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海岛诸多,要想全部控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只有迁移更多的明人,再去同化当地土着,才能将这里牢牢控制。
这也不是一代人可以实现,花费的时间也更为久远。
洋人统治这里几十年,将这里视为殖民地,不断的搜刮油水。
尽管这样,这里的土着,还习惯了洋人的统治。
洋人的到来,也带来了他们的信仰,建立了大量的教堂。
不同地域又有不同的信仰,只看统治这里的是,洋人的哪个国家。
几十年的发展,这里土着也被洗脑,也认同的洋人的信仰。
也有迁移而来的天竺人,带来天竺教的思想。
就是渤泥行省的西加里曼,二十几万的土着。大都是天竺人的后裔,天竺教的信徒也占有大半。
其他地方的信徒,也深受其影响。
这些天竺后裔,心甘情愿的为洋人服务,就是不愿明人的统治。
正面打不过明人兵丁,在背后小动作不断,鼓动信徒不断的骚扰、叛乱。
明人统治这里,尽管手段柔和了许多,这些土着反抗更为激烈……
这就是典型的,给脸不要脸,敬酒不吃吃罚酒。
这让王成大为恼火,要让这些土着长长教训。
在南洋明人后裔不在少数,这些人还是心向大明的。
王成的到来,他们也是最大的获利者,自然愿意被王成统治。
还有一些土着,也知道王成带来的好,也甘愿接受统治。
王成便团结这些人,打压在背后反抗的势力。
在南洋这个泥窝里,王成也不愿消耗明人兵丁。
为了起到绝对的优势,继亥猪师之后,又组建一个戌狗师。
在渤泥行省作战时,亥猪师虽没有先进火器,战力也是不俗。
其中两千倭兵个头虽小,作战时异常勇猛,在渤泥时死伤将近千人。
为此,又让一些倭兵首领,在倭国周边招收几千浪人,组建了一个倭兵旅。
倭兵旅是亥猪师的主力旅,在平定南洋祸乱中。
使得土着兵为之胆寒,每每遇到倭兵,更是望风而逃。
倭兵的赫赫威名,是用死得代价换来。
倭兵极为廉价,每有倭兵不足,就到倭国附近海域招收。
这些倭兵几乎不用训练,就是一个天然的战士……
新建的戌狗师,师长是赵子龙。
赵子龙是王成收养,最早的一批孤儿,原名是赵狗剩。
赵子龙最为崇拜王成,赵云就是赵狗剩的偶像。
三国演义的流行。
演义中的赵云武勇过人,而且忠肝义胆,赵狗剩极为崇拜。
为了避讳偶像的名字,赵狗剩便给自己改名——赵子龙。
从琼州高级讲武堂毕业后,赵子龙就在军中效力。
出色的表现,很快引起王成的重视,后任亥猪师副师长。虽是年轻,每每作战有勇有谋。
在组建戌狗师后,赵子龙是不二人选。
戌狗师其他主管,也是从王成亲兵中挑选,忠诚度不下于其他老牌师。
如果说亥猪师,是物理攻击。新建的的戌狗师,就是魔法攻击。
戌狗师的主力是洋人旅,这些洋人兵丁,也是就近取材。
将近两万的洋人俘虏,兵员更是充足。
洋人俘虏本是做着苦役,劳作一天也只混个温饱。
招兵榜文,发到洋人的集中营后。
丰厚的酬劳,使得洋人踊跃报名。
赵子龙只好从中挑选精壮,组建一个五千人的——洋人突击旅。
南洋的土着,对于洋人几乎是,怕到骨子里。
只要看到洋人拿着火铳,土着兵的战力就失去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逃……
在打击土着身体的同时,王成更注重心理的打击。
要是接受王成的统治,就要说明语学明字。
为了改变信仰问题,王成也懒得多想,直接照搬明朝的儒教。
儒教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什么父子纲常,什么三从四德,更多的还是之乎者也。
用王成的话说,就要让这些蛮子,学习博大的中原文化。
只要有城池的地方,就会建立一个儒学堂。
每个学堂都有孔子、孟子,两位至圣先师。
为了体现儒教的权威,南洋每个行省,都会设立一个儒学总馆。
本地土着想在南洋为官,就要学习儒教教义,得到儒学总馆的认可。
只有通过考核,才会分配的各地为官。
至于这套考试制度,大明用的是炉火纯青,只需照搬即可。
为了弘扬教义,王成花费高价,从中原聘来鸿儒。
这些老夫子,在王成的地界不吃香,到了南洋算是发光发热。
这些老夫子虽没什么实权,也只负责儒家学说,以及传扬儒家道义。
在级别上比总督,也只是低了半级。
王成不敢想,等到土着开始学习儒学。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摇着头之乎者也的画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化的冲突,更是激起当地土着的叛乱。
其中天竺教徒的叛乱,规模也极为广泛。
渤泥行省的西加里曼,大都参与了天竺教的叛乱。
亥猪师、戌狗师也被,派到渤泥行省。
只要是天竺后裔,那就格杀勿论。其他主要头目,也灭其三族。
一番血洗下来,西加里曼更是十室九空
亥猪师、戌狗师,在厮杀中享受快感,同时又获得丰厚的报酬。
每每有战事,更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冲在混乱的第一线……
两个师的兵员,大都是土着兵。
在厮杀中相互消耗,也为明人的迁移,省去了不少麻烦。
迫于无奈的土着,也只有说明语学明字,在升级学习儒家教义。
学习到猪狗不如的成语后,出于对两个师的愤恨。
也贴切的给亥猪师、戌狗师,起了个共同的名字——猪狗不如师团。
这些都是后话,儒学堂的建立到发展,也不是一日而成。
也只有随着时间的发展,埋在这些土着人的心中。
对于儒教文化,更不用担心他的发展。
王成不知道,这个文化的好坏,但懂得心人。
试问只要有些头脑的人,哪个不想出人头地。既然要出人头地,就逃不开儒教这个闭环。
管他真心学也好,假意糊弄也罢。只要学习儒学,就算王成的成功……
喜欢明末之我若为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末之我若为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