹——那是长期接触古籍文献的人特有的印记。
"张教授过奖了。陈默常提起您,说您是全国最懂秦代文物的专家。"
"哈哈哈,他那是抬举我。"张教授转身招呼身后的团队成员,"来来来,大家都认识一下。这两位就是文物的发现者,陈默是我大学同学,以前在国安局工作;他夫人林薇是位医生。"
简单的寒暄后,张教授迫不及待地切入正题:"现在能带我们去那个洞穴看看吗?天气预报说下午可能有雨,我们想抓紧时间。"
陈默点点头:"跟我来,路有点陡,大家小心。"
一行人沿着山路向上攀登。林薇走在队伍中间,注意到陈默领路的速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不让后面的专家队伍掉队,又不会显得自己体力过于充沛。这种不动声色的谨慎,正是三十年国安工作养成的习惯。
"就是这里。"陈默停下脚步,指向那处被他们重新掩盖过的洞口。
张教授立刻指挥专业人员移开遮挡物。当强光手电照进洞内,露出规整的石室轮廓时,几位考古专家同时发出惊叹。
"这...这保存得太完好了!"张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看这开凿工艺,绝对是秦代官造工程的风格!"
专业团队迅速行动起来。有人架设照明设备,有人开始测量洞穴尺寸,还有人小心地布置文物保护垫。林薇和陈默被邀请在一旁观摩,但不得触碰任何物品。
"根据初步测量,这个石室长约4.5米,宽3.2米,高2米,完全符合秦代小型秘库的规制。"一位年轻的研究员记录着数据,"但奇怪的是,这么规整的石室通常会有通风设计,这里却完全没有。"
张教授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靠近中央的青铜鼎:"你们看这鼎的形制,三足两耳,腹部微鼓,典型的秦早期风格。但纹饰..."他的声音突然顿住,凑近观察鼎身上的纹路,"这些纹路我从未在公开文献中见过。"
林薇的心跳加快了。她瞥了一眼陈默,发现丈夫的目光正紧紧盯着张教授的一举一动。
"竹简!快看这些竹简!"另一位专家惊呼,"保存状态惊人,字迹清晰可辨!"
张教授立刻转移注意力,俯身查看竹简。当他开始解读上面的文字时,眉头越皱越紧。
"这...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这里记载的是徐福东渡归来后的事...与《史记》完全不同..."
陈默适时地插话:"我们粗略看过一些内容,似乎提到了长生不老药?"
"不止如此。"张教授的声音变得严肃,"这些竹简记载,徐福确实从海外带回了'不死之秘',但始皇帝服用后却产生了可怕的变异。为了掩盖真相,徐福秘密组建了一支'净秽卫',专门处理因此产生的...异常事件。"
现场一片寂静。这个颠覆传统历史认知的记载,让所有专家都陷入了短暂的震惊。
林薇感到胸口一阵温热——雄钥正在活跃。她悄悄退后几步,假装整理背包,实则让自己更靠近那尊青铜鼎。随着距离缩短,体内的温热感越来越强,眼前开始闪现模糊的画面碎片:一个身着秦朝官服的人影在黑暗中匆匆藏匿这些文物...一把闪着微光的钥匙被分成两半...鲜血滴落在青铜鼎上...
"林医生?你还好吗?"张教授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
林薇这才发现自己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她勉强笑了笑:"可能是洞内空气不太流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确实,我们应该安装临时通风设备。"张教授关切地说,然后转向陈默,"老陈,你的脸色倒是比上次同学会时好多了。山区生活这么养人?"
陈默自然地接过话题:"是啊,早睡早起,加上我夫人这个专职医生盯着,想不好都难。"
林薇注意到张教授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作为医生,她很清楚陈默这种程度的健康改善绝非单纯的环境变化能解释的。但眼下,她只能祈祷不要引起太多注意。
下午三点,第一批文物被小心地装箱准备运往省博物馆。就在最后一件青铜器——一个造型奇特的酒爵——被拿起时,陈默突然上前一步。
"张教授,您看这个底部。"
张教授翻转酒爵,在强光照射下,酒爵底部露出一个细小的刻痕——一个与陈默笔记本上记录的神秘符号极为相似的标记。
"这是..."张教授眯起眼睛,"像是某种工匠标记,但又不像常见的秦代款识。"
陈默故作轻松地问:"您以前见过类似的符号吗?"
"没有,至少没有在公开的考古发现中。"张教授摇摇头,随即兴奋起来,"这可能是重大线索!或许能帮我们确定这批文物的具体来源!"
雨终于开始落下,考古队决定暂停工作,等天气好转再继续。回到木屋,林薇为大家泡了热茶。专家们围坐在客厅,热烈讨论着今天的发现。
"最令人费解的是那个石室本身,"一位年轻考古学家说,"在秦代,开凿这样一个规整的石室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但历史记载中这一带根本没有重要设施。"
张教授若有所思:"除非...这是某个秘密行动的产物。竹简中提到的'净秽卫',或许就是负责建造这个秘库的人。"
陈默适时地插入一个问题:"那些竹简的内容,大概需要多久能全部解读出来?"
"至少三个月,"张教授估算着,"而且需要邀请古文字专家协助。有些内容使用了非常特殊的表述方式,几乎像是一种密码。"
讨论持续到傍晚。当专家们离开后,林薇立刻关上房门,转向陈默:"今天在洞里,我看到了幻象...关于这个洞穴形成时的场景。"
陈默并不惊讶:"雄钥的反应?"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林薇按住胸口,"就像...某种记忆被激活了。你呢?有没有什么变化?"
陈默沉默片刻,然后伸出右手。在两人注视下,他的掌心渐渐浮现出一层淡淡的金光,形成一个模糊的钥匙轮廓。
"从昨天开始,我已经能有限度地控制它了。"陈默的声音充满敬畏,"而且...我感觉它在教我如何使用这种力量。"
林薇瞪大眼睛:"这已经超出了我们过去三十年来对雄钥的所有认知。"
"那些竹简中提到的'钥匙',肯定与我们的雄钥有关。"陈默走到窗前,望着雨幕中若隐若现的山脉,"张教授说有些内容像密码...我在想,会不会是需要雄钥才能解读的特殊信息?"
林薇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性:"如果...我们体内的雄钥,就是当年徐福那把'通天地之钥'的一部分呢?"
雨声渐大,木屋内的灯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两人沉默地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他们必须赶在官方解读之前,先弄清楚那些竹简中与雄钥相关的秘密。
第二天清晨,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由于山路被雨水冲毁,文物运输被迫推迟,张教授决定先对已取出的几件文物进行初步清理和研究,地点就设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
对陈默和林薇来说,这无疑是个意外的好机会。
---
喜欢青史为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青史为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