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380章 范教授对阿锦十分热情(2 / 2)

在这一方面,许明月一向很尊重她的选择。

今生能进京大,能拿到省状元,都是意外之中的惊喜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范教授在领着他们报名的时候,同时打电话给了电台,在校园里,电台来的两名工作人员便来对母女俩进行了采访。

该采访的问题,她们在老家的时候,被老家的报社媒体已经采访的差不多,报纸上将许明月这么多年做的事情也报道的很是详细。

但这一次来采访的记者和老家的报社媒体又有些不同,是来自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不是以文字的形式,而是以语言和镜头摄像的方式。

阿锦是一面对镜头,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表现的既大方,又得体,还不失幽默。

她本就是省状元,身上的话题度很高,见她表现的如此优秀,记者和摄像师也乐得采访她。

采访的时间实际上并不长,也没有提前对稿子这种,采访的问题也很随机,记者也没有像后世许明月接受采访时那样,涂了个厚厚的大白脸,虽画了淡妆,却也依然是自然而然的模样,倒是很有这个时代的特色。

解决完了报名和采访的问题,已然是下午,孟福生先是牵着阿瑟去了许明月的宿舍。

宿舍里已经有两个同学在,年龄不一,但无例外,许明月是宿舍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尤其是看到许明月还是带着家属、孩子一起来学校报名,看向她的眼神更是奇异。

作为空白了十年高考的知青,很多知青在乡下的时候,都难免已经成家生子,哪怕一直没有放弃过回城,没有放弃过梦想,她们能够参加高考,能够从五百多万学子中脱颖而出,进入京城大学,依然是非常不容易,她们很多人都是抛下了在乡下等待她们的丈夫儿女,只为追求自己的理想。

整个寝室八个人中,只有许明月一人是带着她的丈夫孩子来报名,并且大大方方的将丈夫孩子都带入到宿舍内,帮着一起收拾床铺的学生。

尤其听说许明月是母女一起参加高考,还一起考入京城大学后,更是吃惊不已,她们也好奇的看向了他们一家。

之后一家人又是去了阿锦的宿舍,她宿舍的舍友们同样年龄不一,但相对来说都显年轻一些,没有如许明月这么大年龄的同学了。

许明月本来还担心阿锦住校会不适应,没想到傍晚一家人在校门口集合的时候,阿锦已经开始叽叽喳喳的说她的新舍友们了,并将每个舍友的情况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许明月本想跟着孟福生去处理他家里的事,孟福生倒是让许明月和阿锦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家里的事情他来处理就行,不想让外面繁杂的事务打扰母女俩学习。

为了方便孟福生和阿瑟过来找她们,许明月本想在学校附近买一套房。

这些年她和孟福生的工资存下来,加上她车里刷新的物资,着实存了不少钱,在京城买个四合院是足够的。

没想到这个时期房子居然还不好买,只好在学校附近租了个不大的房子,又在范智博的帮助下,解决了阿瑟的入学读书问题。

原本以为她们报名报好了,阿瑟入学的事情也解决了,后面就应该是孟福生回去处理他家里的事情了,没想到等来的不是孟福生回家,而是他也在京大找了份工作,一家人就这么在京城大学定居下来了。

趁着学校还没正式的开学,许明月和孟福生也终于带着阿锦和阿瑟两人,一家四口,一起回到了孟家。

和许明月原本猜想的,孟家全家人都不在国内,或是同样糟了难不同,孟家一家人竟都在京城,且看样子都不像是下了乡的样子。

孟家所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四合院,而是一片成片的三层小楼,小楼清一色的红墙砖,坡屋顶,树荫掩映。

光是看这三层小楼,也不像是家里房屋不够住的样子。

许明月她们到的时候,整个孟家都聚集在小楼里,像是专门等待她们上门一样。

孟福生领着她们回孟家时,孟家人只稍稍扫了许明月母女三人一眼,目光就落在孟福生身上再也移不开。

坐在中间最上手位置的老人看着孟福生,仿佛对他很是不满一样,皱着眉头问了一句:“回城这么久,终于舍得回来了?”

孟家人其实早都知道孟福生已经回城了,也一直在等着孟福生回去,以为他回京第一件事,就是回家。

孟福生毕竟是早早就下放到乡下去的,他虽在城里时吃了一些苦头,却不是作为下放的劳改犯人,而是技术员下乡,哪怕这些年在乡下吃了一些苦头,和很多人家的那种家破人亡式的下乡做劳改犯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们也不觉得有多对不起孟福生,只等着他自己回来。

没想到一连等了数天,不仅没有回孟家,反而是住在了范家,后面更是直接干脆在京大校园外租了房子,一副不打算回来,要长住在京大校园外的样子,就连孙女入学,也没有选择他们家门口的小学,而是选择了别的小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