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

第14章 燕王献的根本不是祥瑞,是祸根?!(1 / 1)

刘旦缓缓阖上眼,想必此刻卫青和老霍心中百味交杂吧。

哦,还有小霍。

前世靠兄长余荫入宫,之后平步青云的小子。

这辈子,怕是没机会了。

毕竟霍去病还活蹦乱跳呢!

“别多想,李广挂帅时,我就猜到会有这局面。”

卫青语气淡然,低声对外甥说。

他早料到李广此战必胜,也能预见胜利后的结果。

“咱们跟皇后关系太密,陛下又受过窦太后的阴影。”

“为太子将来计,陛下必有动作。”

“不防才奇怪!”

“明面防备,总好过暗中提防!”

“光明正大的防,说明陛下对咱们舅甥没啥见不得人的心思。”

“若暗地里记恨,不声不响盯着你……那才是杀机暗藏的大祸!”

霍去病听懂了,点点头。

其实碍于外甥与燕王的交情,卫青还有句真心话没说。

这才是关键。

“陛下这是在为燕王培植势力啊!”

李广将来必会站在燕王这边,这是板上钉钉的。

两个儿子都如此出众,陛下怕是难以抉择。

只能让他们自己斗出个结果。

“二龙争锋!”

卫青余光瞥向眼帘低垂的刘旦,心中又添几分谨慎。

“这么胸有成竹吗?”

“来吧,正面较量一场,胜负还未可知!”

上座的刘彻一直眯眼观察下方众人。

李广的激动、群臣的惊讶、宰相的深意,还有卫青与霍去病的低语。

他尽收眼底。

这些都撼不动他,当初决定重用李广时,就预料到今日。

坐上皇位,就得铁石心肠!

只是……老三缓缓闭上的眼,却让刘彻心头一刺。

“老三,别怨父皇无情,这是帝王权术!”

刘彻深吸一口气,朝会继续推进。

殿下跪坐的刘旦双目紧闭。

睡得正沉。

在大朝会磨了几个月,他已练到闭眼即睡的境界。

你闹你的,我自稳如泰山!

朝堂平衡啥的,跟他有半毛钱关系吗!

老霍和卫青仍是万石高官,又没损失啥,用得着他在这儿多愁善感?

功臣受封完毕,睡觉才是正经事!

迷糊中,耳边传来轻声呼唤。

“燕王殿下,殿下。”

“嗯?朝会结束了吗?”

李广脸一僵,群臣盯着,这问题他咋接。

见他这模样,刘彻气得牙根痒痒,咬牙道。

“燕王,你不是有祥瑞要献吗?”

“还不快呈上来!”

刘旦猛地一震,对啊,差点忘了这茬。

今天朝会他还得推销呢。

刘旦忙起身,揉了揉脸。

轻咳两声。

朝外一挥手,一群宦官捧着笔墨纸砚入殿。

每位大臣面前摆上一套。

刘旦拿起一张洁白的宣纸。

“咳咳,诸位瞧瞧,这便是本王献上的祥瑞——纸张,能替竹简记字。”

“薄薄一张,可写下千字!”

“纸张比竹简耐放,造价也低廉。”

他又拿起一本巴掌大的书册。

“这是一本《春秋》,一万八千字,全在这小册子里。”

轰!

此言一出,大臣们坐不住了。

自罢黜百家,儒术独大,儒家经典地位飙升。

在座大臣多半是儒家出身。

对《春秋》自是熟稔,且奉若至宝。

不等刘旦多说,一个老学究直接插嘴。

“荒唐至极!”

“老夫家中藏《春秋》,那是一屋子竹简,占地宽广,数量繁多。”

“文字浩瀚无边,哪是一个巴掌大的玩意儿能装下的?”

老学究眼神不善,胡子翘得老高。

“燕王,你怕是睡糊涂了吧!”

“哈哈哈哈!”

群臣哄笑连连,摇头不止。

他们都是书香世家,自然清楚记一部《春秋》的规模。

一万多字,为便于阅读,每段得独占一根竹简。

还得按序编号。

如此算来,几个木架都塞不下!

燕王随手拿一本,就敢说能装下《春秋》?

呵!

口出狂言!

小毛孩,还是回去睡你的觉吧!

刘旦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心里却早骂翻了天!

但他忍住了!

今天在座的都是他的潜在买家。

大肥羊啊!

该有的礼数不能少。

“这位……老先生,您可以来看看,书就在本王手里,能不能装,一瞧便知。”

“不信的都可来翻翻。”

刘旦又扫视四周,底气十足。

“各位面前都有一张纸,好不好用,行不行。”

“大家试试看。”

“咱用事实说话!”

那白胡子老头冷哼一声,第一个站起。

他绝不信!

家中几代攒下的竹简,堆满了屋子都不夸张。

两大阁楼,才勉强存了十万字。

如今一个轻飘飘的小册子也敢说能记一万多字?

狂妄无边!

老夫今日非揭穿这骗局不可!

燕王又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旦不慌不忙递过《春秋》书册,也不废话。

咱货真价实摆在这儿。

多说一句都是自降身份!

轻薄白纸对上笨重竹简,就是碾压级的差距!

果不其然。

老学究一翻开,眼珠子立马瞪圆了!

“这……嘶……这!”

只见白纸上,隶书小字密密麻麻,整齐排列。

笔锋细腻,字迹清晰可辨。

老学究越看眼睛越大,手不停往后翻。

“一模一样,真一模一样,跟老夫家的《春秋》完全一致!”

周围渐渐围过来几个大臣。

同样眼珠瞪圆,满脸震惊!

“这咋可能?”

“这么小,咋能记下一万多字?”

“这真是神器啊!”

见此情景,刘旦露出得逞的笑。

为追求最佳宣传效果,他可是在司马迁的宝贝堆里挑了好久。

才选出这本字多字小的书。

犹记得当时,司马迁哭得撕心裂肺!

跟被人抢了命根子似的。

幸亏刘旦霸王之力强悍,死死摁住他,才抢到手。

看着一群老头跟中了邪似的摸着书册。

刘旦无奈摇头。

唉……迁儿这命根子算是保不住了。

就在这时,殿内传来一声惊叹。

“真的,竟然是真的!”

“燕王殿下献上的真是祥瑞!”

“没想到老夫命不久矣,还能亲眼见此祥瑞,呜呜呜,上天对我司马相如不薄啊!”

一群人围观《春秋》时。

下面也有大臣试着用纸写字。

这位大哭的老头就是其中一个。

刘旦惊讶望去,司马相如?

写《凤求凰》,凭空手套白狼,抱得美人归的鼻祖?

咳咳……不对。

是文坛巨匠,赋圣、词宗。

这可是个大V!

正适合做广告代言啊!

他心念刚起,还没来得及拉关系,司马相如自己站了出来。

“陛下,这是惠国利民的祥瑞啊!”

“燕王为国立下大功!”

“这纸若能传遍天下,穷苦百姓也能识字读书,也能出人头地。”

“这是天大的功绩啊!”

说着,司马相如抹了把辛酸泪。

当初他穷困潦倒,不就是因学竹简文章花销太大。

才拖累妻子卖豆腐的吗。

一想起卓文君当年的艰难。

司马相如哭得更伤心了。

“陛下,纸张比竹简轻便,记的字更多。”

“若真如燕王所说,造价还低,这就是造福天下苍生的好事!”

“请陛下推广纸张,恩泽万民!”

司马相如长揖一礼。

刘彻笑容满面,不错不错,司马爱卿真会说话。

他正要点头时。

“且慢!”

“司马园令此言谬误,纸张推广只会祸害百姓!”

“万万不可!”

宰相庄青翟见势头不对,急忙出列拦阻。

他家藏竹简过万,整整占了两大阁楼!

那可是庄氏的传家根基。

若这纸张传开,两三本小册子就能记下所有。

他家的竹简可就一钱不值了!

文字传不开时,稀罕得很,没书看的人只能求他们这些藏书之家。

若书到处都是,谁还来他家求竹简?

他还怎么出名?

再说司马相如这书呆子,蠢透了!

只看到惠及万民,却不知这隐患多大!

泥腿子都能读书识字,他们这些文化人咋保住尊贵地位?

咋保住家族饭碗?

万民得了好处,他的子孙后代官位可就没了!

这绝不能忍!

他满腹经纶,脑子一转就想通了。

庄青翟拱手,郑重说道。

“陛下,臣认为纸张推广绝不可行。”

“文字乃雅物,黎民百姓多愚钝,不懂珍视。”

“若让纸张把文字传得遍地都是。”

“难免玷污圣贤之作。”

“臣建议禁用纸张,将其工艺定为妖术,用者处以极刑!”

宰相话音刚落,一群大臣忙附和。

“宰相大人说得在理。”

“臣附议。”

他们都不笨,一想就明白其中利害。

刘旦双手抱胸,静静看着他们胡说八道。

唯利是图的小人到处都有。

毕升在宋朝弄出活字印刷术,可直到清朝才推广。

中间隔了几世纪!

近代特斯拉搞出交流电,最先遇到的也不是赞美。

而是直流电之父的打压!

如今殿中这幕,太像了。

宰相庄青翟还在喋喋不休。

有人捧场,他语气越发强硬!

“纸张对国家有害无益,只会让群臣离心离德。”

“燕王献的根本不是祥瑞,是祸根!”

“该抓起来治罪!”

庄青翟暗自冷笑,上次当众被挤兑的仇。

他可一直没忘!

刘旦淡淡扫了他一眼,满眼不屑。

他刚要开口,殿内猛地爆出两声怒吼。

“放肆!”

“胡扯!”

前一句是新封车骑将军、武阳侯李广喊的。

后一句是个抱着书册的老学究吼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学究气得发抖,他才不管对方是不是宰相,敢拦他传儒家经典,就是死敌!

老头走到庄青翟跟前。

举起拐杖戳着宰相胸口。

“公道自在人心。”

“老夫说这是祥瑞,是儒家的祥瑞,是大汉的祥瑞!”

“你有啥意见?”

庄青翟脸黑得像炭,被当众打脸,太没面子了。

可他一句都不敢吭。

他身后一堆跟风大臣,悄悄散开了。

老爷子你支持燕王,早说啊!

刚还吹胡子瞪眼,害他们误会了。

“老夫问你呢,你有意见?”

老头又戳了戳,庄青翟小声嘀咕。

“没,没意见。”

老头冷哼一声,放下拐杖,颤巍巍走到刘旦面前。

双手交叠,深深一拜。

“老朽谢燕王,为儒家、为大汉造福!”

“呵呵,过奖了,过奖了。”

刘旦忙扶住,这老者白发稀疏,牙都没几颗了。

他可担不起这礼。

“燕王担得起!”

老者坚持拜完。

老者走后,刘旦低声问旁边的李广。

“这谁啊?这么厉害?”

李广差点没呛死,低声道。

“董仲舒。”

哦~

刘旦恍然,难怪这么硬气。

提出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在大汉就是活菩萨!

不是权势大,而是他在政坛的影响力。

无人能比!

年纪越大,董仲舒名气越响。

没人敢惹他!

朝堂大半臣子出自儒家,都得念他恩情。

天下儒生都得敬他三分!

加上他是公羊派大佬,徒子徒孙满天下。

一句“九世之仇犹可报”!

这就够让宰相退缩了。

连记仇都不敢。

免得他死了,董仲舒的九代徒孙把他的骨头挖出来扬了。

董仲舒一敲定,再没人敢跳出来。

刘彻坐在龙椅上,嘴角微扬。

“哼,跟朕斗,也不瞧瞧,在家写书的董仲舒为啥会上朝?”

喜欢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