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河小学开办的‘水电培训’班, 并不需要陈卫民等专家教授每天去授课,前期只需要一个人,每天早午去教授两节课, 下课就就立即赶回蒲河口的养猪场就行了。
他们甚至可以在蒲河口吃完早餐,到临河小学上课, 上完课就立即由临河大队的人操着船, 将他们直接送到蒲河口的养猪场, 开始参与建设蒲河口沼气发电站和自主设计研发水轮机和发电机。
是的,自主研发。
早在陈卫民教授他们没有遭受到迫害下放之前,他们在省城就已经在做国内发电机自主研发的事情了, 当时已经出现了一些成果,可惜这样的成果在一场人为的灾难面前被毁于一旦,原本已经心灰意冷之下, 已经绝了继续自主研发国内的发电机设备的想法,可这一年多在临河大队建设‘临河水电站’, 和最开始他们用双腿走遍和测量完大河以南的山山水水之后,写下的‘一山八站’计划书, 和已经建设成功的水电站,蒲河口对他们宽松的环境,又让他们燃起了自主研发国内发电机的梦。
只是过去的资料已经全部损毁, 无法找回, 自主研发发电机这条路, 依然需要他们仔细整理和摸索, 好在有江天旺从采购回来的国外的水轮机和发电机作为参考,加上他们之前研究的成果,他们想要继续完成自主研发发电机的想法不再是梦想。
他们将想法和小许主任汇报了之后,果然得到了小许主任的大力支持。
实际上, 许明月带来的车里还有来自几十年后的电动机和电池,许明月还想着,什么时候能把这些东西也都拆装下来给这些专家教授去研究,或许对他们也有一定的作用。
而且她的车内电池和电动机是每个月刷新一次的,并不担心这些专家教授们拆开一个,就坏了,无法再拆再使用,她完全可以给他们十几二十个,让他们慢慢拆着研究。
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在几个专家教授们提出想要自主研发国内的发电机后,许明月就问他们需要哪些工具设备,她会尽量向上面打报告,将东西给他们弄来,“另外,需不需要重新帮你们再盖一座工厂,让你们专心在里面搞研究?”
几个专家教授都去过许明月在蒲河口建的养猪场,当初建养猪场,许明月就是奔着做大做强的上面去建的,养猪场的面积和规模都建的十分的大,加上今年新养的五百只小猪崽,对于蒲河口养猪场来说,依然还小的很,他们完全可以在养猪场内划一片区域给他们,这样假如再遭遇到上一次的吴城革委会的红小兵们突击检查,他们也能和郑济河教授和范老一样,可以立即去猪圈内打扫猪粪,瞬间化身为下放的劳改犯。
这样能为许明月和蒲河口农场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许明月却想着,老是这样战战兢兢的也不是办法,她记得炉山上就有天然溶洞,不知道能不能将山上的天然溶洞人工扩充一下,暂时给几位专家教授当研发基地使用。
这天然溶洞本地人知道的不少,却因为炉山太过高、远,很少人去,一直到几十年后,这座溶洞都没有被开发出来,哪怕后来有人承包了本地的一些山头,开发出来作为景区,这个溶洞所在位置都不在其中,原因便是,炉山是一座巨大的茶山,是被人承包了种茶叶的,自然无法开发出来作为景区使用。
只是如何开阔溶洞这些许明月自己是半点不懂的,很多设备也没有,还需要去炭山那边打听,开能不能搞些设备回来,炭山作为一个巨型矿藏,开了那么多年的矿,对于如何扩建溶洞应该是有一定心得和行动能力的。
心里这样想着,却也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便问陈卫民他们需要的东西。
他们需要的东西倒也好办,当初他们被打为黑五类之后,他们所研究写在纸上的资料自然是毁于一旦,可很多他们辛辛苦苦跟当年他们留学在外的同学朋友弄回来的设备,却不是那么轻易能被损毁的,即使被损毁了,只要东西能够给他们拉来,修修补补,或许也还能用。
“只是不知道现在东西都在哪儿。”陈卫民和其他几个专家苦笑道:“说不定已经被卖给了废品站也说不定。”
他们内心自然觉得不可能被卖到废品站的,但也真的想不出会被弄到什么地方去,毕竟这些设备当年都是他们花了很多功夫和金钱才千难万难的从国外买回来的,人就算再无知,看不到这些东西的价值,最多是扔在角落里机会,总不好将那些东西砸了当废品卖吧?
这个想法把他们自己都逗笑了。