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我若为王

第213章 窘迫的崇祯(1 / 1)

李自成听从,牛金星、宋献策二人的意见,向崇祯表明有和谈的意思。

北京城被大顺军包围,崇祯也很是压抑。眼见有缓和的余地,崇祯也有意和谈。

只是没有大臣愿意去谈判,指派大臣,一众大臣各种理由推脱。

推脱理由千百个,主要还是不想背锅。

曾经兵部尚书陈新甲,在崇祯的授意下,和鞑子进行秘密和谈。

哪想事情败露人尽皆知。

崇祯不念及旧情,不仅杀了陈新甲。为平息众怒,还灭了其九族。

虽多大臣经历此事,谁还敢为崇祯背锅……

叛军围城,崇祯没兵可调,连一众文臣也不听使唤。皇家颜面尽失,崇祯怎会不怒。

不得已,只得让李自成派使者进城。

不知是李自成无心,还是有意为之。李自成派出的使者,竟是太监杜勋。

杜勋本是已是宦官,是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深受崇祯信任,被派往陕西监军。

大顺军攻破陕西,传闻杜勋力战身死。

为了表扬杜勋的功绩,崇祯昭告天下,将杜勋立为楷模。

也有意让天下人看看,就是一个太监,也是忠心为国。

现在杜勋活生生的,出现在崇祯面前,还是大顺军的使者。

这不仅是一个天大的乌龙,无疑给崇祯一记响亮的耳光。

好在杜勋知道崇祯的脾性,没有将矛盾激化,并说出了和谈的条件。

明朝允许李自成,在西北建立藩国。

封李自成为西北王,将陕西、山西、河南,割让给李自成自治。

明朝出白银二百万两,犒劳大顺军。

只要答应这三个条件,大顺军就会退守河南。还可以帮助明朝北上,抵御满清的鞑子。

在李自成眼里,派出杜勋。是因为杜勋熟悉崇祯,全然没有羞辱崇祯的意思。

提出的条件,看似不合理。但是现在的崇祯,别无办法,没有理由不答应。

李自成算盘打的响。

只要崇祯将西北封给他,能成为西北王,李自成就极为满意。稳固关中,再图谋天下。

就是明朝回魂了,李自成也是西北王。

北上抵御鞑子,将也可以排除异己,使得大顺军更为稳固……

面对李自成和谈的条件,崇祯本想召集文武商议,最终还是放弃这个想法。

独自思量的崇祯,也是极为的心动。刚愎自用的他,还觉得可以中兴大明。

先稳住李自成的大顺军,再驱狼吞虎,让其北上抗击鞑子。

只要稳定中原,平定四方后,再来收拾李自成……

崇祯越想越觉得可行,想到最后,却发现拿不出银子。

穷疯了的崇祯,曾想让一众官员捐款。

只是还不等崇祯开口,满朝文武先向崇祯哭穷。

迫于无奈,崇祯让国丈周奎带头。

要说赚银子,周奎有一百个心眼子。依靠国丈身份,赚的盆满钵满。

听到要捐银子,周奎如同铁公鸡一般,哭的撕心裂肺。

还说一家人活的困难,一身衣服也穿了好几年。

别人崇祯或许不知道。就是这些年,赏赐周奎的银子,不止五万两。

在崇祯的威逼下,周奎含泪答应捐银一万两。

周皇后怕周奎为难,私自给周奎五千两银子。

周奎财迷心窍,竟私下昧了两千两。

最后,周奎总共就捐了一万三千两银子。

国丈都是如此,其他皇亲国戚更不必说,更不愿当出头鸟。

其他官员,口号喊的震天响。愿意为君分忧,行动却差强人意。

多的捐银几百两,少的还有几十两。捐银几两的,也不在少数。有的官员为了表现贫穷,砸锅卖铁的样子,还捐了不少铜板……

偌大的北京城,上到内阁首辅,下到微末小吏。

最终捐款,也只有二十万两。

崇祯不顾皇家体面,获得白银二十万两。只是还没捂热,就调拨给吴三桂的关宁军。

期望吴三桂带着关宁铁骑,迅速回防京师之地。殊不知这些银子,是肉包子打狗……

现在李自成又让崇祯,拿出二百万两犒军。就是杀了崇祯,也拿不出这些银子。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一国的皇帝。

本是激动的崇祯,又是一脸的颓丧。

猛然间,崇祯想起皇明祖训。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十个大字,让崇祯猛然惊醒。

要是答应李自成的和谈,就算是死,也无法面对列祖列宗。

想到此处,崇祯将和谈书撕的粉碎,又将案几的奏折推倒一地,转而又将案几掀翻。大吼道:“闯贼欺人太甚!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用……”

此时的大殿,宫女太监早已退出殿外,唯独王承恩在一旁,不停的嘀咕:“皇上息怒小心龙体……”

愤怒的崇祯,哪里听的进去。恨不得亲提天子剑,将李自成剁为肉泥。

发泄之后,崇祯不顾帝王形象,直接瘫躺在地上……

抱着侥幸心理,崇祯又问起王承恩,天下勤王兵马到哪了?

“皇上!勤王兵马已经在路上了。”

王承恩虽是心疼崇祯,但还不敢实情相告。他怕崇祯再受刺激,做出什么不明智的举动。

除了王成知道,大明覆灭就在此时。

其他几大势力,都在观望北直隶。只等北直隶的变故,从而进行下一步行动。

崇祯最后指望的,天下勤王兵马。

此时。也在半道裹足不前,全然没有北上勤王的意思……

看不到崇祯萎靡不振,一个三十三岁的壮年,已有些许白发。王承恩又是安慰道:“皇上保重龙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大伴!你说我御驾亲征怎么样?”

说到这里,崇祯像是抓到救命稻草,想从王承恩脸上看到答案。

王承恩是崇祯最信任的人,但凡有点能力,也不会放在身边。

身为崇祯亲信中的亲信,还斗不过曹化淳。王承恩有的也只是,无与伦比的忠心。

看到崇祯渴望的眼神,王承恩支支吾吾的回不上话。

憋了半天,又说了一句:“皇上保重龙体,吉人自有天相。”

皇上以你的体质,恐怕连正常人都不如,又何谈亲征。但凡你有点才能,又何至于此……

只是这些话,王承恩打死也不会说。

喜欢明末之我若为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末之我若为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