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女配的极品闺蜜

年代文女配的极品闺蜜 第146(1 / 1)

秦瑶失笑:“你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免了。”小秦同志十分无情,不惯着这种傲娇货色,她们期刊也不需要孙央的稿子,没必要。

当然都是秦瑶的主意,她经历过自媒体时代,在众多美妆博主那学了一大堆的变美技巧,用在如今这个时代,简直是压倒性的胜利。

不过八十年代曾先后流行过一段时间的喇叭裤和健美裤,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无论是高矮胖瘦的妇女,人手一条健美裤,秦瑶心想着,与其开什么服装设计品牌,不如直接开一个裤子厂,先做喇叭裤,再做健美裤,一路从八十年代赚到九十年代去,各色喇叭裤和健美裤可是八十九十年代的热门裤型,一个人的家里可以没有别的,但必须有一条喇叭裤和一条健美裤。

秦瑶把这个赚钱的方法记录到本子上,等将来允许私人开厂了,专门弄个裤子厂或者跟人合作一个裤子品牌,赚一波热钱。

孙央:“就知道不是你,我能认识她吗?”

秦瑶没兴趣再跟孙央说话,撂下这句话,直接走人了,留下原地的孙央气不打一处来,她跺了跺脚,太气人了!气得她都不想写诗了,她要改写小说,这秦瑶不是喜欢小说么?

想到这里,孙央竟然连对写诗的热情都缩减了,反而一门心思扑在了写小说上,就连对原群诗歌的热爱都少了。

日历撕过一九七八年的最后一页,又是一个崭新的日历本,时间进入了一九七九年,沧海巨变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的元年,时代的洪流开始波涛翻滚。

从七八年年末就已经开始了巨大的变化,当然,变化速度最快的,还是粤省这边,因为这边离港岛近,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同样是变化最迅速的地方,这里是“窗口”。

对于民众来说,是好事,市面上的商品可见的变多了,以前过年吧,百货大楼和供销社里卖的年货,都是那老几样,现在可不同了,光是今年,就多了几十样新鲜的零食,普通的孩子都要开心坏了。

可乐这玩意退出国内市场很多年了,如今回归市场,四毛钱一瓶,秦瑶给孩子买了几瓶,反响平平,目前国内的人暂时不爱喝可乐,各类国产的饮料品牌还没有被外资给挤兑死,未来还有十几年民营各类企业的春天。

以前是有钱没得买,很多家里存了几千几万的,除了盖房结婚外,基本没有花钱出去的渠道,全社会的人都存钱,而这些钱用来“办婚礼”“办葬礼”外加“盖房子”,仿佛人生就只剩下这三件大事了。

这下可好了,国外来的洋货,全都不要票!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得到。

“钱能买到的东西可真多啊!我这台录音机进口的,不要票,还送邓丽君的磁带,这歌听起来怪甜的,只敢在家偷偷放。”

“这钱还真是宝贵了起来!”

会过日子的,鸡鸭自己养,蔬菜自己种,除了逢年过节买衣服,基本没啥用大钱的机会,省省一个月能存不少钱。

即便在村里盖一座房子,也得花个几千块,以后的事情谁说的清。

过年了,很多东西都放开了,先是香皂洗衣粉一类的小东西,多了很多国外的品牌,国内的香皂也不要票的,全都放开供应,今年很多种商品,都是放开供应。

国内太大,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变化,像是很多粮仓大县,水热自然条件好,就说在那里实行粮票有用吗?没多大作用,村里家家户户交完公粮之后,都有大量余粮,还能不让人拿去换钱?最后全都换成了缝纫机自行车,这些过去的大件,变成了稀疏平常的东西。

陈宝珍这话,自然是带有夸张的色彩,几岁大的女娃娃,本身就肚子大,属于正常现象,也就比普通孩子圆润点。

“这会儿又要闹着吃核桃巧克力,她又爱吃话梅糖,嘴里天天含着,不给她吃,她又闹,就老高这个黑心的,女儿要啥给啥,将来得吃成啥样啊?”

“最坏的还不是你这个秦阿姨。

秦瑶诧异道:“这不本来就是我干女儿。”

“我算是着了你俩的套儿,你这个干妈是好的,他那个爸爸是好的,就我这个亲妈是坏的,不给她吃零食。”

秦瑶和陈宝珍闺蜜两个打了半天电话,上楼回家里的时候,才遗憾家里没有个电话不方便,在电话室打电话,有人听着,说不了太私密的东西。

没有私人空间,真是一种极为痛苦的折磨。

“便宜!小秦,好新鲜的东西,真便宜!”陈小芸偷偷摸摸的小声道。

用粮食和饲料喂出来的鸡,哪怕她数学不好,也能算出这成本天差地别。

她知道隔壁家的陈小芸近来是花钱有瘾了,别以为以后的年轻人消费主义上头,这会儿商品市场刚开放,被压抑了多年的需求一下子爆发,像陈小芸这样买买买的多不胜数,完全克制不住自己的手。

除了进口电器一类的东西贵,比如彩色电视,冰箱,其他的进口货物都便宜,比如香皂洗发水一类的,小物件是一个赛一个的便宜,又不要票。

第一更

秦瑶接过了鸡饲料,哭笑不得:“谢谢啊。”

饲料养出来的鸡,味道是真不咋地,只适合用来做炸鸡一类的吃食,如果用来煲汤,或者寻常的农家烹煮鸡肉手法,那就又柴又没什么味道,吃起来干巴巴的,没滋没味。

秦瑶现在住在楼房宿舍里,但其实在学校还分了菜地,也能在菜地边上搭个鸡窝,养一些鸡鸭,她们家养了几只,每天喂点粮食就行,不用怎么管,平常是顾呈带着两个娃去喂鸡,两小家伙还捉虫给鸡婆吃。

对于普通人家,公鸡是不会养大的,一般长成小公鸡模样,就该陆陆续续吃了,留一只大公鸡,或者一只都不留,只剩下母鸡。

现在有了这个鸡饲料,陈小芸打算留着几只公鸡的“鸡命”。

以后饲料喂大的鸡,跟谷子喂大的鸡相比,价格能相差两三倍。

现在最贵的肉,不是猪肉,而是鸡肉,牛肉和羊肉,都比猪肉和鸡肉便宜。

“买这鸡饲料有什么用?家里的剩饭晒干了喂鸡就得了……”

“多少……”

……

而乔洁这边,她买东西更加厉害,光是过年前后,花销四位数,清空了丈夫一年的工资,买了很多新潮的进口“洋玩意”。

乔洁直接花掉了他一两年的工资,哪怕家里积蓄还剩不少,乔洁爹妈也补贴了一些,对孟先来说,仍然如同在他心头割肉一般。

“顾呈,我还真羡慕你。”转头瞥见顾呈带着两孩子打完球,一头臭汗的回来,孟先还没想到别的,羡慕的话直接说出口。

“有个高工资的媳妇儿真好,哪怕一个月多一百块钱,一年就是一千二,你们家小秦不止一两百吧?”孟先试探性地问出口。

乔洁为人不咋地,拖到岁数这么大了才出嫁,胜在有个好爸爸,哪怕她爹快退了,影响力还在,人脉关系还有,对他总算是有些帮助——前提是她别胡乱开口得罪人。

“差不多。”顾呈含糊道,秦瑶具体的工资有多少,他这个当丈夫的不太清楚,他媳妇儿除了有工资外,还有稿费,反正赚得比他多多了。

秦瑶的工资她自己拿着,顾呈的工资也归她管,而他自己那有一千块左右的零花钱——自家媳妇儿给的,豪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