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之明:天命之烬

第51章 机关图纸(1 / 1)

腊月二十五,清晨的寒意还未散去,庄园后门忽地吱呀一声,一道裹着风尘的身影缓缓踏入。

小林负着两只沉重的包裹,一手提着一卷粗布包着的铁件,一手拎着杂乱的铜器与工具。脚步不快,但极稳,鞋底落地时带着金属器件轻微碰撞的脆响。

叶语闲早在内院等着,一见他进来,便快步迎上去。

小林停下脚步,脸色有些疲倦,额前头发被寒风吹得微微翘起。他看着叶语闲,嗓音低哑却语气平静:“叶兄,这东西,比我想的还复杂。容我……先歇口气。”

话虽如此,他还是将怀中那卷图纸取出,递了过来。纸角有些褶皱,显然是在路上被寒气和湿气浸过一阵,边角微卷,墨迹却未糊。

叶语闲接过图纸,没有立刻打开,只是抬眼扫了他一眼,像是在确认他的气色。见他虽疲惫但神智清明,才转身引他进了偏厅。

厅中已备好炭炉与茶水,小林默不作声地坐在靠墙的长椅上,开始一点点拆解随身携带的那些残余零件,分门别类地摆在榻上。铜齿轮、铁簧、榫卯木柱、双向活页,甚至还有一段弯曲不规则的软链,看不出原本用途,却被清理得极干净,连油污都被细细刮去了。

叶语闲则在桌前摊开那幅图纸,眉头一皱。

他看着那困兽笼的结构,五重锁扣嵌套、机关藏于柱腔、触点分离又相互牵制——巧,确实巧。

可越看,他脑中越是泛起杂音。

他知道这机关能用,但他忍不住去想:若在自己熟悉的系统里,三视图、剖面图、装配流程、编号注释、比例精度……这些本该理所当然的工具与思维,为什么在这里竟是无从谈起?

他看着那些没有比例标注的线条,想了很多。原先还并不太理解为何有工匠用全息眼镜来传递知识。此时叶语闲倒是想通了。

这个时代没有专业的绘图铅笔,也没有专业的丁字尺。而且小林这种机关术也好,其他工匠的木工瓦工也好,做出来的图更多传承的是术,而不是精确度。

叶语闲是见过“样式雷”的,那已经是清代的工艺了。画出来的东西遵循了严格规范,但碍于没有铅笔和激光校准仪这类东西的辅助,图纸依然是没有任何精度可言的。

“看起来,我们还需要搞一些木炭,并且弄一些木头做成铅笔……”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叶语闲依然是努力的在头脑中构思着这设计。以至于这一天就算叶语闲在药房中看着药师们研究橘子皮,叶语闲的脑子里还在思考着图纸。又过了几日,腊月二十八,天色阴冷,晨雾未散,后院的温室药房却暖意盎然,隐隐透着一股混着霉气与清香的潮润气息。架子上一盘盘橘子皮早已褪尽了橙色,只余下一层层茸毛般的白绿霉斑,边缘卷翘如褪皮的花瓣,静静地在微温震动的玻璃盖下酝酿着无声的变化。

叶语闲手持一柄银镊,从培养皿中小心挑出一撮绒毛般的青霉菌丝,动作极轻极缓,像是在处理一件会随呼吸碎裂的瓷器。他的目光专注而凝定,手腕微抬,将菌丝放入一旁的炼化皿中,随后轻轻合上盖子。

这是第三轮培养,而且,这次的设备,叶语闲也临时叫人更新了不少。

橘皮、猪皮冻、鼓风净气装置的调试,几乎到了极限;而这一次,提取出的“青霉素环带”,色泽更纯,线条更细,凝结出的结晶也格外清透。

——这不是“草药”了,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药物”。

他缓缓松了口气,摘下手套,取过酒精与净布拭去手指的汗痕。身后的药师低声请示:“叶大人,要现在装针吗?”

叶语闲点了点头,唇角没笑,目光却透着一丝极轻极浅的满意:“装吧,小号针管,封闭两层,送入前院——我一会就去。”

喜欢破晓之明:天命之烬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破晓之明:天命之烬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