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顾母手里拿过那只烟,点上,然后送到了顾父的嘴边。
顾母:……你个老头子,看我做什么?
没得都浪费了!
一开始不太适应,还被呛了几口。
“爹,您觉得好,就抽这个!”
“不用!我尝尝味儿就行。那什么,这个你还是收着吧。”
“……对,你娘说得对!”
“……”
顾倾城明白他们的心意,却不会赞同。
“你们吃点儿好的,穿点儿好的,都是应该的。”
“爹、娘,儿子要毕业了,能挣钱,你们不用担心。”
但她会竭尽所能的给父母“自信”——他们,并不低人一等。
他们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但,随着他去了京城,随着见识、能耐的增长,他渐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他是大学生啊。
顾父顾母这些长辈,在他面前,反倒开始卑微起来。
顾父顾母开始在顾青城面前小心翼翼,唯恐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惹得儿子不高兴。
但,此刻,顾倾城却告诉二老——
可你们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你们更了不得。
顾父顾母紧紧的看着儿子,确定他并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真心实意的以他们为骄傲。
顾父装着被呛到的样子,抬手擦了擦眼泪。
哎呀,真好,养了个孝顺、有良心的儿子。
不像隔壁村的那个白眼狼,才去县里工厂当了几天的临时工,回来就嫌弃这、嫌弃那的。
连爹娘都不喊,非要叫什么爸妈。
如果他学的好也成啊,偏偏不伦不类的,听着就别扭。
“我儿子还在京城读大学呢,也没说改口叫爸妈啊。”
顾母没少跟乡亲们吐槽。
顾母不识字,却十分清醒。
如今,儿子竟是比之前更尊重他们,顾母的一颗心啊,已经飘到了云端。
“哎呀,我和你爹都老了,去不去京城也没啥。”
她儿子还没工作呢,哪有什么钱?
老伴儿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
“啊?不去京城啊?”
“我也想去。”
原主的三个弟妹想不到那么多,都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意愿。
顾倾城像个能够支撑门户的顶梁柱,一锤定音。
但想到儿子不是小孩子了,他是大学生,是未来的干部,也是顾家最有出息的人。
算了,还是待会儿找个时间,他们娘儿俩再好好说说吧。
顾倾城却主动找上了顾母,“娘,我想做点东西,要去趟县城。”
“娘,您陪我去转转,成吗?”
听到顾倾城主动“求助”,顾母只有欢喜的份儿,“怎么不成?”
顾倾城听到顾母自我吹嘘,便非常捧场的附和,“对!娘您厉害着呢。”
顾母:……儿子啥时候变得这么、这么有自信了?
虽然略觉不适应,但还是很高兴。
母子俩有说有笑,坐着村子里的牛车就去了县城。
别看顾母嘴上说得厉害,可到了县城,她就变得束手束脚起来。
而在这个时代,乡下人本能的就有种自卑。
在家里的时候,顾母还嘲笑隔壁村的那人故意硬说普通话。
半是普通话半是土话,听着就略好笑。
或许,顾母想的是:就算要丢脸,也是我这个当妈的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