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第45章 硫化(1 / 1)

刘邦做皇帝,不代表天下就安定。

之后还有剿灭了异姓诸侯,刘邦死后还有诸吕之乱,再之后刘姓诸侯还有七王之乱。可以说,就没几天好日子。

张诚不是专门研习历史的人,对历史的记忆了解没超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但是身到大秦之后,却越来越对时局充满了悲观——苍生黎民何辜,要被这些野心家裹挟着,几代人都没过上消停的生活。

其实天下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像张村这样,认认真真耕种做工,养活自己,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不参与到天下争夺之中。有陕北的深山环抱,大军一时冲不进来,算是别有一番天地。

如果给这种选择一个定义,张诚愿意称之为解放区。

张村并不是如抗战中的上海那样的孤岛——靠着港口、资本和租界,在战乱中还能试图维持一种布尔乔亚生活。张村更像是红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重重包围之下,很认真的创造,很认真的对这个世界分享自己的技术。

当然,张村有超出这个时代所应该有的技术水平。但是这个技术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点点发展出来的。靠着养蜂技术,张村能够得到温饱,并且靠着早期的积累,张村率先发展起冶炼,借助这里的煤炭、石油优势,张村没有放过每一个可能的早期技术进步的机会,把燃烧温度推到2000度高温以上,在张诚和寺工的一班工匠的努力下,从早期的机械设备快速迭代,实现了较好的蒸汽机制造,应用在矿业、农耕和建筑等等方面。

最近又开始有了内燃机。

技术进步部分解决了人力不足的问题,张村现在的富甲天下,是机械技术高效率生产带来的。

但是张村也存在瓶颈。

陕北山区的交通问题,人口不足的问题,让张村不可能有更大的跨越发展。这里并不是一个把蒸汽技术覆盖到全天下的地方。

可是张诚从来也没想过,要带一支军队,走出这座山,参加到对权力的争夺中去。因为,眼下的张村,人心并不支持战争。

普通的村民满足于富足的生活,即便是流民,也只满足于衣食,没有人想走上战场,亲临矢石。张诚甚至怀疑蒙恬都已经不再想回到战场上去了。蒙恬固然仍然在研习兵学,训练卒伍,也偶尔关心外界的战事,但是蒙恬并没有试图训练出一支常备军队,张村的所有兵卒,都只是民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他们有保卫家园的决心,却没有走出大山的欲望。

这也是无奈。

除非外来的武装对张村开始围剿,也许会逼得张村每个人不得不拿出保养的锃亮的气步枪,走上充满血腥的战场?

那如果皇帝开出很好的条件呢?自己要不要投降?

张诚没有想过。自己又不是城主,自己只是村长,是大学的副校长,是研究院的学术主管。这些事自己不能做决定。

这二十五年的人生,自己已经熬过了始皇帝的十七年,熬过了二世皇帝的三年,又熬过了楚汉相争的五年。如今自己还只是个青年,却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未来的岁月很长,是不是继续顺应时代熬下去、忍下去呢?张诚其实没有打算。

但是自己现在的情况,和八年前在咸阳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那个时候自己确实面对庞大的帝国毫无力量,甚至连救援一下扶苏都要假手于人,救一下蒙恬都要装哭冒险才能从赵高眼皮底下弄回这个假死的尸首,多了的事儿,几乎一点儿都不能做。

楚汉之乱,天下已经平添了太多的缝隙,张诚现在已经有能力在长城外建造城池、赵杏儿能从韩信手里捞出钟离眜来,自己也有上百部电台放在这个天下各处,情况当然不一样了。

但是接下来呢?

关于郡县制、关于分封制的讨论,张诚也只是随声附和瞎扯一气,张诚熟悉更多的国家治理方法,更人性的、更有效率的、更强大的方法。但是所有那些国家的组织形式,都需要相当基础的条件支撑——交通、通讯、人民的教育、丰富的社会分层。

无论是大秦还是大汉,本质上还都是广袤天下的农民国家,适合什么制度,难道张诚能比扶苏和公孙尼子更高明吗?

这就是张诚有意回避关于天下争执的讨论的原因。自己只是一个理工男,在有限的时光里,把关键的技术从这个世界中释放出来,已经有了电报、已经有了旋翼机,自己给这个世界全新的尺度,已经做的很好了,如果身边的人更多一些,可以再做得多一些……比如自己就不曾设想过,橡胶这种东西会被一个师范系的女学生无意之中发现。

小聚会结束,张诚随着徐福来到化学系的实验区,这里已经为沈荃新建了一个实验室,专门从事橡胶的提取和研究。

图样送到草原上,牧民们开始在草原上寻找这种开着小黄花的草,果然找到了大片的聚落。这种草在草原上并不罕见,也很分散。长城大学派了农学的弟子前去研究和采集,在确保橡胶草聚落安全的情况下,这次带回来大量的草根,专供沈荃进行研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提取橡胶的方法并不困难,草根切碎,在水池中浸泡、碾压、在水中揉搓,让汁液尽可能析出,然后滤去草杆,等待汁液自行分层和凝固,就得到半透明的柔软的乳胶。但是乳胶粘性很强,强度又不够,很难看出到底有什么作用。沈荃之前把乳胶涂布在布匹表面,也存在这个问题,总是黏黏糊糊的,看起来并不好用。

徐福接手了橡胶项目以后,按照方士的习惯,开始进行了新的一系列操作。徐福从实验室角落的一个玻璃樽里取出一块黑乎乎的薄片,递给张诚看,这是一块黑胶皮。张诚随手拨弄了一下,这块胶皮的弹性韧性确实已经远远超过之前的乳胶块。

“怎么做到的?”张诚好奇的问。

徐福搓搓手:“把那个乳胶加热融化,然后洒入硫磺粉和铅白粉,趁热搅拌,不停搅拌,最后就……”。

张诚吓了一跳。这还真是一个方士风格的操作方式。略一想,橡胶历史上有所谓硫化橡胶的品类,似乎也就是橡胶和硫之类的反应,但是配方和工艺,自己却是不清楚的,材料学这东西,和炼丹区别也不是很大,反正先提纯,提纯之后再就是把各种东西混在一起试试,看看能不能得到新的性状来。这个领域除了大量的实验、总结实验、不断探索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

“注意安全啊,我的徐仙人,硫磺和铅白都有毒,这要是吸入身体,折寿的!”张诚也只好这样叹息。

“我晓得,我晓得,所以我们搞了排风扇,搞了很多防护的方法,这已经比以前我们炼丹要好很多了。”

张诚看到在这间实验室的墙上,有一排巨大的排气扇。怪不得这屋子里有风呢。

“怎么转起来的?”张诚好奇。

“用了电机。”徐福说。“我看你那个双翼机的螺旋桨不错,我就找研究院仿照了一下,用电机驱动,排风还是很好的。”

没想到电风扇是个方士发明的!张诚大为感叹!

看了看在一旁跟在徐仙人身旁的沈荃,一段时间的休养,沈荃脸上明显有了肉,气色也好得多了。

“身体还好?累不累?化学这面的工作其实有一定危险,很多实验会涉及到毒物,还有高温、爆炸、腐蚀什么的,一定要严格遵守实验规则、一定要听从徐仙人指导,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沈荃笑笑,说谢谢张老师关心,不碍的。

“有关碍,大家在你身上投资了不少钱,你绝对有义务保证自己安全,别让一千万钱在你身上打了水漂。”张诚笑道。

这样一说,沈荃忽然觉得压力好大。

看着这个年轻的姑娘,张诚觉得,自己选择窝在张村这个山沟沟里,不去想争夺天下权力,只是努力的发展技术,一步一步探索,这是对的。

谁当皇帝又能如何?技术前进才是最真实的、技术能惠及天下万民。张诚又一次这样安慰自己。

喜欢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