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老八来说,他却觉得此事并不能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解决,“用禁闭来释疑,终究是解释不清的,我不会说话,也说不清,只觉得倘若一开始便抱了疑心,要将其关押起来,那么这种开始便不好,等于是埋了个疑心的种子,哪怕已经做到极致,也还是很容易猜疑起来。”
他这话说的是有些拗口了,但两个听众都是深悉人性的老成人,却能明白吴老八的意思,都是点头称是,而且对吴老八也多了一份欣赏,觉得他虽未读过太多书,但见事却很明白。
吴老八又道,“其实便是两人都在一地,想要偷情也都各有办法。猜疑是没有止境的,能打消彼此疑虑的,只能是对彼此人品、性格的了解和信任——”
他说到这里,忽然顿了一下,似是有些羞赧,但最终还是说道,“只是打个比方,倘若是我和陆大姐议亲,那么彼此都不会有这样的猜疑,因为在议亲之前,已经对双方都有了很充分的了解。但这周小娘子,不过是匆匆二面,此前连话都没有说过几句,我对她只有很有限的了解,她对我也是一样……哪怕是我们在婚书上毫无分歧,似乎在我心里,也不想就这样草草成亲,更何况彼此还有许多不同之处?”
这话是十分不通情理的,因为吴老八描述中,想要找的娘子必然是在婚前便和他有了较为长期的接触,在‘外头’,这种想法可谓是大逆不道,完全可以打为浪荡子弟,在此时谁不是盲婚哑嫁,红盖头一掀,第一次见面便是洞房?周小娘子对自己将来的规划正是极为正当的,而吴老八反而显得极为离经叛道,甚至可以说是不识好歹,此时民间女子稀少,有一门这样的亲事,女方年轻貌美,已经很不错了,略微的瑕疵不过是一对儿女而已,其余再无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他若不娶,简直就是傻子,外头多的是人娶去。
这种利益上的盘算,吴老八显然也有所认知,他眼光又相对高,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下回遇到一个可以考虑成亲的对象,还不知是什么时候了。他的犹豫是可以眼见的,但却似乎又总是下不了娶妻的决心。
虽然两个听众并没有指责他,但吴老八也仿佛是在为自己辩解,又喃喃地说道,“但……买活军麾下是不许纳妾的,并无什么娶妻娶贤,纳妾纳色一说。婚姻大事便要更加慎重一些为好……我这些念头不足为外人道,只能和两位哥哥分说,还请哥哥们多开导我一番,你们读的书多,都比我聪明,也指点指点小弟的迷津。”
王老爷笑道,“究竟我也没去过你们那里,还是黄老兄说几句。”
他和黄大人对了个眼色,起身道恼去官房了。黄大人见王老爷会意,心中盘算了一会,便揽了吴老八的肩膀,压低声音问道,“老弟,愚兄听你说了这些,有一句话冒昧想要问你,你别见怪。”
“你心里深处,是不是暗自仰慕着咱们那位陆大姐?”
第87章 陆大红开始受欢迎
陆大红值得仰慕吗?这是当然, 凡是被她带过的兵,就没有不服气的,但黄大人要问的其实是‘吴老八你是不是爱慕着陆大姐’——那这可就是相当敏感且尴尬的问题了。
陆大红也好, 黄小翠也罢, 以谢双瑶为首的这批买活军女娘, 她们在能力上是令人钦佩的,但外形呢?尽管她们自己似乎并不在意, 但审美上却显然和这年代背道而驰。像是吴老八这样,逐渐体面起来的男子汉,他们该喜欢的女娘是怎样的?
三寸金莲,纤细如弱柳, 行动摇曳似菡萏,脸儿尖尖、鞋儿尖尖、眼儿大大、笑靥浅浅……哪怕是农户人家要娶能做活的女娘, 也不代表他们在审美上便不认同这一套,他们娶回家的婆娘,是对生活的妥协,而打从心底里, 他们仍然认为这样的女娘是美的。
若从这个标准出发, 周小娘子无疑要比陆大红美得多,陆大红这样的巾帼英雄,会得到男人们的钦佩, 但却不会得到他们的爱慕, 男人们把她当成自己的兄弟与老师,也只有这样,私盐队才能和被派到自己队里的买活军女娘和睦相处。试想如果买活军式的女娘也大有市场, 那么她们进入到了一群当龄的光棍汉之中, 大家同走野外, 同吃同住,该会惹来多少麻烦?光是争风吃醋都够队长喝一壶的了。
但,这样的想法是开始,却不会是结束,人都是会改变的,很显然吴老八已经逐渐地认为,一个女人倘若有自己的思想,有出众的能力,有超人的学识……这些方面的魅力,也能盖过外表的吸引,甚至他已觉得,或许和白瘦纤弱的女郎比,陆大红这样肤色微黑、说话响亮的大脸盘子,也并不是不美。
只是,即便他是这样想的,要向另一个男性承认这一点也不容易,除了道德上的压力——在盲婚哑嫁是主流的现在,承认自己私下有心悦的女娘,对男性来说或许比去花楼还要更不道德,因这牵扯到了另一个清白的女儿家。另一个则是陆大红在此时的主流审美中简直可以算是一个丑女,虽然她年纪并不大,但甚至没有被称为少女的资格,一照面就被黄大人直接归到了‘健妇’那类。
对男人来说,要坦白自己认为某个丑女也很美,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很容易招来友朋的嘲笑,在哄笑中互相攻击——男性之间很热衷于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霸凌审美异议者,甚至会以此来确定关系中的上下位,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没有太多的改变,对男人来说,拥有交心好友是比较难的。但好在现在只有两人,甲板上这一处也很寂静,而且黄大人也以他的表现让吴老八信任他的人品,他沉吟片刻,毅然点了点头。
“若说是痴情成狂,那倒也不至于,只是……说来也不怕老兄笑话,和陆大姐相处得久了,有时便也觉得,将来若能娶个这样懂事大方,处处都强的娘子,也并不是就陆大姐,只是她那一类的女郎,只要有陆大姐的一半,那都算是我高攀了。”
见黄大人只是静静听着,并无丝毫嘲笑的意思,他逐渐放松了下来,又道,“至于陆大姐,那自然是想也不敢想的,她今年才刚十七岁,到成亲的年纪还有六年,六年后又该走到怎样的地步?我比她大了七岁,今年已二十四了,六年后便已三十,年岁已大,再说,如今东奔西走,没准哪天染个时疫人就没了,不可能去计较六年后的事——就这还没计较她看不看得上我,陆大姐必定是要在买活军兵丁里找个年貌般配的,或许甚至都不会那么早成亲。”
任何一个真正认识陆大红的人,都会赞成吴老八的结论,这姑娘很可能不会在二十三岁结婚,她是必定要高升的,六年后她的职位很可能会吓死人。这话处处在理,想得也极为透彻,可见吴老八私下不知将此事反复盘算了多久,绝非临时起意,也可看出他对陆大红的好感并非是一朝一夕,应当自己也意识到了许久。
黄大人自然不会戳破,反而点头为他圆场,“老弟,你是个明白人,倒省了我劝你的功夫,你的心事,我已全明白了。冒昧说一句,你对陆大姐的好感,倒不是完全对着她的人,而是对着她这一类的女郎,我说的有错没有?”
这解释对吴老八来说是很能宽慰的,这种好感倘若不是指着某个具体的对象,道德压力也就跟着减小了许多。他忙着点头,满口称是。黄大人思忖了一番,又道,“既然如此,我有一番话劝你,一些浅见,听与不听,你且自行斟酌。”
“买活军这里,显然处处都和旁的地方不同,既然咱已经在这里扎了根,那少不得事事都要改过来,改得快,自然是好过改得慢,更比迟迟不改都好得多了。是以你的想法,我觉得便是很好的。从前咱们娶妻,其实满说不上是物色人品,过门之前都不得见面,无非是媒人、父母做主,娶的是对方的门第、陪嫁、生养持家的能力,要说娶的是这个人,实在是不可能的事。但今后买活军这里显然是与众不同了,一来提倡婚姻自由,二来么,女娘十几岁便出门做活,二十三岁才能成婚,这里便有了十年的空档和外界接触,不像是从前,深闺幽居,她也见不到你,你也见不到她,彼此对双方并不可能了解。”
“既然如此,可以事先了解了对方的性格人品,那么以我之见,这种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女郎,那都是你自己的需要,实在无有任何需要羞愧的地方,你便是喜欢陆大姐这样活泼开朗的能干女娘,对周小娘子那样的女娘不觉得有什么好,也实在无须自责。甚至于你成亲还是不成亲,这也完全在于你自己,因你是六姐的人,连你父母都是六姐的活死人,你们全家都没有买活,那便只能奉六姐为主,六姐都没说什么,碍着旁人什么事?”
“是以,若你心中实在是不喜周小娘子,不愿和她成亲,只是从利弊衡量了来考虑,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那便不如改一改脑子,便将她婉拒了,心里也不必觉得可惜。的确如你所说,你一年几乎都在外奔波,在家的时间极少,便是有了娘子,也是聚少离多,享受不到什么成家的快乐。倘若感情不够深厚,难免彼此生疑,经济上开销多了不少,却只有一个生育子嗣的好处。若你不喜欢她,那确然是不划算的。”
“但倘若你对周小娘子也不是全然不欢喜,只是觉得她有些想法和你的有出入,使你发生了犹豫。那你便要理解她,她在外头长大,从未接触过买活军,她自然是只有老思想。不说她,便是其余那些寡妇,只要是从外地回来的,哪个思想比她新呢?她们是没带儿女,若带了儿女,一样是和她一样急于找一个依靠的。”
“以你的年纪,确然是不好等六姐那里的买活军女郎成年了,那些女郎是有同龄的兵丁们去配的,也确然和你不是很相配。你便只能是在迁移进本地的寡妇中找,那么这些寡妇无疑也都需要完成一个再教育的过程,你想要找一个天然便和买活军女娘相似的太太,那是很难得的,而且她们的人品,也都确系未知。”
“周小娘子和她们相比,虽然有儿女这么个缺点,但是长相上的优点又可胜过,那么也还不妨再协调一番,至少不要现下就把话给说死了——你现在回绝了她,那么她马上就会转向队里的二号人物,必然是要在抵港之前为自己找到依靠。”
“这对她来说也很不利,将来若她后悔了自己签的那份婚书,也很难回头了。你对她自然是有同情的,我知道你的心思,你希望她能先到了买活军的治下,上了扫盲班之后,再对自己的将来做定夺,倒不在于和不和你在一处,只在于这般仓促,实在是可惜了的。”
黄大人所言,真如同是父母一般,设身处地为吴老八考虑,虽然两人年纪仿佛,但吴老八对黄大人已心悦诚服,不住点头,直道这是自己的心里话,请黄大人进一步教他。黄大人道,“此事可包在我身上,你们不妨先私底下定个婚约,由我来为你们见证,如此可安了她的心。但先不签婚书,等她从扫盲班毕业后再商议,若她到时候想法有了变化,又或是你觉得两人性格其实并不投合,那就解除了婚约,彼此都不耽误。到时她也能找到一份工作,又或是不想工作,去物色别的人家也很方便,便不像是现在这样,惶惶不安,急于找个依靠了。”
“至于说她上扫盲班期间的花费,无非小钱而已,便由我这里先垫付,将来若事成了,你付给我,便当是彩礼的一部分,若事不成,等她有了积蓄再还给我,也是一样。若你也觉得这般处置妥当,便由我的夫人出面和她说,你看如何?”
吴老八和周小娘子之间,其实就是少了个中人传话,他们两个直接议亲,彼此都尴尬,而且很多话不好说,听黄大人如此安排,如何不喜?连声说不用黄大人垫付,由他出也可,只是由黄大人借给她,这样说来也好听些。——他倒不敢说即便事不成也不要还钱,随数目不大,自己也不看在眼里,但未婚男女间有金钱赠予,传出去会让人疑心他们的关系,对周小娘子也很不好。
黄大人又道,“还有一点,便是外地寡妇到了买活军治下,会有个安家困难的问题,尤其是这种带了年幼子女的,若是没有托儿所,她们是无法出去做工的,这种在迁徙途中,为了找个依靠迫不及待说亲,到了买活军治下,发觉自己抢手,又后悔婚书签得吃亏了,要反悔,便会容易产生纠纷。吴老弟你是做这一行的,感触应当更多,我是建议你,以自身见闻出发,写一写报告,往上递去,这对你自然是只有好处的,我瞧买活军他们嫡系的兵丁,便很喜欢写这样的报告,我有个叫谢向上的兄弟,几乎每天都写,这个,我也只是说说,你随意听听。”
如此点拨,落入吴老八耳中,不啻于黄钟大吕,令他大有茅塞顿开之感,脱口而出道,“对呀!这就是陆大姐说的要政策!倘若有凭据可依,那么便能省出许多唇舌了,还有这个托儿所,确实!若能画成图画,解释一下使费,她也能放心得多了!虽说现在带儿女过来的寡妇少,但将来或许便有呢,确然是要想在头里!”
当下对黄大人郑重道谢,又约了明日午后去黄大人舱房里拜访,这才兴冲冲地告辞,王老爷此时也早从官房回来了,只是未曾开腔,一向静听,此时也举杯敬黄大人道,“阁下大才,在下实在佩服,不知原在朝廷中担当何职,如何到了买活军这里来?”
他的来历,之前已略和黄大人交代了,只黄大人还没说自己的身份,现在王老爷显然有意结交,便主动探问了起来,黄大人微一犹豫,坦然相告,“原帮厂卫做些事,被买活军俘虏去了,现在做些奔走的杂役。”
其时厂卫凶名赫赫,王老爷显然吃了一惊,片刻后麻脸上方才挤出笑容来,期期艾艾地道,“老兄如此人物,也只有在咱们买活军治下方才能够大展其才啊!”
刚才还说自己只是在买活军这里暂住一段时日,再看风头,此刻王老爷显然已下定决心要搬迁到买活军这里来,杜绝所有的回头路了——他刚才漏了身份郡望,若还敢返回诸暨,就如同把项上头颅寄存在厂卫手上一般,这如何还能安心居住?
黄大人也觉好笑,但又不好解释,只好宽慰几句,让他放心,这才返回舱内,问道,“都收拾好了?那咱们去吃晚饭罢。你快把坛子翻出来,还有那个卤味的荷叶包。也一并带上,咱们到露台上去吃!”
第88章 黄太太揽事
如今的富贵殷实人家, 出门在外时都是要带‘路菜’的,也叫做坛子菜,一个个玲珑的小坛子里装着各式的菜肴, 总以咸、油为主, 这是为了不易腐坏的缘故, 况且在旅途中饮食难免粗陋,油些也好下饭。黄大人常年走南闯北, 黄太太也是家学渊源,自幼便瞧着母亲给家中亲眷预备坛子菜——哪怕是家庭成员没有被派去外地驻守,武将家庭也很习惯以这些菜肴互相赠送,这是小圈子里特有的习俗。
因此, 准备是做得很充分的,听说要走长路, 还在武林时便先把这些都预备下了,也可谓是兼采了各地之长,坛子里有武林这里有名的卤鸭,只取了胸脯、腿肉, 剔了骨头, 另外油炸过了,干干地叠在一起,用饭时取出两块便可佐餐。有湘西的外婆菜:梅干菜、刀豆、干豇豆都切碎了, 因为都是干菜的关系, 干巴巴的炒在一起,冬日一两个月也不会霉坏。还有京城的八宝咸菜,是王大珰赏赐下来的御膳房手笔, 风味比六必居更好。又有鸡肉、鹅肉拌炒了十余样干菜做的杂鲞、在海边买的干鱼鲞——这倒是生的, 要用时只要有热水, 要炊火做饭的,放在饭上煮熟,一整锅饭便都又咸又香,若是能够接受海鱼的腥味,这倒是下饭的恩物。
从武林出来,走了近十日才到海宁,虽说夫妻二人嚼用有限,但到底还带了五个下人,出门在外,短暂离开原有的社会秩序,有时主从之间的差距会因此减小。主人大鱼大肉,仆人干咽饼子,哪儿也没有这么办事的,因为此前住在河船上,每日都有鲜鱼卖,不过是要咸菜配饭吃,因此别的还好,外婆菜和八宝咸菜倒是耗用了不少,到海宁之后,少不得又忙着去本地的铺子里买了两斤卤豆干,十斤咸菜,都装在荷叶包里,黄太太取出餐盒,将各色路菜咸菜都夹取了一些,让婆子捧到隔壁去,过了一会,对方也还赠了半只盐焗鸡、一小碟梅干菜扣肉,一小碟红烧蹄髈,还有垒得高高的两叠梅干菜酥饼。
这倒都是南方常见的路菜,黄太太笑道,“不得了,太大方了,倒是我们偏了。到了地头再好生设宴道谢罢。”
说话间,婆子已去一层甲板取了晚饭来,船舱里上船就发了票,饭菜是凭票领取的,一人份的晚餐是两个杠头烧饼,一碗稠粥,一碟豆芽,一碟炖豆腐。黄大人道,“也是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