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144节(2 / 2)

反而是圆领衫的样式、价格之间的差别,还有货架上写的十件九折这样的标语,这些实在的东西,令她非常的留意,皇后一边看码数,一边在心中计算,她不多不少,往车里放了三十几件圆领衫,又去看袜子、手套。

买活军这里的棉袜和毛线手套,是很受到京城人士欢迎的,虽然价格不便宜,但那是对百姓来说,能进来的顾客,看到这样的价格,真是什么都想要。皇后刚才在书店,已经买了几十套理科书籍,眼睛都不眨一下。

光是圆领衫便是一车,袜子和手套也买了一车,架子上的货都空了,皇后又去看毛衣毛线,这一次她看童装看得很仔细,时不时拿起一件来比量,谢七妹说,“这个毛衣其实如果能学会编织,自己买毛线打也是一样的,而且更合体,可以每年都放开了重新打——旧毛线多次水洗以后会特别柔软,很适合孩子穿。”

皇后便立刻放弃成品毛衣,开始看毛线了,看着看着,那边补货的人抱了几堆圆领衫过来,皇后看了一眼,便不由停下来,望了自家车子一眼,又在心底默算了一下数量,便回身走去货架那里,又拿了十几套来——虽然她也可以和伙计说个数,但这样的购买方式,让她本能地感到十分欢喜。

买了长短袖不一的无数圆领衫,又回来买毛线、毛衣针、买完了还要去买教人打毛衣的书,皇后身后推的购物车已经不是一两辆,逐渐成行了,虽然有许多东西她想买而不能买,但这样的阵仗,还是让她心中洋溢着无限的满足,皇后的脚步又在护肤品那里停了一下,“这是?”

谢七妹介绍了一下买活军自制的猪油面霜,“比较防冻,而且很滋润,因为是本地自产的,比较便宜,也适合咱们本地人的肤质。那些天界的东西我用着觉得皮肤发干。”

“是吧?我也是呢!”

因为世上能用得起仙界面霜的人家很少,能和皇后谈论这些的人并不多,她甚至有几分激动了,“原以为是我福薄,原来真是因为那东西不太合咱们凡夫俗子。”

一大罐猪油面霜,大概是二两银子,瞧着足够用半年的,二话不说,这里又是二十瓶入车,她们几人身后至少跟了十个人,六个人推车,两个人跑着去补货,两个人帮皇后取货放车里,谢七妹为她解释商品的细节,还要帮她推一辆车,她自己还推一辆。连皇后都不由笑道,“我是要把你们的库房买空了。”

“那不至于,包场的话,应当是能赶得上来货速度的。若是开放给百姓,那就不一定了,这里很多东西,我们的价格其实还比外头要便宜一些,百姓们若能进来,一定要做掮客的,那可能就得时常缺货了,毕竟运货也需要时间。”

买活军现在的货,是从海船运到天港,再从天港走通惠河直接到码头下船,皇后知道,其实这里许多货物都由锦衣卫在对外发卖,买活军自己在京城是没有店铺的,他们这超市,其实同时也可以和预备随时和锦衣卫交割的仓储互相调货。

这个事情,本来是东厂在做,九千岁下野之后,就归给田任丘了,虽然这超市似乎多少有些触犯了锦衣卫的利益,但皇后刚才也留心看了,卖得最贵的一些东西,譬如说手表、小钟、自行车之类,这里是没有的。既然这样,那她估计田任丘还能忍受。

“那看来我还得再买一些。”

她便和谢七妹玩笑般地道,不过,这时候她已经走到结账处不远,便瞧见了那圆滚滚的椅子,还有椅子上坐着的丈夫,皇帝正很有些惊讶地望着她——皇后看了眼他的购物车,果然,就一车,还都是些杂乱的吃食,一样便只有一两份。

唉,她微微摇摇头,虽然还意犹未尽,但心算着账单,也就收手不再买了:皇后这次出来以前,也知道有超市这东西,并且已经通过锦衣卫,知道了惠主编在里头都买了一百多两银子的东西,因此她是给自己限定了一个数额的——最好不要花超了一千两,若能更节省些便更好了。

目前来说,她算得很清楚,买了这许多,才只有六百多两,主要是买活军这里的东西,只要不是天界的,那就都不贵,尤其是书,那是当真便宜。皇后觉得这六百多两实在是很划算的,至少她可以看见自己买了这许多东西,若是宫里,成千上万两的宫务银子,全不知道花到哪儿去,那才叫人气闷那。光是这么想着,便几乎要忍不住再多买些了。

因皇帝那儿的结账员是个男丁,皇后便没有过去,只是站在那里,对丈夫微微一笑,等皇帝招手让她过去,这才让侍女为她戴上帷帽,走到丈夫身边——远远地这一溜其实也还有些男丁,但既然皇帝觉得无妨,她便也不至于困窘。

说实话,有时候皇帝和皇后说着,以后若能学了曾伯祖,微服出巡,和信王一起去江南去游玩,如此想象着取乐时,皇帝总是取笑皇后,说她到时一定放不开,这里也不敢去,那里也不敢去,皇后总是只笑着不反驳,她心里其实在想,‘若到了那一天,你看我敢不敢去’。

“怎么一样东西买好几车?”

“难得来一次,总要给姐妹孩子们带些……”

夫妻低声说了几句话,皇后正要附耳告诉皇帝,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时,便感到了座位触感的不同,她沉默了。

这……这是买活军的计策啊!

左右一看,发觉几乎所有人都按着椅子,和伙计一起对它指指点点时,皇后心底的感觉便更强烈了:这东西一定相当的贵,才被买活军放在了这里,凡是光顾商场的人,最终几乎都要来这里坐一坐的。这就是他们的阳谋啊!

虽然才花了六百多两……但这东西恐怕不是二三百两能打的住的,而且,这东西搬进宫中,动静多大?若是运到别府,常坐的还是皇帝,似乎完全没必要由她来为丈夫花钱……

皇后在椅子上稍微挪动了一下,感受着那绵软而又带了承托的奇特感觉,几乎要叹息起来——她生完孩子以后,虽然不必自己带,但不知怎么还是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一般的椅子,哪怕是塑料椅子,坐着也没有这样舒服。

买活军……阴谋……真是可恶……

“这椅子……多少钱呢?”

帷帽下还是传来了低低的询问。“……能打折吗?”

第291章 包场与新裤子

“可听说了吗——宫中一下买了千余件圆领衫呢, 短袖、长袖都有,听说这一阵子,天气逐渐热起来了, 过了端午之后,宫中妃子们在自己殿里时,都穿着短袖的圆领衫,可别提多凉快了。”

“还有这样的事情呢!”

天气已经很热了, 端午之后,就是大暑, 小冰河时期, 气候变化得很极端, 前一天还要穿夹袄, 这一天就已经汗如雨下, 不得不穿起罗衣来了。雄国公府上的姐妹们聚在一起做针线的时候, 便带了艳羡地谈起了宫中的轶事, “如果能剪掉头发就好了, 我们可以把剪掉的头发做成义髻呀——”

听说在南方譬如榕城这样的地方,夏天时也有女子单只穿着半臂的,但北方这里,夏天逐渐变得酷热, 只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民风还没有跟着改易过来, 女孩儿们完全是看着宫里的风向做事的,如果宫中的娘娘,宫女们, 也开始穿了短袖, 那么她们便也可以在家中偷偷地穿着圆领短袖衫, 不必担心引来家里的责罚。

“头发大概还是不敢剪的。”雄国公府上大房的七娘子便这样说着,“要看头发能不能剪,得看信王寄回来的仙画,若是仙画里他剪头发了,朝廷里又没有什么动静,那可能过一段时间,娘娘们也会偷偷地剪发罢——不剪发,夏天是很难过的,几乎没法坚持运动。”

“是这个理儿。”

“怪道买活军的女娘都剪短发,要做活的人,我看,头发最长留到背上,已经是要很耗时间去打理了。”

“若是能忍着那股味儿也行。只是买活军的人很好洁罢了,不说别的地方,就说咱们家的粗使婆子丫头们,哪个不是成天干活呢?她们也是不能每天洗澡洗头的,还不就是那么过了?”

“所以她们身上就老有一股味儿,”二房的九娘抽抽鼻子,在七娘头上闻了一下,“七姐现在头上也有这么一股味儿了,这是汗水的味儿,劳动的味儿,光荣的味道,说明七姐的体能课是上得很好的。”

“小妮子,我看你是找打!”

两个小娘子立刻就闹上了,扭在一起滚做一团,将其余几个姐妹姨甥也卷了进来,大家臭汗淋漓地滚成一团,到底顾忌着再出汗又不得不洗头——可天色晚了,没有人在晚上洗头的,第二天晨起又有一天的事要做,因此稍微笑闹了一会儿,也就分开了重新说着从三姑六婆那里听到的小道消息。

“其实宫中的娘娘们也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罗衫运动的时候不好穿,她们也一样这么觉得,这不是中宫在买活军使馆都买了几千两银子的东西么,哪个短袖圆领衫,听说里头卖得也不算很贵,她和不要钱一样的,买了几百件回去分给宫人,如今宫中上下倒都说她贤良,也不计较她随常带了皇子,陪皇帝住在宫外了。”

京城的风尚,和紫禁城的风尚,有时候是互相影响的。皇帝的喜好会影响宫人的喜好,而宫人的喜好,如若民间能够模仿,便会很快席卷了京城,进入京中高门大户的人家。

不过,这种影响有时也会倒过来,从姑苏城的表子们开始——名伎们的新风尚,会很快地上下渗透到各层级的从业者身上,这些从业者们,又影响到了姑苏城的民间妇女,妇女们是很热衷于向服务业人员吸取经验的,主要是花街柳巷中的名伎,也并不会特意奇装异服,甚至打扮得比一般的女孩儿还要更加矜持。

这种别出心裁,别有巧思的装扮,很快就借由运河,来到了沿岸的城市,在京城大为流行之后,又进入到宫中去。如果能得到宫中贵人的认可,那么这种新发式,或者说新的服饰,便俨然会在这天下大为流行起来了。

像是雄国公这样的府邸,他们家的女孩儿们,消息是很灵通的,不但可以从三姑六婆那里,听说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宫中秘闻——京中的百姓很喜欢传播这些谣言故事,官府也是屡禁不止,便是偶尔会有人因此获罪抄家,也挡不住百姓们的悠悠众口,久而久之,三教九流的人物,随处议论宫中故事,已经成为常态了,就连雄国公府都对这些故事很有兴趣。

而且,雄国公夫人是要经常进宫参加一些礼节性的参拜的,因此,她们还可以亲眼见证宫中的一些变化。而雄国公府的动向,也是严格地参照宫中来定,譬如说,雄国公府的女孩儿们,很长一段时间是不裹足的,因为他们跟从的是宫女子的规矩——宫女子们选进来时要做粗活的,肯定不裹足,便是原本裹长足,进宫后也都放掉。是以雄国公府的女孩子们,也就是最近几代才裹长足,而且一旦宫里开始给娘娘们放脚,她们便立刻也就跟着放了。

能够不吃苦,或许是好事儿,雄国公府的女孩子们也不愁嫁,她们很多都嫁到武将勋贵之家,夫家也并不讲究这个。不过并非所有的变化都受到女孩儿们的欢迎,去年起,她们也跟着宫中的变化开始上课了,而让很多张家小娘怨声载道,因为她们实在不必学会这些,也能找个很不错的夫家,便是学会了又能怎么样呢?难道她们也和买活军的女娘一样,要出去工作养活自己不成?

这对于敏朝的大部分女孩子来说,都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像是张家这样,日子很好过的人家,他们家的女娘当然是不想出去做事的了,难道张家还会短了她们的吃穿吗?如果说没有考试,只是和以前的家学一样,喜欢学的学一点,不喜欢学的便随她们去,那么她们或许是愿意学一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