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明月问:“江家村就没人去看过她?”
许金虎吸了下牙:“当年那种形式, 谁敢?当时也想着祸不及外嫁女,风声鹤唳呢,哪里还想的她?”
此时若不是想要用到人家江地主当年茶叶的销路了, 也想不到她这个外嫁女。
况且当时不光是地主家,后面连富农家都在被批斗打倒的行列, 恰恰许金虎家在当地就称得上是富农, 要不是许金虎家里人都性格强势, 在当地威望高,许家村又团结,说不好许金虎家也在清算的行列里, 自己都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别人?
不过这话他并没有跟许明月说,而是说:“这事还不能我出面, 得老江出面去找。”
毕竟是他老江家嫁出去的外嫁女,他一个许家村人去找江家村嫁出去的姑奶奶, 师出也无名啊!
江天旺现在在吴城,工作的地点距离江地主家的小女儿嫁的市里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要是骑自行车三个多小时估计也能到。
许明月点点头,不再说这件事,而是向许金虎打听十里八乡, 有哪家夫妻无子, 想要收养孩子的, 又把这孩子来历和他说了。
“要是有人收养他, 就当亲生的养,孩子生母这边的情况什么都不用说,将来毫无干系才好。”
她会向许金虎打听,是因为他对十里八乡更加熟悉, 尤其是大河以东这边。
既然是为孩子寻找养父母,自然也是希望给他找个好一点的家庭,而不是再送进大山里。
许金虎想了想说:“我还真知道有这么两家。”他说:“一个就是老街的一对老夫妻,连生了七个姑娘,做梦都想生个儿子出来,最小的姑娘才七岁,还想生儿子,要是有个现成的儿子估计能好好养。”
许金虎是比较中意这一家,家在老街,上面七个姐姐,哪怕老夫妻两人年纪不小了,有七个姐姐的帮衬,养一个儿子也是可以的。
“还有一家呢?”
“还有一家就不在水埠公社里头了,往邻市方向的堤坝往下,有个燕家村,那里有一对夫妻,三十多岁了,也没有孩子,之前听他们大队长闲聊时说起过,早年一直想生个亲生的,现在年纪大了,也放弃了,好像是想收养个男娃,将来养老,只是谁家舍得把男娃送人?”
许明月想了想说:“我先看看白杏知青那边的情况,要是她那边没别的反应,再把这对夫妻喊来看看,顺便再找找还有没有其他想要收养孩子的家庭,不拘我们临河大队,往吴城或者邻市方向那边有收养的人家也都行,送的越远越好,最好是以后没有一点关联,还方便我们私下去看看孩子情况的。”
许金虎不懂许明月的脑回路,吐槽了一句:“送个人还搞的这么麻烦!”
孩子暂时放在了许凤莲这里,他们夫妻俩人吃喝都在食堂,日常喂养这个小婴儿都不需要奶粉,许凤莲奶水充足,孩子小,顺手一把就喂了。
至于说洗尿片这些,江建国光是看大姨姐送给孩子的那把赤金的长命金锁,都一点意见都没有。
何况这小婴儿还是自带口粮和衣服,也就洗尿片麻烦了一点罢了。
一连一个星期的时间,白杏都像是忘了自己还生过这么一个孩子,提都没有提过要看一眼,临河卫生所也安安静静的从来不提还有过这么一个孩子,若不是白杏还在坐月子,身体虚弱,荒山的卫生所就好像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孩子似的。
看到白杏的反应,张医生和许明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在许金虎帮着找了两三家人中,选了一家没有孩子的,连带着一包婴儿服和一罐奶粉,一起送给了吴城下面一个大队的夫妻。
这对夫妻倒不是没有过孩子,而是早年有过一个孩子,出意外没了,后面就再没有过孩子,夫妻俩伤心欲绝。
这次水埠公社的许金虎和下面大队的人提到这事,下面有个大队长正好是他们的亲戚,就想到这对夫妻。
他们公社距离吴城较近,日子相较于这边的偏远,也好过许多,最终在来的几个人中,将孩子交给了这对夫妻。
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孩子不光是刚出生没多久,毫无记忆的新生儿,居然还有那么一大包衣服和奶粉,直接解决了孩子出生初期的口粮问题,那一大包衣服当中,有刚出生时穿的,一直到两三岁上的衣服都有,要是以后穿小了,改一改,穿到四五岁大都没问题。
这年头布料多难得啊,不说别的,光是这一罐奶粉和那一包衣服也值个三四十块钱,他们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母是谁,只当这孩子出自殷实家庭,心有亏欠之下,对这孩子也更为疼爱,这为后话且不提。
许明月和许金虎商量好建茶厂的事情后,许明月就开始写公社党委的请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