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115节(2 / 2)

“这是挖了个坑。”金逢春立刻意识到这一点,她又自己纠正自己,“或者说是一次试探——和第六条互相呼应啊!敏朝的官府,很快便可以知道,那些来此的流民,还愿不愿意回去了。”

第六条是关于农事的,买活军将为敏朝提供三年高产粮种,并派出老道的田吏指导种植,田吏的安全也受到敏朝政府的保证。之后的条约多是具体民生,如敏朝不得禁绝买活军的书籍,买活军也不禁绝敏朝的书籍,除非特殊情况,又有彼此商队贸易时要如数缴纳关税,逮到了商队也不能以奸细之名处置,只能罚税等等。

金逢春对这些一掠而过,这里她理解没有任何问题,重点还是第五、第六条,这也是和金逢春的工作相关性最强的一条,“要赶上明年春耕,现在就该组织人手出发了,这件事必须立刻摸底,有多少人要回去——希望不要太多,他们这里走了,我们还要找更多人来培训春耕,简直烦死人!”

“急什么,能赶上后年春耕就不错了,我听他们说,大规模种植的时间表是从后年开始排的,主要是敏朝那边的效率太慢了,今年最多从之江道开始搞起。”

于小月虽然尽力宽慰金逢春,但收效不佳,金逢春和所有吏目一样,虽然也为这份和约的颁布而欢欣鼓舞,但同时也恐惧着即将到来的繁重工作,“不必想了,肯定得加班……胃疼,我们吃饭去吧,吃完午饭我要组织人学习报纸,先打个底稿开个会。”

“又是会……好好。”于小月拿起帽子,戴好了对镜调整一下角度,“唉,逃不开的会。”

“你们这个帽子如果角度不正是不是罚款啊?怎么我遇到每个水兵都喜欢调帽子。”

“是会被说的,内务可严格了。”

两人手里都还拿着报纸,边走边说,出了办公室往食堂走去,也说着今年在哪过年——回老家过年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当吏目的基本每年放假都要轮值,尤其是有希望往上走走的,都得积极加分呢。也就平时有事能请假回家,这也得在时限内赶回来,不可能和敏朝一样,随便一个事假就请个几年的。

“不知道今年能不能看到仙画了。”

“应该能吧,六姐好像训练了一支放映队,通了水泥路的县城都能去。”

“那今年有好多县城都该着急了,水泥路要修到他们那还早着呢。就我们这城里的路还有土路。”金逢春说,“前几天晨跑,跑到大坪山脚下就顺便爬了爬,爬到顶的时候往下看,感觉可特别了,那几条水泥路在阡陌中好显眼,青灰色的,很不自然。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像是幻境一样,你明白吗。”

“你以前就和我说过,记得吗,我们在临城县的时候,爬到越王台上往下看,你也说,凡是水泥的东西,都像是《斗破乾坤》里说的一样,是挤进来的‘小千世界碎片’。”

这就是朋友的好处了,彼此总有很多共同的往事和感悟,金逢春微微笑了,于小月也笑了笑,她跺了跺脚下牢固的水泥路面,“四年了,好快。”

“还是这么格格不入。”金逢春说,“就像是一场梦……梦都梦不了这么美。”

“刚开始他们来的时候,就觉得,太奇怪了,这么格格不入的东西,怎么可能持续下去呢?”

但买活军不但持续下来了,而且还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它遵循着某种特定的节律往外扩张,就像是一个生物——一个世界——从次元的夹缝中慢慢地挤进这片时空,它的投影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完全,笼罩在投影之中的人口也就越来越多,这些百姓,他们虔信着某个遥远的神名,盲从着那些繁杂的规矩,生活似乎变得和从前完全不同,但却又似乎也还是一样。

这一切是如此的,如此的——不可置信、格格不入、荒唐、魔幻——是的,或许这是个很好的形容词,魔幻,这一切诚然是魔幻的,这所有一切巨大的,断然的改变,仿佛把某种东西压到了极限,就像是弹簧,让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那必然的反弹。

这种荒唐似乎有一天终究是会结束的,生活会回到从前那绝望的野蛮的无奈的,但却又是习惯的常见的,自小伴着她们长大的‘常态’中去……但,此时此刻,这一刻似乎还没有到来。

那么对金逢春和于小月来说,好日子就还在继续,她们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样,如此浓烈地感到自己正在活着,也从未有一刻像此刻一样,觉得此生不虚,她们宁愿活着此刻这浓烈的,有价值的短暂幻梦,也好过买活军从未来过,一切都还和从前一样。

“你看,现在和约都拟了。”金逢春扇了扇手里的报纸。“怎么就不能恒久持续下去呢?”

“——连朝廷都拿我们没办法,这世上还有谁能挡得住我们?”

这是一句略带软弱的问话,还有些玩笑的味道,因为这假设实在太好了,似乎连金逢春也不敢当真了讲。

于小月轻轻地笑了起来,她摇摇头没有说话,而是穿过金逢春的手臂,挽着她,好像四年前在临城县约她去逛街时一样。

两个年轻的女娘就这样,把心事甩在短发之后,轻快地往前走去。

第238章 新年头版

“附件终于盖章了!”

马脸小吴掷下炭笔, 捂住脸用濒死般的语气嘶吼着说,“这比陪你出差还难……太多细节了!他们在意的和我们在意的根本不是一个点!太多人际关系要协调了!”

随着这最后一篇备忘录的盖章,也宣告着买活军-敏朝第一次和议所有议程的结束, 马脸小吴和在云县主持议程的谢大哥感到疲倦是当然的事,就连坐在会议桌下首的徐子先, 头上的白发似乎也比上个月更多了一些,只有谢双瑶做出一副雄健有力的姿态,在玻璃窗前凝望着窗外的海景,似乎正在思考着世界的未来——她的截稿期已经搞定了,短期内,只需要催别人的进度,因此很显然,最近她的心情相当不错。

“都赶在年前了。”她乐呵呵地说,“不错, 和议都定下来了, 领土也都平复了,鸡笼岛那处第二轮都快收成了,看着还会是个大丰收——当然,辛苦徐先生了, 我们的《华夏历》也赶在年前搞出来了, 这可是件大喜事啊!”

一个政权, 若是能发表自己的历法,这无疑是证明了它的底蕴更上了一个台阶,就连马脸小吴也心不甘情不愿地对徐先生挤出了一个客气的笑容,又拾起炭笔, 问道, “新年那期周报, 刊发华夏万年历吗?”

“不,放在新年前那一期,还有一周时间卖明年的黄历,至于《华夏万年历》的内容肯定是编入课本中去,明年起,《政治》和《历史》会正式进入初级班,列为选考科目。”

语文、算学是必考科目,这意思是,有些工厂招工时,会根据自身需要对工人的科目成绩做出要求,有些则无所谓,而《语文》、《算学》是所有工厂都必须给予成绩要求的科目。其余的科目则可以量力而为,这也算是义务教育在此时的社会中所做的妥协。小吴问,“这两门课建议什么岗位要列入参考?”

“文职都得参考下吧,工厂文职也要。”谢双瑶思忖着下了决定,“宽进严出,招聘可以不要,提拔还是要参考这两科成绩,权重你安排个会,形成一下意见,政治要略高于历史。当然,首先要培养出合格的判卷和出卷老师——年后安排一段时间,我来教一期培训班。”

“至于《历史》的培训班可以交给徐先生、李先生他们,关键是标准答案所折射的历史观……”

年前的这几期报纸,几乎每一期都有重磅内容,和约、新历法、新官制,这些都是已经准备停当的新动作,至于往吕宋的开发,这个还在酝酿之中。毫无疑问,明年又将是极为忙碌的一年,忙碌到此时就要为它做起准备来。马脸小吴和徐子先都在纸上记着谢双瑶的吩咐和安排,徐子先问道,“新年第一期,若不刊登新历法,又该刊登什么呢?新历第一天,刊发《新历》的消息,似乎也大有气象。”

任谁都能感觉得到,明年将是全新的一年,买活军的地盘有了极大的扩张,在国内的地位也获得了朝廷的承认,今年已将这些事做完,明年又将采用新的历法,推广新的作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岂非是最佳的选择?

看来,徐子先还是想为自己的新历法争取下的,谢双瑶也能理解他的一点私心,摇头说,“这个还是发上一期吧,这一期有更重要的东西要讲。”

她冲陆大红点点头,陆大红会意地点点头,起身出门,不久后带回了一个青年男子,谢双瑶看了他一会,笑道,“你就是吴强?”

“吴强见过六姐!”

“别紧张,坐——大红说你很有点统计学天赋,算学也不错,而且办事很沉稳,还是个多面手?我看了你的档案,工作完成得很好。”

吴强已经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了,谢双瑶又和他拉了几句家常,谈了谈他写的新式婚书,“好,你的思想很进步,给社会风气带了个好头。现在你和你太太生了孩子没有?”

吴强一一地回答了,逐渐放松下来,谢双瑶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职位,“说是贩私盐的,其实呢,都是从外头给我们贩女童回来,可是咱们南方最大的私牙了。”

凡是对买活军这里的内政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明白这些私牙的重要性,他们从外地带回了大量没有活路的人口,以女性为主,还有很多流民会跟随他们的脚步,往买活军这里的汇聚。买活军的私牙在外头有个形象的外号,叫作‘得生路’,他们走到哪里,生路便开到哪里。

外地百姓对他们奉如仙神,而本地人——有许多是跟着他们来到这里生根落地的本地人,也往往给予这群满面风霜的盐贩子特别的尊敬,就连徐老先生都主动站起身来,要和吴强握手,“你们是有大功德的人!”

吴强面红耳赤,满口呢喃,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谢双瑶微笑着让大家不要太过礼遇,免得他更紧张了。“吴强,这些年来,往北最远去过哪里?一次可以运送多少人呢?”

“回六姐的话,山阳道也去过一次,中原道也去过的,都有打通了的道路。四五百人不成问题的,都是做熟了的!人越多反而还越好些,外人不敢来骚扰,怕遭了我们买活军的报复。”

“关陇那边呢,去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